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年1月,國家確定在江蘇等4省首批開展綜合醫改試點。3年多來,江蘇省委、省政府在醫改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不斷取得突破,實行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大病保險制度、醫聯體建設等“10個全覆蓋”。2017年年底,江蘇人均期望壽命達77.51歲,孕產婦、嬰兒死亡率分別降至10.42/10萬、2.61‰,居民主要健康指標位居全國前列。
加強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建設。江蘇省每個縣(市)都有一家較高水平的二甲醫院、40家成為三級醫院。從2012年起,每年扶持200家鄉鎮衛生院設備裝備和100家鄉鎮衛生院基礎設施改造,建成全國“群眾滿意的鄉鎮衛生院”117家。
提升全民醫保水平。職工和城鄉居民醫保參保率穩定在97%以上,政策范圍內住院醫療費用基金支付比例分別為84%和68%。2015年,全面實施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制度。全面推進按病種付費、按人頭付費等多種付費方式改革。全面實現省內異地就醫聯網結算。
實施公立醫院綜合改革。2015年10月底,江蘇城市公立醫院實行藥品零差率銷售、醫藥價格綜合改革全面實施。省、13個設區市、59個縣(市、區)政府均成立公立醫院管理委員會, 87家公立醫院制定章程。166家公立醫院對83897名人員控制數額實行備案管理;所有公立醫療衛生機構實行人員公開招聘制度。探索建立符合行業特點的薪酬制度,將績效工資總量上調到基準線的180%~190%,并試行延時加班、夜班等補貼。
截至目前,江蘇省共建醫聯體328個,緊密型醫聯體建設試點78個。家庭醫生簽約服務一般人群和重點人群覆蓋率分別達37.4%和66.4%;設立1000萬元補助經費,建立家庭醫生簽約服務項目庫。江蘇省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診療量占總診療數接近60%,縣域內就診率接近90%。
推動中醫藥發展。江蘇省中醫類醫療機構1454家,其中三級中醫醫院40家, 669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中醫館建設項目達到國家標準。所有二級以上中醫院建有治未病科。
完善藥品供應保障機制。以省為單位實施藥品、醫用耗材、檢驗檢測試劑集中采購,所有政府辦和非政府辦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全部實施基本藥物制度。新一輪藥品集中采購競價、議價產品省級入圍價格比現采購價格平均下降18.04%。
強化人才隊伍建設。開展基層衛生骨干人才遴選工作,給予人均3萬元~4萬元的補助。農村訂單定向培養目前共招收4005人。江蘇每萬人擁有執業注冊全科醫生達3.3人,90%以上基層機構擁有2名合格全科醫生。5908名臨床專業碩士實行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與臨床醫學碩士專業研究生培養雙向接軌。
提升綜合監管能力。取消、下放第二類、三類醫療技術臨床應用等事項,醫師電子化注冊管理覆蓋率達100%。此外,加快“智慧健康”建設,80%以上的縣(市、區)建立區域影像、心電、檢驗、病理等中心。
值得一提的是,為保證衛生投入,江蘇省政府出臺政策,建立財政保障機制。2018年,省級財政安排醫療衛生支出167.61億元,同口徑增長5.1%,預算支出增幅超過省級部門3.8%的平均增幅,增加的衛生投入主要用于轉機制、建機制,以投入換機制。同時,將經核定的公立醫院長期債務納入政府性債務統一管理,通過政府債券逐步化解,省里對各地給予獎補,努力為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創造條件。
當前,江蘇衛生健康領域面臨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在不平衡方面,一是衛生健康事業發展不平衡。蘇南三級醫院是蘇中、蘇北之和,國家臨床重點專科建設項目全部集中在蘇南。按最低標準,全省全科醫生缺口在1.5萬左右,農村居民看病就醫的可及性、公平性還不高。二是醫學專業發展不平衡。兒科、精神、康復、病理、傳染、護理等科室都是事業發展的短板。三是群眾多樣化衛生健康需求不平衡。健康養老需求、心理衛生、養生保健、智慧健康等新需求、新服務、新業態的可及性差。
在不充分方面,一是衛生行業生產力發展不充分。行業活力不足,醫務人員積極性沒有充分激發起來,醫學科技和人才隊伍建設高峰不高、基層較弱。二是衛生資源利用不充分。公立醫院運行效率不高,重醫輕防的現象客觀存在。三是衛生健康信息化支撐不充分。醫療衛生單位信息化、省市縣三級平臺建設、信息化互聯互通和務實應用、健康醫療大數據應用等方面相對滯后。
下一步,深化醫改需要進一步創新醫改工作推進機制,以新一輪政府機構改革為契機,完善多部門醫改聯動機制,實現真正意義的“三醫聯動”。
推進公立醫院管理委員會實質運作,落實黨委和政府對公立醫院的領導責任、保障責任、管理責任、監督責任;堅持維護公益性、調動積極性、保障可持續的原則,建立現代醫院管理制度,推動公立醫院管理規范化、精細化和科學化。
充分發揮醫保“牛鼻子”作用,多部門力推分級診療制度建設、建立緊密型醫聯體、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和提升公立醫院管理效能等重難點改革。加快推進設區市統籌,逐步實行基金由設區市向全省統收統支、統一管理。實質推動省級機關公費醫療改革,推進按病種付費、按疾病診斷相關分組(DRGs)付費,全面推進醫療機構實施臨床路徑管理。
推動建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人員薪酬制度,允許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在保持公益一類性質不變的前提下,績效工資、收支結余分配等方面參照公益二類事業單位管理。推動公立醫院人員薪酬制度,提高績效工資總量水平,向傳染病院、兒童醫院等專科醫院傾斜,縮小備案制人員與編內人員在養老保險繳費基數上的差距,開展備案制人員年金試點,參照編內人員水平建立年金制,逐步實現同崗同薪同待遇。推動公共衛生機構人員薪酬制度,保障公共衛生機構人員現有的收入不低于當地同級公務員平均水平。
進一步釋放縣域集成改革試點效應。近日,江蘇省醫療保障、衛生健康、財政等部門批復《江陰市公立醫院醫療服務價格動態調整機制改革方案》,這是該省首個啟動改革的先行先試地區。要以此為突破口,創新實踐江蘇特點的路線圖,為江蘇全面深化改革提供模板,為全國改革開放積極探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