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堯浩
摘 要:城市軌道交通作為現代城市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地下隧道二次襯砌施工中,局部滲漏水的處理對城市軌道交通隧道的使用壽命及使用性能具有重要影響。為此,本文結合實際施工經驗,根據防滲漏水原則,結合交通隧道局部滲水的常見原因,提出相應的處理方法,為延長城市軌道交通隧道的使用壽命,保證城市軌道交通隧道的使用性能提供理論依據。
關鍵詞:城市軌道;交通隧道;二次襯砌;滲漏水處理
中圖分類號:U457 文獻標志碼:A
1 城際鐵路隧道滲漏水問題分析
1.1 隧道防水
交通軌道隧道屬于地下結構,受到地下滲水的影響,對防水性能要求極高,常見防水方法有很多,包括混凝土防水、涂抹防水層等,但是即使完成了二襯施工,還會出現局部的滲漏水現象,大大降低了交通隧道的使用安全。因此,國家也出臺了相應的技術規范,不同的隧道類型、不同的地理環境,防水方式方法不同。但是不論何種地理環境、何種隧道類型,確保施工質量,保證隧道結構的安全、穩定是基礎。基于此,本文結合實際施工經驗,根據防滲漏水原則,結合交通隧道局部滲水的常見原因,提出相應的處理方法,為延長城市軌道交通隧道的使用壽命,保證城市軌道交通隧道的使用性能提供理論依據。
1.2 二襯防滲原則
(1)預防為主,首先施工前,材料的選擇方面,包括混凝土、鋼筋等材料,選擇防水性能比較好的材質,以確保施工完成后,隧道優良的抗水性、防腐性等;(2)剛柔并濟,除上述所示,還應采用外包防水的方式、方法,增強整個隧道結構的耐久性;(3)多方設防,還應輔以多種防水措施,包括設置防水層,添加防水設備等;(4)因地制宜,不同的環境、不同地域,選擇不同的防水方式,臨近海邊,地下水的礦物質含量高,尤其要注意防水措施、防水方法的選擇;(5)綜合選擇,結合多種防水方式,內外防水結合,整體局部防水相結合,主次防水相結合,做好主輔材質的合理配置。
1.3 二襯漏水特點
首先,二襯滲水以局部慢滲為主,而且滲水的量受地表水的影響很大,表現為地表水豐富時,滲水量大,地表水不足時,滲水量小;其次,滲水主要分布在中墻頂及墻身,其他部位滲水的可能性相對較小;最后,滲水的部位以縫隙處為主。
1.4 二襯滲水原因
導致二襯滲水的要素有兩個,首先,具有地下水條件;其次,具有相應的滲水通道。而地下隧道屬于地下結構,地下水必然存在,只是地域環境不同,水量有大有小,而滲水的隧道的封堵是二襯防水處理的關鍵所在。實際施工過程中,滲水漏水的通道非常的微細,甚至肉眼不可見,有研究針對二襯滲水的具體原因進行了分析。其中塑料防水板作為隔離圍巖和二襯混凝土之間的結構,一旦防水板出現問題,阻斷了地下水向排水溝流動,導致了水的滲出,導致防水板失效的原因有以下幾種:首先,在實際的施工過程中,防水板的縱向縫隙,在風槍焊接的過程中,受到現場施工條件的影響,焊接處經常會出現不牢固、不穩固,有漏縫縫現象;另外,防水板長期使用后,質量嚴重受損,一旦未修補或修補效果不佳的情況下,也會導致滲水;再次,鋼筋結構焊接的過程中,由于施工上的疏忽,防水板被擊穿,形成較大的防水漏洞;最后,固定防水板螺栓固定不牢或局部的尖銳物碰到防水板,導致防水板出現漏洞。
施工縫質量不佳也會導致漏水,具體原因如下,施工縫完成施工后未按施工要求使用相應的防水措施,形成漏水、滲水;其次,施工縫處的處理方式方法不規范,以至于施工縫未完全密封;最后,施工的間歇面未按要求處理,或處理方式方法不正確,形成微小的縫漏。
施工混凝土的質量不佳,導致混凝土內部分空隙比較多,除此之外,模板安裝過程中拼接技術不好,導致混凝土澆筑過程中的漏澆;最后,混凝土的振搗不規范、未按要求振搗緊實也會形成過多的縫隙。
2 二襯局部防漏措施分析
2.1 規范防水施工
首先,暗挖隧道防水的施工過程中,要保證防水層的平整度,確保無明顯的鋼筋突出,一般而言平整度要求D/L≤1/10,一旦大于1/10,很容易造成噴射出的混凝土松弛,影響到放松的效果,除此之外,混凝土的配比要合理,一般要求混凝土和砂的比值約等于1∶2.5,水和灰的比值界于0.6~0.65,而陰角部位的混凝土最好可以做出5cm×5cm的倒角。
其次,初次形成的混凝土基面應盡量的堅固,表面應干燥,禁止有水流,一旦發現有滲漏水現象,立即采取治水措施,一般常用的治水措施包括堵、排法,因此,噴射混凝土時請勿帶水操作。
而巖壁出水嚴重的地段,設置預埋管,進行水的排泄,而一旦開挖后形成地下水的重新分配,應進行相應的注漿防堵處理。
最后,巖石地段應去除相應的巖粉,以免影響到混凝土的黏連,保證混凝土與圍巖之間的緊密黏結,防止細縫的出現。
2.2 施工縫施工
施工縫是二襯施工過程中最易滲漏水的部位,在施工過程中常采用鋼板橡膠膩子條子進行封堵,具體的施工流程如圖1所示。
具體的施工要求,首先施工縫防堵所采用的材質以丁基橡膠為主,除此之外還需外設相應的防水層,并設置相應的預埋注漿管;其次,注漿管材質要求以PVC為主,灌注的料以水泥漿或高滲樹脂漿為主;再次,灌注前,應將其表面的異物用水清理干凈,保持表面的潮濕,及時的澆筑混凝土,為了增強黏連效果,可適當地涂抹增強劑;礦山法施工縫需設置加強層,材質以雙面高黏合的樹脂材料為主,實際施工中為了增強加強層的黏連效果,經常采用雙面配置的膠黏層,主要黏連完成后,一定要保證表面的平整度。最后,止水條子通常采用鋼筋卡固定,每兩個鋼筋卡之間的距離0.5m。
與此同時,要根據實際的施工要求,嚴格控制止水條子的長度,盡可能地避免出現接頭,接頭的部位,通常按照以下方法操作。搭接長度要求,必須大于等于0.15m,搭接位置必須在鋼板位置進行錨固,出現接縫時,需采用專用的膠冷粘進行黏結,值得注意的是,最好避免在施工縫的位置進行止水條子的搭接,且止水條子距離施工縫的間距須超過1m。
2.3 防水板的質量控制
首先,支護初期的施工過程中,應加強關鍵部位的控制,包括鋼架、巖面的控制等;其次,充分利用支護后圍巖注漿而形成的黏連層,最大限度的起到止水效果;再次,需根據實際地下水的分布情況,選擇最佳的注漿程序;最后,注漿堵水不是一次可以完成的,需要反復多次完成。
初期支護噴面應采用斷面儀進行平整度的檢查,盡可能地確保無滲漏水的現象;與此同時鋪掛的防水板要盡可能的平整,接縫處應盡可能地緊實,避免出現肉眼可見的縫隙;防水板應及時鋪設,不得放置過長時間,整個施工過程中要盡可能地保證防水板不受外界影響而產生裂痕、受損等。
結語
城市規模擴增,城市地下軌道作為城市發展的產物,而地下隧道二襯施工過程中的漏水、滲水現象普遍存在,大大縮短地下隧道使用壽命的同時,嚴重影響地下軌道的使用性能。為此,本文結合實際施工經驗,根據防滲漏水原則,結合交通隧道局部滲水的常見原因,提出相應的處理方法,為延長城市軌道交通隧道的使用壽命,保證城市軌道交通隧道的使用性能提供理論依據。
參考文獻
[1]程楊.城市軌道交通隧道二次襯砌局部滲漏水處理方法研究[J].工程建設與設計,2016(9):93-95.
[2]陳明輝,翁敦理由.地鐵暗挖隧道二次襯砌施工質量控制淺析[J].現代隧道技術,2012(2):119.
[3]唐亮,潘承海.柳州市南二環雙連拱隧道群二次襯砌滲漏水治理方法[J].重慶文理學院學報,2004,23(3):1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