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雁
(湖南現代物流職業技術學院,湖南 長沙 410131)
伴隨互聯網技術、通信技術的不斷進步,物聯網得以迅猛發展,并在諸多行業領域得到廣泛推廣,為校園實現信息化、智能化打下了堅實基礎,依托物聯網下各項相關技術,使智慧校園變得可能,同時在實際應用中也達成了較為理想的智能化性能,進一步使得廣大教職人員、學生等切實感受到信息化、智能化所為自身帶來的便利[1]。在物聯網等先進技術的推動下,現階段我國眾多學校已初步實現了信息化建設,然而未來要想進一步推進智慧校園建設,還有待進一步加強對物聯網的科學合理應用。由此可見,對物聯網背景下智慧校園的應用開展研究,有著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伴隨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物聯網是近些年逐漸形成的一項新技術,其具備諸多功能,諸如智能識別、定位、監控等。對于物聯網實際應用而言,其通常是借助射頻識別或二維碼對物體進行智能標識,進一步對物體的信息數據進行全面采集,然后對該部分信息數據進行整合、分析,再將處理完畢的信息數據傳輸至相關網絡空間,最終為用戶提供便捷的可視化信息服務。物聯網可依托傳感設備實現對各式各樣信息數據的便捷接收,并對信息數據開展智能化分析,實現對物體行為的有效實時掌控。例如,通過GPS可實現對行車的實時定位,通過攝像頭可監控各式各樣實驗儀器設備狀態等。隨著物聯網的飛速發展,該項技術的應用范圍不斷拓寬,并在我國諸多行業領域得到推廣。
結合研究分析而言,物聯網特征主要表現為:(1)物聯網可提供智能化網絡服務。物聯網可通過智能化連接途徑取得對物體的有效聯系,進一步使物體實現網絡化、數字化。(2)應用物聯網技術可實現對信息數據的快速獲取,進一步為人們日常生活、工作、學習等創造極大便利。(3)物聯網可將尋找的物體連接在一起,利用信息來實現對物體的有效控制,抑或使人與人、人與物、物與物開展交互,實現信息的傳遞、共享。
智慧校園是依托對物聯網、云計算技術及虛擬網絡技術等有機融合,應用于校園日常生活中,教職人員、學生相互間構建起和諧關系,可促進一系列工作開展,并且還有助于校園資源的互通共享。基于智慧校園理念,可對學校的一系列職能開展優化整合,使相關信息資源交互、分享成效得到顯著改善,進一步促進在校園內建立起趨向于人性化、智能化的服務管理模式。在智慧校園中,學生在課堂上便可實現對社會中各式各樣場景的有效認知,使課堂上一系列抽象問題趨向于具體化,可促進學生更有效地學習掌握相關學科知識;并且,智慧校園還有助于提高稀缺資源的有效利用率,依托智慧校園學習系統,教師可對教學設備開展智能管理,也有助于一系列教學信息的有效反饋。和傳統網絡教學相比,智慧校園中學習過程中變得更為多元、開放,學生積極性、主動性可得到充分調動,對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同樣可起到十分有效的作用。
物聯網在智慧校園建設中可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首先,物聯網可促進學校開展可視化智慧管理。可視化校園環境指的是為校園管理提供幫助,促進校園管理趨向于智能化、人性化,進而收獲良好校園管理效益。物聯網可促進校園中物理對象相互間的交互、聯系,對相關信息數據開展有效及時的采集、分析,進而實現對物體的有效及時調控、反饋。物聯網背景下的智慧校園,可依托在校園內裝置智能感知系統,諸如感知人體聲音、運動及光線等的傳感設備,對廣大教職人員、學生開展智能化績效管理與身份識別、對教學設備開展可視化監測等[2]。其次,物聯網可促進教育資源的交流共享。受各地區發展水平、各所學校發展水平不盡相同影響,使得時常會出現教育資源分配不均勻情況。物聯網憑借自身的資源共享功能,可有助于不同學校相互間教育資源的交流共享,使一系列優質教育資源得到有效利用,進一步促進教育事業的公平發展。最后,物聯網可促進教學實踐。物聯網可推進互聯網虛擬世界與現實世界的有效相融,達成虛擬世界與現實世界的有效連接,進而為學生創造出直觀生動的教學環境,為教師與學生相互間開展教學互動提供可靠保障。除此之外,物聯網還可推進抽象教學理念與社會實踐的有效結合,為理論教學中的不足提供有效彌補。
物聯網背景下,廣大學校應當緊緊跟隨時代前進步伐,不斷開展改革創新,加強對國內外成功發展經驗的學習引入,切實促進智慧校園的有序健康發展。如何進一步確保物聯網技術在智慧校園中的科學合理應用可以將下述內容作為切入點。
首先,可應用物聯網技術開展平安校園建設。依托對物聯網的有效利用,可建立起可靠的智能安保系統,諸如校園智能安全防范、校園智能交通管理等,將紅外傳感設備、攝像頭等裝置于校園相關區域,確保自動報警、安全監控等功能的有效實現;將射頻識別、二維碼附屬在校園相關重要物品上,利用配套設備對物品進行實時跟蹤,以達成對校園資產的科學化、信息化管理;通過對校園進出車輛進行監測,將智能傳感設備置于相關重點區域或重要設施位置,進而實現安全定位的目的[3]。除此之外,基于物聯網還可對廣大教職人員、學生身份開展有效識別,進一步在實際考核管理中開展應用,真正意義上促進校園的安全有序運行。其次,可應用物聯網技術開展智慧校園圖書館建設。物聯網在建設智慧校園圖書館中可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依托物聯網推進對智慧型、開放式圖書館的構建,使圖書館書籍可實現自動盤點功能,對于書籍位置可實現快速定位,以為借還書創造極大便利,進一步切實提高圖書館工作效率。與此同時,互聯網相關讀者還可借助智能手機、電腦等,以獲取便捷的不受時空限制的服務。
教學是校園的核心任務,在智慧校園中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物聯網背景下,智慧校園可憑借系統管理考核、課堂教學、教學設備、師資等,以推動學校教學任務的有序運行。一方面,智慧教師可對師生狀態、教學環境轉變及教學設備運行狀態等進行精確感應,通過對相關信息數據的有效感知,結合各式各樣的教學形式、內容,利用先進教學手段、設備,為學生創設多元豐富的教學情境,加深學生對教學內容的印象,進一步促進收獲良好的教學成效。另一方面,物聯網背景下,有別于傳統教學模式,智慧校園中的設備與設備相互間的緊密聯系,不論是教師還是學生均可對相關多媒體設備進行使用,由此可使以往設備使用率不高的問題得到有效解決。除此之外,憑借物聯網的身份識別功能,還可對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出勤情況、學習表現等開展系統考核,不僅能夠提高教師教學效率,還有助于提高教學考核的公平性、公正性。
物聯網背景下,智慧校園中的教學與科研設備相互間可實現有效交互,如此一來,學校在開展實踐教學、研究性活動過程中,便可得到網絡平臺的支持。借助物聯網技術可為學生提供更為寬廣的學習空間,并為學生提供一系列的泛在服務,保證學生可將教學理論與社會實踐開展充分結合,進一步解決學生教學理論與社會實踐相脫節的問題。另外,物聯網背景下的智能校園,還可推行學校與社會企業聯盟的模式,以促進學校與社會相互間優質資源的共享、拓展。值得一提的是,要想讓學校與社會企業相互間建立起相輔相成及雙向交互的戰略合作關系,必須要借助物聯網技術以將學校中的各式各樣教育資源與對口社會企業中的優質資源進行聯通[4]。
在智慧校園宿舍管理中,利用無線傳感設備、射頻識別技術可構建起一個智慧的物品監控防盜網絡。如果宿舍中相關貴重物品轉移至出入口時,傳感設備會對該物品信息數據進行實時追蹤,并對物品及攜帶人員的信息數據進行匹配,倘若信息匹配,系統不會將其納入進出入信息中,倘若信息不匹配,則會發出聲光報警并開啟出入口拍攝系統,同時通過短信平臺向物品主人發送警示信息,真正意義上提高宿舍物品設備的安全性[5]。
總而言之,物聯網背景下智慧校園的建設,可有效推動教育事業趨向于信息化、智能化,進一步切實提高現代教育的績效。因而,廣大學校務必要不斷鉆研研究、總結經驗,提高對物聯網內涵特征的有效認識,加強對智慧校園與物聯網關系的深入分析,確保物聯網技術在智慧校園中的科學合理應用,積極促進我國智慧校園的有序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