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鵬濤
摘要:玻璃藝術創作起初,最需要作者的直覺感受,每個人的感受是不同的,這和他們的認識和實踐有著緊密的關系。現代玻璃藝術的表現方法追求自我的綜合性創造,在實踐中培養自己的綜合表現能力,去探索藝術創作的心路歷程。
關鍵詞:現代玻璃藝術;創作形式;研究
在玻璃藝術日益發展強大的今天,對他的認識也逐步深入,玻璃藝術是綜合性很強的藝術門類,創作過程中需要很強的綜合能力,因為他的創作形式和工藝技巧是相互聯系在一起的,正如路易斯·沙利文的著作中說:“形式出現于形式之中,而另一些形式又從這些形式中產生和繁衍出來。一切都相互關聯、相互交織、相互網結、相互聯系、相互混合,他們沒完沒了地搖擺、激旋、混合和漂流。他們形成,他們重組,他們消散。”在玻璃藝術創作中,我認為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我也在相近的技術中去尋找藝術創作的靈感,隨著時間的進行與思想變遷,在創作這個過程中往往會出現不同與創作之初的新的想法,新的變更,甚至完全推翻以往的創作規律。
一、玻璃創作的直覺與造型形式的多樣性
在創作過程中的一次無意識的表現,是在講述一次第一印象的再創造,進行造型上的變形處理,變形也是內心的一種需要,希望能在視覺上講的有些新義。克羅齊的直覺指心靈賦形式雜亂無章的物質世界的活動。這一理解可以上溯到亞里士多德質料因和形式因的理論。但是克羅齊堅決主張直覺不依賴于理智、知覺、感受和綜合。他把前者稱為心靈的事實,后者稱為機械的、被動的、自然的事實。直覺是自在自為的,不受制于機械的、被動的事實。克羅起認為,真正能夠說明直覺的,唯有表現:直覺與表現是同一回事情,假如把他們分開,就再也無法使之重新結合了。我們在創作過程中,往往會覺得心中有很多想法表現不出來,它就是得到了表現也不是很切合原來的意圖,總把他歸結為造型語言的能力問題,我認為不是最終的因素。對此克羅齊說,思想就是語言,當思想形諸語言,它就得到了表現,不論是內在于心還是外顯于物。
玻璃作品造型形式是多樣的,方法也是多樣的,在創作過程中一次偶然的造型也許會是很有意義的創造,舍不得把它去掉,就把它留下來。正如泥稿作品創作中,兩個完全相反手法的造型,一個是鏤空了的感覺,用較深顏色去表現厚薄之間的變化,這些往往會給你最深刻的印象,隨著他的感覺去創作作品,是比較容易有創造力的,創造出全新的感覺,讓人無法去想象它,感到驚訝。
二、現代玻璃藝術表現方法的綜合性
藝術作為想象性的創造,當藝術家在創作時,表現方法卻完全的不同,對材料的形式美感,對環境空間所帶來的活力都在藝術家表現的范圍之內,追求環境與作品的高度統一。這就使新的方法有了用武之地,打破以前的常規概念,追求多元化的表現空間。一件玻璃作品必須考慮到它在空間的具體效果,因為一件玻璃作品完成之后,被搬到展覽館或被設置于公共場所,是實實在在展現在人們面前的事物。它的色彩、光澤和表面質地特征呈現給觀眾,不同的作品放在一起,共同創造出一個和諧完美的空間。
藝術表現情感,旨在強調藝術具有鮮明的個性特征,而不僅僅是為了某種目的激發情感。如亞里士多德本人所言,真正的藝術不但應當表現個別,而且表現的結果,是使藝術家與欣賞者之間的界限趨于消失。他舉例說,當人讀詩,就不僅是領會了詩句所表現的詩人的情感,而且是憑借著詩人的語言表現了他自己的情感,于是詩人的語言變成了讀者的語言。大塊鮮艷色彩與線條的結合廣泛的運用,使之更符合現代人文的時代特征。自然的真實與模擬所創造的真實交相輝映。玻璃是一種具有迷惑性的物質,它能透過光線、反射光線,又能使光線在物質內部折射。同時,它又是一種很矛盾的材料,堅硬(在莫氏硬度5-7之間)而脆弱,極易崩裂。就嚴格的科學意義來說,它是物質的氣態、液態和固態之外的第四種狀態——玻璃態。玻璃在光的作用下發揮出了它的特性,如果我們從藝術品本身的角度去審視作品——光,造成了一種豐富的層次,使玻璃產生了一種令人驚嘆的起伏與顫抖,造成了一種在現實和想象之間相遇時的那種審慎而又具有魔力的幻覺。它提供了一種即時的美學體驗,一種玻璃特有的美學語境。通過玻璃傳達光線是玻璃對空間氛圍塑造的一種重要手段,經過精細的設計,光線透過不同層次的玻璃透射,折射和反射,在墻面和地面上落下光影圖畫,形成奇妙的空間感覺。玻璃是這一方面的大師,無論他的藝術作品,還是玻璃雕塑作品,都能很好的表現他的能力。玻璃應用高溫后進行拉伸處理后的玻璃產品,作為橫向和豎向的顏色結構,形成完全沒有規律的格子,通過不同角度上玻璃的反射和透射,將光線引進內部,豐富了原本蒼白的表面。由光線形成的雕塑,隨著時間起舞,看似簡單,而實際獨具匠心的設計,將玻璃這一結構元素作為空間要素使用,在空間上與光影結合設計,并與用途相結合,形成獨具特色的空間語言,他將現代風格的簡單幽雅表現的淋漓盡致。
真正的藝術應該是真實與想象的結合,在開始創作時,首先具備概念的因素,把這些概念與形式經過綜合是實踐逐步變成一個真實的存在,優秀的作品來自對生命的熱愛,渴望理解它,改變它,使它更美好,要以自己的綜合實踐為例,去探索藝術創作的心路歷程。
參考文獻:
[1]沃納·霍夫曼 著.現代藝術的激變[M].薛華譯,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
[2]路易斯·沙利文.《啟蒙談話與其他作品——現代藝術文獻4》,紐約,1947.
[3]朱立元.當代西方文藝理論[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
[4]莊小蔚.鑄造詩意玻璃藝術創作方法論研究[M].上海書店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