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新海
(1.隴南師范高等專科學校 數信學院,甘肅 成縣 742500;2.甘肅省高等學校農村電商人才培育重點實驗室,甘肅 成縣 742500)
作為在全國較早發展農村電商的隴南,通過最近幾年發展,電商成為經濟發展的品牌,帶動隴南經濟快速有效發展。但是,隴南地形較為特殊,處于大山深處,交通不便,其貧困面積較大,并且其農產品銷售渠道單一,導致隴南成為我國農村脫貧發展重要地區,我國政府基于隴南發展現狀對其培養電商行業發展,并將先進大數據技術融入發展過程中,以此提升隴南經濟發展水平,促使其脫貧,從而提升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水平[1]。
從2013年底開始,隴南立足山大溝深、交通不便、貧困面大、脫貧任務重和農產品銷售渠道單一、農民增產不增收的市情實際,以微博、微信等新媒體營銷為手段,以推動農產品網絡銷售、助農增收為出發點,強力推動電子商務快速發展,取得了明顯成效。截至目前,全市共開辦網店12 693家、微店7 853家,累計銷售總額73.73億元,帶動就業10.05萬人,政府推動、市場運作、大眾創業、協會規范、微媒助力“五位一體”的貧困地區發展農產品電子商務“隴南模式”進一步豐富發展[3]。
隴南鄉村大數據公眾平臺可以查閱隴南電商最新發展的數據,隨時查看隴南網店、地方特產和農產品數量,為隴南的電商發展提供有力的數據支撐與服務。同時隴南鄉村大數據,政府部門政務數據及政府發布相關的政策信息,及時了解各類統計數據。
隴南電商發展取得顯著,但其發展水平仍有很大上升空間,目前電商發展在基礎設施、人才培養、品牌塑造等方面仍存有一定問題。
隴南地勢較為特殊,并處于大山深處,道路坡度較大,道路情況較差,因此交通運輸較為困難,使當地農產品難以對外銷售,嚴重制約隴南經濟發展,從而導致隴南貧困面積較大。即便隴南有一部分農民積極發展電商行業,但由于基礎設施較差,難以將特色農產品進行銷售,導致隴南農村電商行業無法長遠發展。同時受網絡和交通狀況的制約,快遞成本高,發貨收貨周期長,造成電商成本過高、發貨難等問題[2]。
隴南由于地域的原因,導致新型發展技術以及相關信息難以快速傳入隴南,加上當地農民思想守舊,嚴重制約電商行業發展,從而導致隴南經濟發展不斷落后,難以提升經濟發展水平,不利于隴南農民脫貧致富發展。
國家加大對農民電商關注力度,因此大部分農村地區積極響應國家號召,通過發展電商行業脫貧致富,但在發展過程中依舊存在一定問題,主要是由于農村地區在發展電商行業時缺乏科學管理技術,大部分農民接受高等教育人數較少,在發展電商行業時不能夠運用先進網絡技術提升經濟利益,使電商行業在農村發展失去其應用功能價值。
此外,網店運營能力有待提高,人才培訓缺乏系統性。電子商務發展高端人才緊缺,在發展戰略制定、趨勢分析研判等方面的能力不足;網店裝修、包裝設計、營銷策劃等方面的電子商務實用型技術人才缺乏。
對品牌缺乏系統的理解,導致對品牌打造沒有一個整體的規劃和策略。目前,很多銷售出去的產品連商標都沒有,很難讓人記住商家和網店的名字。
隴南每個縣區都有自己的特色農產品,但是形成的狀況就是開店品種單一,集約化程度低,不能在一個網店選擇更多的其他特色產品。客戶即使購買了特色農產品,但是留下的印象沒有其他網店深,主要受選擇產品有限所致。受季節因素的影響,貨源不固定。而且很多產品都沒有專門的包裝,只能進行一些簡單的紙箱包裝,包裝設計簡陋粗糙[3]。
在大數據發展的今天,若缺乏有效的數據分析,電商不會得到長期健康的發展。網絡消費的數據是海量數據,電商企業通過大數據的分析,可精確把握用戶群體和個體網絡行為模式,可以探索個人化、個性化、精確化和智能化的廣告推送和推廣服務,創立比現有廣告和產品推廣形式性價比更高的全新商業模式。同時,電商企業也可以通過對大數據的把握,尋找更多更好的用戶,開發新產品和新服務,降低運營成本的方法和途徑。
加大對農村電商行業投入力度,加強對農村地區基礎設施建設,為農村電商行業發展提供良好環境。隴南積極進行道路改建,以此有效解決交通困難問題。并對隴南實施網絡建設,保證電商行業發展擁有良好網絡環境。政府還對隴南村干部進行網絡培訓,使其能夠自主發展電商行業,并通過大數據分析應用改善農村電商發展體系,促進我國隴南電商行業進行快速發展,以此建設小康社會。
根據現階段農村電商發展情況能夠發現由于農民無法掌握網絡相關技術,從而導致具有當地特色的農產品難以銷售,使電商行業在農村地區發展失去應有價值。針對以上發展情況,農村地區應壯大電商主體,發揮各部門之間協同作用,將農產品生產、網絡銷售以及消費者之間關系通過大數據應用技術進行聯合,從而能夠提升農村電商發展水平。如隴南在發展電商行業時應建立網絡銷售平臺,并對農民要求培養精品農產品進行網絡銷售,在過程中通過大數據分析消費者滿意程度,根據消費者提出意見改進農產品質量,從而滿足隴南對農村電商發展要求。
以農村電商服務平臺為基礎,構建農民、大數據服務中心以及消費者三位一體發展模式,以此實現信息數據共享。隴南發展擁有一定當地特色農產品,如核桃、蜂蜜等,通過核桃種植者了解核桃相關信息,并與其他地區核桃做出對比,將其優點發布到網絡上增加亮點,從而吸引更多消費者進行購買,以此提升隴南電商行業發展能力,提升經濟利益。并根據大數據中心反饋數據調整農業結構,滿足網絡市場需求。
我國農村地區在發展過程中缺乏高等教育人員,因此對于先進科學技術無法理解,在發展農業經濟時難以運用先進技術提升農產品生產質量以及數量。因此應積極培養農民了解電商行業以及相關網絡技術,并積極鼓勵大學生到農村自主創業,從而提升農村電商發展水平。在我國隴南有較多特色農產品,因此應積極鼓勵當地大學生回家鄉發展電商行業,以此解決隴南電商行業缺少專業技術人員問題,有效實現隴南脫貧致富發展目標。
大力推動傳統經營主體與電子商務融合發展,鼓勵、引導、支持傳統企業、農業合作社在第三方平臺開辦B2B、B2C店鋪,引導有條件的農產品生產加工企業、專業合作社參與網貨供應平臺、產品研發中心等建設,形成傳統經營企業牽手電商團隊,促進經濟發展。
如果我們充分利用廣大居民的個人關系來拉動農村電商的發展,會成為一種有效途徑。充分利用人員外出時,給外地的親戚朋友帶上本地的特產,一方面拉近親朋關系,另外一方面可以對本地的農產品起到隱形宣傳作用,進而增加本地產品的影響力,擴大銷售的渠道。
綜上所述,我國現階段首要發展目標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在建設過程中由于農民僅有少部分人接受過教育,大部分農民思想傳統,對于新型事物以及企業發展難以理解,導致農村發展水平較為落后,不利于我國建設小康社會。針對目前農村發展現狀,應強化行政推動農村電商基礎設施建設,建設網絡銷售平臺培育精品網貨,構建農村電商大數據網絡中心,并培養專業技術人員,以此在大數據背景下提升我國農村電商發展水平,從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