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云清
第一次讀曹文軒的作品,是他的《青銅葵花》,在開讀的瞬間就被他的文字擊中。縈繞在字里行間的淡淡憂傷,給整個故事披上了夢一般的色彩,曾經讓我有同樣感覺的只有安徒生的童話。所以當曹文軒在2016年獲得“國際安徒生獎”,我一點兒也不覺得意外。
今天,我要鄭重給大家推薦曹文軒的一本新作——《蝙蝠香》:
媽媽離開后,村哥兒開始了長久的思念。他坐在村頭的大樹上,高高的風車車頂,“因為,這樣可以看到大路的盡頭,那盡頭與天邊相接。”熱切的希望,毫無指望的失落,長久地郁結在少年心中。在一個春天的夜晚,村哥兒開始了夢游……
曹文軒沒有直接描寫村哥兒對母親的思念,他不吝筆墨,細細描繪鄉村的夜色,寫麥田、樹木,各種植物在夜晚發出的清香氣味。村哥兒的“夢游”成了小說的主線,他穿過的麥田和樹木,就成了他心境的真實寫照。
在這部以夜色為底色的小說中,曹文軒別出心裁地選擇了一個獨特的意象——晝伏夜出的黑色蝙蝠。
意象之美
曹文軒通過村里孩子的嘴,引出了“蝙蝠”這個獨特的意象。“田小童看著在迷迭香花田上空飛行的蝙蝠,莫名其妙地聯想到了村哥兒——他不就像蝙蝠一樣嗎?”
“蝙蝠”這個意象在小說里形成了靜與動、黑暗與光明的交織,在沉默中涌動著比言語更強烈的表達。黑色的蝙蝠在半空中撲騰,夢游的村哥兒在田野間游蕩,彼此映照,實為一體。
又盲又聾的父親,默默地跟隨著夢游的村哥兒。可是夜晚草木的香氣太紛雜了,它們輕易覆蓋掉村哥兒身上的味道。害怕跟丟了村哥兒的父親,悄悄地在他手腕涂上迷迭香精油……
村哥兒的夢,有了一個沉默而持久的守護者。
文字之美
“詩化的語言”已經成了曹文軒作品的標簽。“鴨鳴村”在他的細致描繪下,儼然成了一處詩意的田園。
“他(村哥兒)穿過迷迭香花田,走上一條田埂。田埂兩側是麥田。幾場春風,幾場春雨,頭年秋天種下的麥子,在泥土里沉睡了一個冬季,現在已長出了好幾寸。不知村哥兒此時能否看見它們。”
夢游的村哥兒,總是唱著媽媽曾經唱的歌兒,他的悲傷和思念,充盈在每一句歌詞里。這首歌美得就像是一首詩。
秋風起,草木黃,
彎彎月下雁一行,
夜半一聲好凄惶。
春去春又來,
秋來秋又去,
那人兒不知在何方。
……
也許是因為有父親和小伙伴們的守護,村哥兒再也不夢游了。可是,習慣在夜間出去的父親卻睡不著了。故事的結尾,父親漫步在走慣了的田間小路上,而村哥兒,慢慢跟在父親身后,成了他的“守護者”。
《蝙蝠香》中呈現的長久的忍耐,沉默的守護,是比語言更深沉的表達。在這一期的安徒生童話里,也許你能找到相似之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