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順珍 張可丹 黃加迪 袁金星
摘 要:教育是要培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教育發展至今,黨和國家一直強調要把德育工作放在教育工作的首位。為貫徹落實黨和國加的要求,全國各大高校結合自己的中心工作和實際,對育人工作進行了艱苦的探索,并形成了多種育人模式,其中比較普遍的就是三全育人模式。該模式對在校學生的思想和品德教育起到了一定作用,本文以我校實際為例,闡述了我校在三全育人方面的現狀及遇到的問題,提出改革的娥建議。以期為后續育人工作提供理論指導。
關鍵詞:三全育人;綜合改革
2018年5月,教育部發布了關于開展“三全育人”綜合改革試點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大院校全面貫徹落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會議精神,深入學習習總書記在北師大師生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推動實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質量提升工程,強化基礎、突出重點、建立規范、落實責任,一體化構建內容完善、標準健全、運行科學、保障有力、成效顯著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體系,形成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格局。
我校作為吉安本土唯一的高職院校,理應擔當時代重任,敢為人先,研究制定相應落實機制,開創三全育人新局面。學生在校期間能力的培養和品德的塑造,除卻自身努力因素外,與其所處的環境有很大的關系,如何營造健康向上的學習生活環境,充分挖掘校園育人資源,調動育人力量,共同打造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是我們每個教育者義不容辭的責任。
一、當前我校育人模式及效果
目前,我校的育人模式主要以學生活動和管理育人為主,缺乏學生自主性及靈活性,但在全體師生的共同努力下,整體育人效果良好。
1.以社團活動為載體,開發實踐育人資源,充實學生業余生活。
如藍精靈繪本社的繪本故事比賽、金太陽戲劇社戲劇表演、毛毛蟲手工社的手工制作、書法社的書法大比拼等,既鞏固技能,又鑄就師德。
2.以傳統經典項目為依托,突出文化育人特色。
如經典誦讀、五四青年節系列活動、迎新晚會、畢業匯報演出等,在校園內營造出濃厚的文化育人氛圍。
3.以管理為突破口,構建制度相對完善、體系相對健全的育人工程。如推行學生品行積分制、志愿服務時長學分制等,對學生不良行為規范進行約束,培養服務和奉獻精神。
二、我校在三全育人方面所面臨的問題
當前我校在貫徹落實教育部三全育人工作中存在不少問題,如認識不到位,部分領導及老師對三全育人的重要性意識不夠,缺乏頂層制度設計,給工作帶來阻礙;制度不夠完善。缺乏應有的育人規章制度,缺乏對理論的提煉與研究,導致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容易陷入困境;機制不夠健全,沒有形成強有力的推行和保障機制;資源調動不充分,全員、全方位育人格局未能形成;內容不夠全面,主要集中在管理和實踐育人,對于其他方面的育人則涉及較少。服務育人意識有待提高、網絡育人力量有待加強、科研育人力量薄弱、心理育人內容單一,資助工作方面,盡管零投訴、零失誤,但通過資助達到育人效果作用不明顯。
三、三全育人綜合改革思路探索
吉安具有濃厚的革命文化氣息,應在三全育人綜合改革方面率先垂范,先試先行,以規范保證平穩,以創新引領發展。應建立“三全育人”工作協同推進委員會,其領導和成員單位由黨委(校長)辦公室提名,由教代會代表和學生代表大會審議通過,主任由校黨委書記、校長共同擔任,副主任由分管相關工作的校領導擔任,涉及“三全育人”的各部門主要負責人為該委員會成員。下設委員會辦公室,負責日常工作開展。為保證最大化育人效果,在后續的育人工作中,各部門應協同協作,互融互通,全員參與,營造全員育人格局;針對現階段存在的問題,提高育人意識,強化服務育人、網絡育人、科研育人、資助育人、心理育人等育人力量,構建全方位育人體系;嚴抓入學教育,在校期間安全教育、誠信教育、感恩教育,畢業文明離校、就業教育等,真正做到全過程育人。
參考文獻
[1] 李兵.高職院校“三全”資助育人模式實踐與探索[J].遼寧農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5(7).
[2] 劉兵勇,王雅靜,齊寧.高校輔導員與專業課教師協同育人機制構建[J].山西高等學校社會科學學報,2015(2).
[3] 孫曉敏.基于“三全育人”理念下的高校二級學院助困體系構建[J].改革與開放,2015(6).
[4] 龍偉忠.高職院校構建幫困育人體系的探索[J].廣西教育,2012(7).
[5] 王穎.關于構建高校貧困生教育援助體系的思考[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2013(12).
[6] 張蕾,李皓,王思博.淺析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對大學生就業能力的影響與貢獻[J].科研教學,2014(5).
作者簡介:戴順珍(1987.06- ),男,漢族,江西吉安人,碩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