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倪浩
中國連續五個月減持美債,持倉規模創2017年5月以來的18個月的新低。根據美國財政部當地時間17日公布的數據,經歷過連續五個月減持之后,2018年10月份中國所持美國國債已降至1.1389萬億美元,但目前仍為美債海外最大持有國,高于排名第二日本所持有的1.0185萬億美元的規模。
數據顯示,中國10月減持美債規模為125億美元,9月份這一數據為137億美元,而年內減持力度最大的時期發生在1月份,當月共減持了167億美元。
英國《金融時報》報道稱,今年10月,各國央行等官方投資者共出售了426億美元的一年以上到期的美國政府債券,使外國官方機構持有的美國國債總量下降逾600億美元,成為自2016年11月以來的最大月度降幅,也是自2000年以來僅有的降幅超過600億美元的五個月之一。報道認為,這是因為美元持續升值對多國外匯儲備管理機構構成壓力,一些國家選擇將持有的美債換成美元以求保值。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貨幣研究所研究員張超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分析說,美債收益率今年3、4月份收益率上升明顯,導致持有人從投資收益的角度選擇了賣出。張超認為,主要在于美國聯邦財政赤字增長過快,增加了海外債權持有人對其償付能力的懷疑態度。“另外,中國做為美債最大海外持有國,其市場操作必然對其他國家的市場預期產生重大影響,對市場操作形成相應的提示作用。”▲
環球時報2018-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