陳雪巍
摘要:恩格斯在《自然辯證法》中以辯證的角度探究人與自然關系,是對形而上學自然觀的批判,同樣是對現實環境問題的思考。在《自然辯證法》中,恩格斯詳細分析了資本主義社會存在的生態自然環境問題,并從人與自然和諧角度探究環境問題解決之法。對當代我國生態自然建設有深遠的指導意義。
關鍵詞:《自然辯證法》;工業革命;人與自然關系;科學技術
一、恩格斯《自然辯證法》寫作背景
第一次工業革命給人類社會發展帶來了飛躍,蒸汽時代帶來了手工作坊逐漸向機器生產的生產方式方向轉變,也使社會分工越來越細化。轉變帶來生產力的迅速提高,同時也帶來了資本家對資本的更狂熱的追求。這加重了資本家對工人的剝削,使得工人與資本家之間矛盾日益尖銳。同時這也讓資本家用過分自信的過度掠奪和破壞自然代替了之前社會對自然的改造,人與自然的關系變得越來越緊張。這成了資本主義踏足地區的特有矛盾。生活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的恩格斯注意到因工業革命生產力大發展帶來的資本主義對自然生態破壞的問題。使得恩格斯產生了對人與自然關系的深入思考。而伴隨著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到來,工業的生產方式穩固占據了主導地位。生產力的又一次飛躍極大地豐富了人類的物質生活。這給資本家更大的對自然資源開發、對自然資源掠奪的信心。更進一步的對自然環境的破壞伴隨而來。這使得恩格斯產生了對工業文明和人與自然關系的應以辯證角度去探索的想法。恩格斯進一步考察后發現,資本家由于貪婪而對自然的種種破壞是對自然及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巨大挑戰。資本主義對利潤的無限的追求本身就帶有一種對自然生態平衡的破壞的意味。森林的大量減少、空氣質量的迅速下降以及水土流失等都是資本主義式的貪婪帶來的后果。至此恩格斯因對人類社會與自然關系的分析而書寫《自然辯證法》一書。恩格斯的《自然辯證法》的寫作并不是對自然界客觀規律進行闡述。其側重點放在了如何將自然界同人類社會、人類活動協調,如何實現人與自然協調發展。并且恩格斯生活時代形而上學自然觀盛行,恩格斯的《自然辯證法》以辯證的角度對人與自然關系進行探究是科學的。是對形而上學自然觀的批判,也是對資本主義對馬克思主義攻擊的反擊。
二、恩格斯《自然辯證法》人與自然關系自然觀簡述
參考達爾文的生物進化論,恩格斯《自然辯證法》中論述了人類的產生和發展是同自然環境不斷磨合適應的一個過程。并進一步分析了人類演化過程。他闡述了最低級纖毛蟲身上細胞同人類精子胚胎的相似性,一次來說明人類與自然的統一性關系。恩格斯指出雖然人類社會不斷在發展,鉆木取火、使用工具這些都體現了人類不再完全依賴于自然,而是以自己的方式適應自然、改造自然。但應看到的是人類和自然間仍然保持著最緊密的聯系,人類無法獨立與自然之外而存在。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即使在經濟與科技高速發展的今天,我們仍需要生活在自然環境中,我們賴以生存的物質基礎、我們生產生活的資料原材料依然必須從自然中獲得。人類的生活必須依賴的水、空氣依然要從自然環境中來。是自然給人類生存和發展,給人類對自身需求不斷滿足提供了基礎和保障。
恩格斯繼續分析,什么連接了人與自然之間這種密切的關系?經過分析恩格斯得出這種連接是勞動。人類正是通過勞動使得自己從自然界中分化出來,使自己擺脫了動物那種對自然的完全性依賴。而分化后的人類又通過勞動與自然建立緊密的聯系。總所周知,猿人向人類的過渡是由制造工具為標志的,而這就是勞動的最初形式。而之后人類大腦因勞動進一步發育,智力逐漸發達起來,以此來應對復雜的生活環境。這里可以看出如果脫離了勞動,人就不能稱之為人。是勞動將人與動物區分開來,也是勞動讓人類實現了對自然的改造和支配,如現在的水力發電技術等都是這一點的體現。人類出于自身的生存和發展,不斷通過勞動對人類進行改造。這也體現了人的能動性,但也應該看到人在對自然改造時也要遵從自然的規律,受自然的制約。恩格斯對英國城市進行考察后發現,工業社會的快速發展,資本家的過渡索取給自然環境帶來的破壞是令人擔憂的。人類只知道沉迷于眼前的經濟利益,卻不曾考慮過人類社會長遠的發展與延續。而社會發展到今天充分證明了恩格斯對資本主義的批判是有遠見的。當今社會,環境問題、生態問題成了威脅到人類生存的重大問題。水、空氣、土壤這些人類存在的基礎都受到了工業污染。給人類帶來的是多種與之相關的資源短缺、疾病的頻發的問題。自然開始逐漸變得“反人類”。所以恩格斯《自然辯證法》中以辯證的角度看待人與自然的關系,其科學性不言而喻。
對于人與自然如何和諧相處的問題,恩格斯也在《自然辨證法》中作出闡述。1.對資本主義制度和生產方式進行變革。恩格斯認為正是由于資本主義制度追逐利潤的本質,造成了人與自然關系的不平衡。只要資本家追逐利益的性質不變,這種不平衡就會一直存在。要想從根本上解決這種不平衡,就要對資本主義的生產方式進行變革,尋求一種能夠達到人與自然物質交換平衡的生產方式。2.對科學技術進行大力發展。恩格斯認為科學技術本身并沒有好壞,之所以認為科學技術是一把雙刃劍,是因為人們對其利用帶有好壞兩種性質。科學技術給人類社會帶來了生產力和原有生產關系的變革,具有革命性的作用。同時我們也應看到人類對科學技術的發展和利用給自身帶來了許多負面效應。所以恩格斯在《自然辯證法》中闡述對于科學技術,我們應大力發展這是毋庸置疑的,但同時,我們也應注重對科學技術的利用有一個正確的,更有利于人類社會發展的方向。3.社會正確自然觀的建立。恩格斯在《自然辯證法》中闡述了工業社會給環境帶來的破壞,使工人生活環境越來越差,而工人因為生存壓力對這種變化越來越屈從。資本家將金錢至上的自然觀對其灌輸,這強行使大眾對這種惡劣的環境進行適應。所以在社會建立起人與自然和諧的自然觀是至關重要的。民眾應對所面對的生存環境有一個正確的認識與思考,應用長遠的眼光來看待環境問題。對于人與自然和諧關系的建立,恩格斯在《自然辯證法》中進行了諸多闡述。我們應看到恩格斯鼓勵的不只是人類對自然的改造,同時也堅持人類應對自然保護、應尊重自然規律,是以一種可持續的眼光來思考人與自然的關系發展。這是恩格斯認為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之法。
三、恩格斯人與自然關系自然觀對我國發展啟示
當今社會,環境問題已成為一個全球性問題。同樣對于當今中國來說,環境問題也是我國發展中一個無法回避的問題。對于這一問題,恩格斯《自然辯證法》的人與自然關系自然觀能帶給我們一下幾點啟示。
(一)大力進行保護環境教育
在人類的活動中,思想占據著指導地位。所以在環境問題的解決上,首先應做到的就是引導公民建立起對環境的保護意識。政府應大力推進環境保護教育,使人們對環境保護問題不僅停留在淺顯的口中,更應深入每個公民心中,深入到行為中。對于公民正確的自然觀的建立,也是解決我國環境問題的必要的步驟。恩格斯在《自然辯證法》中提到了“自然對人類的報復”,這來自于人類對自然的過度破壞、消耗。所以,民眾馬克思主義辯證的自然觀的建立是至關重要的。要是民眾意識到對于環境的保護是沒個人的責任。是一項具有長遠意義的事業,是人類長久存在、綿延的必要前提。
(二)大力發展科學技術的創新
科學技術的發展對于資源的利用水平是至關重要的,它能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改變社會發展模式。而我國近年來大力提倡的綠色、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實施同樣離不開科學技術的利用。如綠色能源汽車的開發、水的循環利用技術等。科學技術的創新,能夠使資源利用率大大提高,同時通過對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來達到保護環境的目的。正如恩格斯在《自然辯證法》論述的一樣,對于科學技術我們應進行大力的發展,并在其應用上進行正確的引導。這啟示我國在發展的過程中不僅應大力估計科學技術的創新,加快發展模式的轉變。在科學技術的應用上,同樣應保持一個嚴謹的態度。要用長遠的眼光,全局的眼光來對待科學技術的應用。讓科學技術更好應用于人類發展。同時堅持馬克思主義自然觀在發展中的指導地位,更好進行國家發展。
參考文獻:
[1]恩格斯.自然辯證法[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
[2]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4卷)[M].北京:北京人民出版 社,1972.
[3]余正榮.生態智慧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4]郎廷建.馬克思恩格斯的生態文明思想[J].上海財經大學學報,2015 (05):7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