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丑小鴨》人人都讀過,但未必人人都知道,漢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自己,就是那只丑小鴨。他長得不好看,走到哪里都被人嫌棄。家里窮到只能拿棺材木板當床,父親在他十一歲時就因病離世。也許是經歷了太多的傷痛,所以安徒生的童話再唯美,也總是帶著一層濃濃的悲劇色彩。
《海的女兒》里的小人魚為了王子奮不顧身,安徒生卻給她安排了一個化為海上泡沫的悲慘結局。《野天鵝》里天真善良的艾麗莎,為了給哥哥們解開魔法而忍受痛苦與誤會,結果她最小的哥哥仍然留下了一只天鵝的翅膀,沒有完全變回人的模樣。
安徒生童話的悲劇色彩與不圓滿,仿佛是安徒生真實人生的寫照。他在坦誠地書寫自己的悲傷的同時,又毫不掩飾對“愛”的追求與渴望。《海的女兒》里,小人魚的姐姐們用自己的頭發為小人魚換得一把改變命運的刀子;《野天鵝》里,艾麗莎的善良感動了小耗子,它們為她收集蕁麻,畫眉鳥也“整夜對她唱出好聽的歌,使她不要失掉勇氣”。這些描寫讓我不由想到,在安徒生自己孤獨的人生旅程中,姐姐們給小人魚的親情,小耗子和畫眉鳥給艾麗莎的友情,是不是也是他一直渴望得到的情感呢?
用優美的文字表達真實的情感,安徒生的悲劇童話于是被著上了溫暖的底色,像是一個含著淚的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