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羅帕爾·帕爾曼
摘要:推廣國家通用語言教學是國家語言戰略和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委確立的目標高度,表明在新疆少數民族教學中推廣國家通用語言學習的任務刻不容緩,第二語言習得理論對現在的國家通用語言教學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該文通過對第二語言理論習得的研究,前期筆者通過了解新疆幾所學校的少數民族學生國家通用語言學習的現狀調查研究作為結果,進行對比教學找出問題,并積極找出解決問題的方式,為提高國家通用語言教學質量給予一些啟示,力求對今后新疆少數民族學生學習國家通用語言起到促進作用。
關鍵詞:第二語言習得理論;少數民族學生;國家通用語言
一、關于第二語言習得理論
第二語言習得的研究始于20世紀60年代末70年代初,普遍認為是以S.Pit Corder于1967年發表的《學習者錯誤的意義》和S.D.Selinker于1972年發表的《中介語》兩篇論文為標志。第二語言習得理論是指“主要研究人們學習第二語言的過程和結果,其目的是對語言學習者的語言能力和交際能力進行客觀描述和科學解釋”[2](p1)。
第二語言習得理論對新疆少數民族國家通用語言教學具有一定的指導作用。而第二語言習得理論的根基離不開心理學、語用學、社會語言學等學科的支撐,在研究中存在很多理論與假說。其中克拉申第二語言習得理論分析的最為具體,他的理論存在以下五個假說:
(一)“習得”與“學習”區分假說
這個假說通過區分“學習”和“習得”這兩個概念,認為“習得”是潛意識下進行的,不像“學習”是有意識進行的,并強調第二語言學習中“習得”習慣的養成相比“學習”習慣處于關鍵地位。
(二)監控假說
這也是第二語言習得理論中的“基石”,這種假說在繼續強調“習得”與“學得”在第二語言習得中的不同作用,只有“習得”才具備表達語言的能力,而“學得”會監控我們的語言運用是否規則、形式等方面,彼此相輔相成。
(三)自然順序假說
任何人無論學習母語或者是第二語言都按一種自然順序習得該語言語法結構,只是習得不同語法結構的早晚不一樣。
(四)輸入假設
簡單的說,就是只有通過可理解性方式獲取語言知識,才能產生習得效果,因此,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把握教授的語言知識難易性要適中,且達到學生充分理解的程度。
(五)情感過濾性假說
在第二語言習得中學生的學習動機及態度、性格、焦慮程度等情感因素影響習得效果,只有創造了情感過濾性的教學環境才能保證第二語言習得的高效率。
克拉申第二語言習得理論對第二語言教學有貢獻的同時,也有不足之處,該理論中的“習得”與“學習”區分假說將習得和學習截然分開,這種說法有些極端。而這假說也同時受到麥克勞林、斯蒂維克等語言學家的挑戰,他們認為學習和習得不是兩個不同的過程,而是一個過程的兩個階段,這一說法就與克拉申第二語言習得理論成為互補。
二、新疆少數民族學生國家通用語言學習的現狀
(一)“國家通用語言教學”的含義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明確規定了“國家通用語言是指普通話和規范漢字”。2017年5月,自治區也召開了推進中小學教育工作座談會,為了促進落實國家通用語言教學工作提出了一系列要求,強調到2020年少數民族學生要達到基本學會和使用國家通用語言的目標。針對“國家通用語言教學”還沒有清晰地定義,筆者暫將國家通用語言教學定義為:在教材的使用、課堂授課、課堂考試等等教學環節中使用普通話作為教學用語,并且使用規范漢字作為教學用字進行教學活動。
(二)新疆少數民族學生國家通用語言學習的現狀
如今在新疆少數民族學生群體中普及國家通用語言的教學任務更是刻不容緩,由于雙語班學生的基礎不扎實,再加上教學難度的增加,學生學起來有些難度,所以現行的國家通用語言教育質量不高?;诠P者前期調查的幾所新疆高級中學教師的教學現狀及少數民族學生的課堂表現進行研究,以下總結幾個原因:
1.課前預備工作不足
目前學生學習國家通用語言情況正處于普及階段。在這個階段出現了層出不窮的教學問題,我們就分析這里面適用于第二語言習得理論的學習問題。譬如,因為之前一直是用給少數民族學生國家通用語言教學夾雜著較多民語教學的雙語模式較為普遍,使得學生看不大懂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材的內容,平時的課程習得情況不佳,并日益突顯。日積月累導致相關科目基礎的國家通用語言詞匯量不達標,需要課前做大量的預習工作把不會的詞匯弄清楚前提下上課,否則短短的一堂課根本完不成課時內容。
2.課外時間國家通用語言使用率低
課堂上,教師授課使用國家通用語言,學生答題使用國家通用語言;課堂下,教師在進行輔導或通知事項的時候使用國家通用語言,但是學生之間在討論和組織活動的時候使用的仍有用母語現象。
3.課堂上的互動性不夠
在課堂教學中,課堂互動分為師生互動與學生間的互動,在這里我們就重點談師生間的互動。據筆者觀察的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和學生一問一答的形式互動最為普遍,教師提問后,學生的回答很簡單利落,或者不同學生間的回答一致性偏高,學生較少發揮發散性思維嘗試用不同角度回答問題或者解釋自己的立場,教師在這方面的引導較少,這也直接導致了國家通用語言學習空間的局限性。
三、影響新疆少數民族學生國家通用語言教學的第二語言習得因素
(一)母語的負遷移作用
母語遷移是影響二語習得的一個關鍵內容,是弄明白教學對象習得目的語的重要線索,也一直是二語習得研究的核心和主體。學習第二語言的目的就是為了日常生活中、學習中進行暢通無阻的交流,如果學生接觸的環境中多處于母語交流的社交場合,日常對話中說話人和授話人多用母語對話,會多多少少阻礙學生漢語語音發音的標準度,這就形成了母語負遷移現象,但是這種情況很難避免,所以在這里就要求老師了解學生母語與目的語的關系,在課堂上適時進行糾正并輔助學生多加這個音的強化練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