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易門縣的六街街道辦中心小學、十街鄉中心小學、銅廠鄉中心小學三個鄉所中心學校有564名小學生,有留守兒童 88人,占學生總數的15.6%。在縣各級關工委的關懷下,三所學校建立了“留守兒童之家”,啟動了“關愛留守兒童溫暖工程”,為留守兒童創造了幸福和諧的家園。
三所學校都建立了由班主任、科任教師、少先隊輔導員組成的關愛隊伍,負責對留守兒童的學習、生活的管理和引導。結對幫扶的老師做到“四管”(管思想、管學習、管生活、管身體)和“四掌握”(掌握家庭情況、掌握思想表現、掌握學業成績、掌握日常行為),當好“四員”(思想品德輔導員、情感交流溝通員、日常行為監護員、健康成長指導員),讓他們感受到親人般的關愛,家的溫暖。三所留守兒童之家都掌握了他們的基本情況,做到“三個一”:每學期進行一次家訪,每個月與家長通一次話,每學期給家長寫一封親情書信。教育孩子們利用傳統節日、長輩生日、寒暑假等特殊日子給遠方的家長寫一封親情書信,或致以祝福,或匯報學業,或述說家事,或報告喜訊;關心學生的心理成長,時刻把學生的喜怒哀樂放在心上;注重對留守兒童進行道德情操、審美情趣的教育,及時與他們溝通情感,彌補缺失的親情;開展“手牽手”幫扶,安排班隊干部、優秀學生與他們“手牽手”,在生活、學習上給予幫助。
在留守兒童中確立重點幫扶對象,并配備幫扶教師。幫扶教師經常與留守兒童談心,隨時掌握他們的思想動態,引導他們健康成長。建立教職工關愛留守兒童成長日記,培養更多的優秀教師成為志愿者。留守兒童教師要不時與他們進行交流、溝通,掌握他們的思想、生活情況;定期與臨時監護人交流,及時反饋孩子的情況,幫助做好他們的思想工作。六街小學一年級一班的李微同學,父母常年在外打工,一直和爺爺奶奶生活,平時寡言少語。在負責留守兒童之家的周會芬老師的悉心關懷照料下,她能跟同學交流和玩耍了。十街小學四年級的謝佳,2016年11月,父親患肺癌不幸去世,姐姐還在讀中專,母親為了一家人的生計外出打工。謝佳變得不愛說話,不按時完成作業。班主任發現這一問題后,把他帶進了留守兒童之家,和同伴們一起玩耍,一起學習。他漸漸地開朗起來。2017年,易門縣關工委給謝佳發放了300元的補助,以便解決生活困難。
感受科技魅力
學校摸清了留守兒童的底數,建立每個留守兒童的專門檔案和聯系卡,安排負責學籍檔案管理人員對留守兒童的檔案進行管理,并根據學生變動情況,及時補充或變更聯系卡的有關內容。學校對留守兒童真情關愛,做到“三個優先”:學習上優先輔導,生活上優先照顧,活動上優先安排。特別是學校定期召開幫扶教師、留守兒童、監護人或委托監護人座談會。三所學校都要求班主任每月與留守兒童談心一次,詳細填好記錄卡,對少數不聽話的“留守學生”要制定個別教育管理方案,著重進行矯治和幫助,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十街小學六年級的留守兒童李妍萍,在她很小的時候,母親離家出走,父親一人照顧她長大。在她上學之后,父親外出打工,由爺爺奶奶照顧她。因家庭情況特殊,學校老師總是給予她更多的關愛。老師的關愛,同學們的愛護,讓原本比較自卑的她變得樂觀,更懂得關愛別人。哪位同學的飯菜票不夠了,她會主動把自己的借給他們;哪位同學的東西忘帶了,她會主動出主意。只要身邊同學有困難,她總是第一個伸出援助之手,所以全班同學一致選舉她擔任生活委員。
教師和集體的溫暖彌補因親情缺失對留守兒童人格發展的消極影響。主題班會、團隊活動、書畫展、演講比賽、文藝演出等各種活動,使留守兒童增強學習、生活的信心。學校每學期舉辦一次法治、安全、心理健康教育講座;組織留守兒童至少參加一項課外興趣小組活動。負責留守兒童工作的教師每周與他們談一次心,指導學生每月讀一本好書,三年級以上學生寫一篇讀后感。各校利用重大節日開展一系列活動,如在“六一”兒童節,組織開展了入隊儀式、“童心向黨”讀書匯報和文藝演出等活動,讓留守兒童體驗到集體生活的溫暖和組織的關愛。班主任根據本班留守兒童的實際情況為他們過生日,讓他們感受家的溫馨和同伴的關愛;教師、臨時監護人引導他們做一件有意義的事,為家庭、為學校、為班集體增光添彩,培養學生的榮譽感和上進心。
三所學校利用學校現有的讀書長廊,打造“愛心讀書長廊”,為留守兒童之家添置了數百冊圖書,讓他們遨游詩書的海洋中,不斷增強自己的智慧。縣關工委協調婦聯、團委一起開展系列關愛活動,走進學生家庭,幫助困境留守兒童,給予他們關愛。為使留守兒童開闊視野、感知社會、增長知識,在2017年暑假期間,縣關工委組織十街中心小學以留守兒童為主的多名少先隊員參加了“走出彝鄉,開啟校外大課堂”夏令營系列活動,使孩子們興奮不已。在后來班級開展觀后感演講活動中,六年級的李妍萍在演講中這樣說:“今天,留守兒童之家的王老師和關工委的張奶奶,帶領我們少先隊員去了尋甸紅軍長征柯渡紀念館進行紅色教育活動。我們開闊了眼界,學到了許多書本上學不到的知識,同時也解開了不少疑惑。因此,我要更加認真地學習,為將來成為國家的棟梁打下堅實的基礎。”
留守兒童不能向同齡伙伴一樣歡繞在父母身旁,臉上缺少了燦爛的笑容。三所中心校在關工委的帶領下,用博大的胸襟,美好的情感,伸出了愛的雙手,開啟一扇又一扇幸福之門,用真摯的愛心,關愛一個又一個留守兒童,為他們的健康成長架起愛的橋梁。
疏解心理問題
分餐的喜悅
“我做小廚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