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悅梅, 肖 燕, 潘躍平
(江蘇丘陵地區鎮江農業科學研究所,江蘇句容 212400)
牽牛花(Pharbitisnil)屬旋花科牽牛屬一年或多年生纏繞草本植物,原產于亞洲熱帶地區,現廣泛引植于世界各地。國際上以日本栽培最為盛行,人工培育的優良品種最多,花型變化多樣,花色豐富多彩,目前世界上觀賞性的牽牛花品種多數都出自日本[1-2]。作為重要的觀賞園藝植物,目前牽牛花已成為國內普遍栽培的垂直綠化優良花卉,我國大部分地區有分布[3-4]。由于國內的牽牛花品種花瓣較小,葉色、花色單一,觀賞性不佳,筆者從日本引進16個牽牛花新品種,并且對引進品種的觀賞特征及栽培適應性進行觀察和分析,篩選出適合我國長江中下游地區栽培應用的優良品種,且為充分了解資源特性、創制新種質提供依據。
供試材料為從日本引進的16個牽牛花新品種。
試驗于2016—2017年連續2年在江蘇丘陵地區鎮江農業科學研究所試驗基地進行。試驗地屬北亞熱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氣候溫和,雨水充沛,日照充足,在春、夏季降雨量相對較多,冬季雨量較少,光照充足,年平均日照時數為 2 157 h,日照百分率為49%。年平均降水量為1 018.6 mm,年平均氣溫為15.1 ℃,年平均無霜期為229 d。土壤為黃中壤土,肥力中等。
每年5月20日播種,穴盤基質育苗,播種后2周左右定植,采用隨機區組排列,3次重復,每個小區30株。生長期間對16個品種進行定株定時觀察記錄觀賞特性和生長適應情況。
觀賞特性包括株型、葉形、葉色、花期、花色、花瓣、開花數量等,牽牛花觀賞性評價等級分類見表1。花期觀測從初花期開始觀察至末花期,最佳觀花期是指盛花期時間。初花期、盛花期、末花期分別指開花植株數達25%、50%、花植株數大于75%。

表1 牽牛花觀賞性評價等級分類
生長適應性包括主要病蟲害、耐高溫、耐濕性及種子繁育情況。繁育情況是指植株的結實情況、種子產量。牽牛花適應性評價等級分類見表2。
主要采用數據測量以及專家現場觀察評價,把觀賞性和栽培適應性分為4個等級,判定其觀賞價值和生態適應性[5-6]。具體的觀賞性狀和適應性評價等級分類分別見表1和表2。
定植前施腐熟有機肥7 500 kg/hm2,復合肥450 kg/hm2,試驗地土壤肥力均勻,定植時統一株行距為40 cm×60 cm,每個品種選擇生長勢一致的幼苗定植。田間管理同一般大田生產。

表2 牽牛花適應性評價等級分類
利用株型、葉形、葉色、花色、花型、花徑、花期、開花數量等幾個主要觀賞性狀,對16個新品種進行調查、觀察記載,結果見表3。為了更好地了解牽牛花品種特征特性,根據表3結果對16個品種進行了分類。一是按株型可分為攀緣和無攀緣品種,其中白雪和紅千鳥為無攀緣品種。二是按葉形分為心形圓葉和裂葉品種,其中白色銀河、天堂藍和紫心碎瓣3個品種為圓葉類型。三是按花瓣顏色分為單色花和復色花品種,其中單色品種有9個。四是按花冠的大小分為大花、中花和小花品種,其中花冠直徑在10 cm以上的大花品種有9個,花冠直徑為5~10 cm的中花品種有5個,其中紫心碎瓣為裂瓣品種,花冠直徑在5 cm以下的小花品種有2個。五是按花期的早晚可分為早、中、晚3類,7月下旬之前開花的為早花品種,有8個;8月上旬到中旬開花的為中花品種,有6個;9月下旬開花的晚花品種有2個。
根據與觀賞性相關的幾個性狀的調查結果(表3),結合現場的觀察,對16個新品種的觀賞特性進行了比較,結果表明,白雪和紅千鳥2個無攀緣品種主要用作懸垂造型和盆栽觀賞,葉形、葉色和花色均可觀賞,觀賞性俱佳,其中紅千鳥開花數量最多,平均單株開花數量達225朵。其他14個新品種花色種類豐富多樣,有紫、紅、藍、白、粉等色系。葉色和花色有單色,也有復合色,其中曉舞、紅冠和青桔梗等復合色花瓣牽牛花,花瓣色彩艷麗,觀賞價值高。花冠大小差異較大,其中浜空、宵月和平安春花冠直徑最大達15 cm。在引進的牽牛花品種中浜空、曉舞、白色銀河等7個品種單株開花數量在200朵以上。另外,天堂藍開花較晚,一直開花到11月中下旬,花色純凈,耐寒性好。通過綜合比較評價,引進的16個新品種觀賞特性較好的有浜空、白色銀河、曉舞、紅冠、白雪、紅千鳥、青桔梗、平安春、天堂藍9個品種。

表3 牽牛花新品種主要觀賞特征
牽牛花主要用于夏秋季觀賞栽培,長江中下游地區夏秋季高溫、多雨,極易引發病蟲害,而耐熱、耐濕性強弱直接影響牽牛花的生長。表4調查結果表明,引進的牽牛花主要病害有白粉病、病毒病及葉斑病,其中梅扇、浜空、白色銀河、天堂藍、青桔梗和平安春等品種不僅病害少,蟲害也極少發生。16個品種多數在高溫下有葉片邊緣卷曲現象發生,但不影響生長與觀賞性。薄妝、白雪和水月耐熱性較差,有部分植株葉片、枝條枯萎,白雪有植株死亡。所有品種的耐濕性表現都較好,多數只是在連續濕澇的情況下,少量植株有葉片脫落現象。
結實性好壞直接關系到品種能否大面積推廣,因此結實性也是考察的重要因素。16個品種的結實性差異較大,其中平安春和白色銀河結實性最好,單株種子產量分別達23.19 g和21.5 g;其次分別是紅冠、宵月和浜空。結籽較好的有曉舞、紅千鳥和青桔梗;天堂藍和紫心碎瓣2個品種雖然結實,且天堂藍結實率達69.7%,但因為開花較晚,在鎮江地區霜凍來臨前種子幾乎不能成熟,單株種子產量僅為1.6 g,紫心碎瓣無成熟種子。

表4 牽牛花品種栽培適應性比較
通過對引進的16個牽牛花新品種觀賞特性及栽培適應性的分析,結合結實性,篩選出浜空、白色銀河、紅冠、青桔梗、紅千鳥、平安春等6個觀賞性和適應性都較好的新品種(圖1),其中紅千鳥無攀緣性,青桔梗攀緣性較弱,2個品種莖蔓相對較短,可以通過多次打頂控制株型,是較好的盆栽和懸垂觀賞品種,花徑雖然小,但花型葉形別致,花葉可以共賞,且開花時間長,開花數量較多,可作為新型盆栽品種。其他幾個品種植株攀緣能力強,花色鮮艷,是優良的立體垂直綠化美化材料,具有很大的市場潛力,適宜在長江中下游地區推廣應用。

牽牛花品種類型豐富,花色艷麗多彩,且栽培管理簡單,在城市園林立體綠化中被廣泛應用[7-8]。立體綠化能有效增加綠化覆蓋面積,改善和提升生態環境,豐富景觀層次,滿足多樣化的觀賞需要[9]。因此適合本土應用的牽牛花新品種具有廣闊前景。
對牽牛花的研究,日本處于領先水平,日本各界人士熱衷于培育牽牛花,培育出許多珍稀園藝新品種[10-11]。通過本研究,一方面篩選出了幾個適合在長江中下游地區推廣應用、觀賞性和適應性好的新品種,另一方面,加強對種質資源創新和利用,開展培育我國自己的優良品種,是牽牛花引進、篩選研究的目標和發展方向[12]。
本試驗對牽牛花的觀賞特性和適應性進行了觀察比較試驗,但如何建立更加系統、精確和客觀的評價體系還需要進一步完善。另外對不同類型牽牛花的最佳栽培模式和繁殖方式等還有待進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