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文心

離散家庭的痛楚常人難以體會,尋親路上充滿坎坷,也因志愿者們的愛飽含溫暖。民間公益組織寶貝回家志愿者協會,幫助尋親家庭尋人,幫助走失、被拐、被遺棄兒童尋親,讓離散的家庭重聚,回歸正常生活。
“讓每個婦女和兒童都沐浴在幸福安寧的陽光里。”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始終如一孜孜不倦的追求。美滿的家庭,是社會和諧的基石。作為志愿者代表,夏雪朝著習近平總書記指引的方向,用行動幫助離散家庭重聚。她一直在我們身邊,她一直在離散兒童身邊,為尋親家庭帶來陽光和希望。
“只要還有孩子沒找到家,只要身體條件允許,我就會在尋親路上一直走下去。”夏雪說。從2012年年初至今,夏雪加入寶貝回家志愿者團隊已近7年,51歲的她共參與幫助了一百余個家庭團聚。
29年前,夏雪丈夫的堂哥荀桂芳帶著兩個孩子到徐州打工。初來乍到,身上沒錢,父子三人只好在徐州火車站徘徊,并決定在候車大廳對付一夜。睡著沒多久,荀桂芳突然打了個激靈,驚醒后發現4歲多的兒子小浩不見了。他發瘋般地在火車站周圍尋找,直到天亮也沒找到兒子。夏雪夫婦聽說后,趕緊報案,并立刻趕去火車站幫忙尋找。連續幾天,他們發動親戚朋友,四處張貼尋人啟事,也沒找到小浩。
此后,近30年的時間里,每一次見到小浩的母親和奶奶,看到她們痛入骨髓的眼淚,夏雪的心也一次次跟著揪起來。“做了母親,我更能深刻體會到孩子對母親的重要。失去孩子,母親就失去了一切。所以,這件事一直放在我心底。”
6年前,夏雪在網上看到一個男孩尋家的帖子,帖子下面有一個網站鏈接,那就是寶貝回家網站。翻看一條條尋親帖,失子家庭的痛讓夏雪感同身受,她果斷加入了寶貝回家志愿者隊伍,每天利用業余時間做尋親工作。
兩臺電腦,一部手機,一個筆記本,這是夏雪每天用來幫助尋親的“標準裝備”。十幾個QQ群的對話框不停閃爍,微信朋友圈里每天發布尋親信息,本子上密密麻麻記錄著求助者的信息,溝通電話一打就是三四十分鐘……這些已成為夏雪生活的常態。起初,丈夫很不理解,家里的事也不問了,不知道她圖什么。看到一個個相認后眼含熱淚的笑容,一個個重聚后的緊緊擁抱,他漸漸明白了妻子所作所為的意義。
在夏雪成為寶貝回家志愿者后,最長的一段尋親路,她找了整整4年半。5年前,在山東濟南流浪了10年的劉濤,在寶貝回家網站上發帖求助,想要找家。沒有戶口,沒有身份證,26歲的他,連一個養活自己的正經工作也找不到,只能在城市的夾縫里生活。
夏雪和志愿者們按照劉濤的描述,幾乎跑遍了濟南,也沒能找到劉濤所說的家。尋親工作一度陷入僵局。與多方溝通、分析線索后,夏雪得出結論,劉濤的家不一定在濟南,有可能在山東或者河南的其他城市。查找范圍擴大了,難度也加大了。夏雪和志愿者們逐個城市查尋,不放過一點細節,終于在山東臨沂找到了劉濤認為的家。但事情比夏雪想象得更復雜,這家人只承認是劉濤的養父母,從養父口中,夏雪得知了劉濤繼父的信息。原來劉濤的老家在陜西渭南,母親帶著劉濤改嫁,繼父偷偷把孩子賣了。通過當地公安系統,夏雪終于找到了劉濤的親生母親。
2017年12月,在中央電視臺《夜線》欄目的錄制現場,母子倆相見后抱頭痛哭。公安機關給劉濤補辦了戶籍,發了身份證。拿到身份證的第一時間,他就拍照片發給夏雪,說:“我終于可以正大光明地工作、學習、坐火車了,沒有身份證、沒有家的日子終于結束了……”如今,劉濤已在濟南找到工作,可以堂堂正正地做他想做的事了。
從一到百,夏雪為越來越多的家庭匯聚起幸福。被拐的越南女孩白娜索回家了,走失36年的姜愛武回家了,流浪20余年的吳忠茂老人回家了……最令人欣慰的是,夏雪丈夫堂哥家被拐賣近30年的兒子小浩找到了。在煙花爆竹聲中,在鄉親鄰里的祝福下,堂哥一家人團聚了,夏雪心中的那塊石頭也終于落地安放。
2014年,夏雪在徐州組織了一次尋親大會,但大會成功舉辦之后發生的事,卻讓她備受打擊。
徐州位于蘇魯豫皖四省交界處,很多尋親家長來到大會現場,參與人數之多令夏雪和志愿者們始料未及。“尋親”這個話題一下引起了徐州百姓的關注,幾乎一夜之間,夏雪在徐州家喻戶曉。隨之而來的是一些質疑的聲音:夏雪就是借機自我包裝,沽名釣譽。
一心為他人家庭團圓付出,卻落下這樣的名聲,夏雪感到特別委屈,當時就被擊垮了。她生了一場大病住進醫院。夏雪的丈夫勸她說:“咱們別干了,你一病不起,我和兒子怎么辦?”
考慮到兒子和家庭,夏雪決定“算了吧”。她對寶貝回家網創始人張寶艷說:“大姐,我想退出,我堅持不下去了。”張寶艷支持她的選擇,說:“好的,但你要給自己時間想清楚。”那天,夏雪將24小時在線的QQ下線了。那是她加入寶貝回家志愿者團隊后,第一次QQ下線。
三天后,當夏雪再次登錄QQ時,收到好幾個孩子的留言。有個孩子說:“全世界都拋棄了我嗎?阿姨,你的頭像為什么黑了?以前一直都是亮著的呢。”夏雪看到以后,再也抑制不住心中的情感,對丈夫說:“地球離開我可以轉,但我離開了,這些孩子真的會很失望。”夏雪就此決定,不管發生什么,不管其他人怎么說,只要這些孩子一天不回家,她就一天不會離開。
2018年8月,在一檔電視節目中,夏雪才告訴觀眾,其實“夏雪”并不是她的本名,只是她在寶貝回家網站注冊的昵稱。
母親節那天,夏雪收到劉濤發來的消息:“姨媽,不知道有幾個人會給你發節日快樂,但是我不能缺席。我是之前的劉濤,現在的張星偉,在這里祝福您母親節快樂!”經歷過多年的心碎與渴望,是夏雪的關愛,讓這些孩子學會了感恩。
“每一次看到他們團聚,遠遠地看著他們相擁而泣,又一個家庭可能從此又有了笑容,我感覺這么多年來,我的收獲也不小。”夏雪爽朗地笑道。夏雪用愛和熱情,給上百個家庭帶來新生,她希望那些離散的痛,思念的苦,永不再來。
圖片由本文主人公提供
我是一名普通的巾幗志愿者,能夠當選為江蘇省婦女十三大代表,既深感自豪,也倍增動力。自從2012年開始做志愿尋親工作后,我接觸了很多傷心的家庭,也看到了很多親人團聚后幸福的淚水,深刻感受到了家庭美滿的重要。我會繼續盡最大的努力幫助離散家庭團聚。
——夏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