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林
(貴州航天電子科技有限公司,貴州 貴陽 550009)
彈載數據鏈技術在現代的導彈武器中是關鍵的技術內容,其發展是從20世紀五六十年代開始出現,跟隨時代的進步,逐漸融合各個新式的技術內容,不斷地研發創新,在計算機技術創新發展之后,與現代化信息技術相聯系,直至現代在戰術導彈中應用逐漸日益完善,成為現代信息化戰爭中的導彈武器精準度的基礎保障。
現代導彈武器的發展逐漸成為各個國家重要的科研內容。為了保證國家的安全發展,以及國家的進步發展,在導彈武器中,需要不斷地加強導彈在對敵目標鎖定方面的精度內容,實現戰術武器在我國發展中的實際應用意義。在實際的應用中,彈載數據鏈技術能夠直接幫助導彈在通信、指揮、精確制導方面的信息傳遞和交換,通過導彈發射平臺中的數據鏈艙、彈上數據鏈、控制面板以及遙控測試設備等,將導彈負責的目標信息、環境信息、相互間的協同信息等進行傳遞和交換,讓導彈在實際戰爭中能夠實現智能化的戰術控制。
彈載數據鏈在實際的應用中,主要是將導彈和導彈之間的聯系用信息化技術連接起來,在不同的導彈之間實現信息的交換。導彈在應用中,能夠和發射平臺、控制中心之間形成數據交換網絡,同時,與其他中繼站聯系,在不同的導彈之間建立起信息交換網絡,實現信息的傳輸、交換、處理。彈載數據鏈的具體功能包括以下方面[1]。
在導彈發射之后,到擊中目標之前,目標對象會出現方向性的轉變。為了保證對敵目標的擊中率能夠得到提升,在進行研究的過程中,彈載數據鏈的精確度成為主要的研究內容。彈載數據鏈在導彈的精確制導方面的應用有著極大的成效,不但能夠提升導彈的制導精度,還能有效地控制距離,保證在導彈飛行過程中,能夠通過接受對敵的方向目標消息,不停地調整自身的飛行姿態,根據對敵信息的變化,以及戰場中出現的戰爭態勢,將實際的攻擊戰術進行信息化的分析導航,實現高精度和高命中率的打擊。另外,在出現多重目標的時候,彈載數據鏈能夠在發射之后的飛行過程中,完成對敵信息的掃描分析,實現目標的更換任務,極大地縮短了“傳感器到射手”之間的時間距離,有效地提升了打擊目標的功效。
協同作戰在信息化技術的幫助下,已經逐漸在軍事武器的發展中應用普及,為了保證在戰場形勢下的有效配合,在使用武器的同時,要保證高科技武器能夠為人類確定對敵目標實現輔助性功能,幫助軍事戰場進一步提升信息的收集、分析、傳遞。彈載數據鏈系統在武器平臺、控制平臺、傳感器平臺中,形成緊密的交鏈,促進數據鏈作戰網絡的形成,在實際的制導過程中,導彈會根據載機從指揮平臺中接受的制導指令信息進行控制,還可以根據作戰情況和作戰需求,接受作戰網絡中其他節點傳收的指揮控制信息,從而實現戰場中的作戰配合。
一般在平臺控制中,控制的節點能夠與作戰任務相聯系,對網絡中存在的導彈進行統一的作戰任務分配和指揮,這樣就能夠在戰場中,完成多導彈同時協同作戰攻擊的任務。另外,這些網絡節點能夠有效地共享導彈在發射之前和發射之后,或者在飛行過程中的自身狀態,以及對敵的信息狀態,分析對敵目標信息及當前敵對目標的毀傷評估等,保證在戰場中,能夠實現武器資源應用的最佳配置情況。
彈載數據鏈在實際的安裝中,會形成雙向的數據鏈,這種數據鏈能夠幫助導彈在接收作戰機信息、載機信息、其他戰斗機信息的同時,還能夠將自身的導彈狀態回傳,把對敵目標的信息特征和目標出現的毀傷情況報告給C4KISR系統,協助整體作戰任務的分析規劃,彈載終端能夠成為數據鏈網絡中的節點部分,將整個作戰網絡中的內容,通過武器平臺、指揮平臺、傳感器平臺之間的無縫鏈接,實現動態性的連接控制,使得戰場中的作戰信息能夠全方面地共享,目標信息能夠在網絡系統的覆蓋下,體現得更加全面、完整、系統化。同時,還能夠將自身戰斗機中的導彈狀態進行統一的調整,通過對這些信息的統一分析調整,分析處理對敵目標信息,實現戰場中的作戰攻擊任務的完善,保證在發現對敵目標的同時,能夠極快地分析對敵目標,并下達落實擊毀指令,實現最快速度地摧毀對敵目標。
精確制導導彈中,彈載數據鏈技術能夠幫助其提升突防能力、綜合作戰能力、機動反應能力等,在實際的作戰中,能夠讓對敵目標定位信息更加精準?,F階段,大多數國家在進行新型的導彈研制中,都將彈載數據鏈技術應用其中。這一技術的推動不僅完善了國家的國防能力,還將傳統的老型號導彈進行強化,形成了新式的導彈武器。
當前世界中,發達國家的導彈研制項目內容與先進的信息化技術相聯系,最受關注的一項導彈內容是戰斧Block4多任務導彈。這一項目在實際的制導過程中,能夠接受并分析飛機和衛星上,合成孔徑雷達產生的圖像,結合紅外成像進行整體的制導工作。這種雷達圖像在產生的過程中,能夠最大限度地避免天氣條件影響因素,將圓概率誤差控制在5 m以內的精度范圍。另外,在這一制導項目中,其數據鏈的傳輸線分為兩條,這兩條數據鏈傳輸線是極為重要的環節。其中一條數據鏈主要是在彈上裝備超高頻衛星數據鏈,和衛星相連接。而另一條數據鏈則是超高頻的地面數據鏈,和地面的系統相聯系。這兩條重要的數據鏈能夠對飛機或者從其他的控制平臺中傳來的信息數據進行分析,幫助飛機和控制平臺精準地確定對敵目標的導彈瞄準點,并且能夠持續地觀察對敵目標的動態變化,從而幫助巡航導彈實現實時目標瞄準點、自動末端攻擊以及多重任務共同執行的功能[2]。
隨著網絡化、信息化技術的不斷深入,導彈通信的終端能夠借助這樣的發展,將不同中繼平臺中的數據鏈,通過多樣化的形式連接在一起,結合不同的平臺通信中繼,例如:衛星通信中繼、浮空器通信中繼、飛機平臺通信中繼,將后方指揮控制中心的更新指令傳回戰場,實現實時的、動態的戰場信息交流分析,不需要人力分析,就能夠戰場中的偵查、搜索、識別、瞄準、攻擊目標等戰術功能,實時應對戰場中的戰斗情況變化,迅速地作出分析并下達指令,將戰斗中出現的各種情況靈活處理,以人工智能技術的“物化”實現反艦導彈的“智化”,最大限度地提升導彈武器在實戰中的戰斗功能和整體的戰斗力。
另外,多重中繼平臺在戰場實戰中,能夠通過協同通信的功能,實現偵查監視的功能,在偵查監視的信息傳達給指揮控制系統之后,將信息內容傳達給彈載戰斗機,結合武器系統的情況,進行最后的指令下達。這樣的無縫鏈接能夠幫助反艦導彈在實戰中獲取更多的、更為精準的對敵目標信息,幫助其選擇最佳的作戰實際和作戰技術,從而實現精準的“點穴式”集中火力打擊戰術。
數據鏈對抗功能的主要任務是將敵對方的通信信息,以電子對抗的形式進行偵聽、監視,或者對其信息的傳遞進行截獲、測定和識別其方位以及傳遞信息等。通過這樣的通信干擾手段,將敵方的通信系統破壞、削弱,阻止其正常運作。但在實現這些目的的同時,還要保證敵對方通信系統能夠保持聯系暢通。隨著電子對抗技術的發展,現階段的干擾和抗干擾的技術水平逐漸提升,為了保證彈載數據鏈技術在作戰中的實用性更強,未來對于干擾和抗干擾技術必須實現綜合提升。
這項技術能夠將通信系統中設備發出的信息通過可編程的信息處理技術,將基帶到中頻、調制等部分的信息轉變為模擬射頻信號處理,可編程數字信號處理器件在接收到信息的同時,能夠將原本的模擬射頻信號轉化為數字信息,通過解調和各處的處理,將通信系統中的不同波形的產生、信號處理、通信方式采用軟件的方式轉變,結合直接序列擴頻干擾技術、調頻干擾技術,將一部設備的功能集合不同通信設備的功能,極大地提升了抗干擾技術的綜合能力。
信息化發展幫助軍事國防領域獲得了顯著的發展,信息化聯合作戰需要奠定信息化武器裝備基礎,采用先進的技術,不斷地創新研究彈載數據鏈,實現新一代導彈作戰能力的革命性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