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以來,福建省安溪縣關工委會同縣商會、縣紅十字會等部門,廣泛發動社會各界愛心人士,積極開展“愛心助學”工程,深得全社會的廣泛認可和贊譽。
“自強不息、堅韌不拔,靠自己骨頭長肉”,這是新時期最突出的安溪精神。秉承這一精神,安溪從一個全國貧困縣,一躍發展成為全國百強縣,其中一個關鍵因素就是辦好教育。絕不能讓考上大學的學生因家庭貧困而輟學,是縣關工委創辦“愛心助學”工程最大的初衷。當看到官橋鎮嶺頭村一位78歲老奶奶拄著拐杖走了20多公里路,從村里來到縣關工委辦公室,為失去雙親的孫兒爭取大學學費時,縣關工委所有人員都受到了強大的震動,決心要盡所能做好“愛心助學”工程。
每年高考一開始,縣關工委就會同縣商會、紅十字會等部門印發倡議書,以郵件、傳真、書信等形式發送到省內外各地安溪商會、辦事處、企業家手中。每年6月,縣關工委領導分頭奔赴北京、石家莊、西安、福州、廈門、深圳等地看望拜訪各地的社會賢達、經濟能人;在縣域之內則與住建局、商會領導一起到各企業、公司進行走訪,找米下鍋,拓寬助學資金渠道。
在關工委的積極牽線搭橋下,“愛心助學”工程發展成燎原之勢:2013年4月,石獅安溪商會成立后,林金文會長發動鄉賢籌集16.8萬元,資助56位貧困大學生;深圳安溪商會成立后,召開了理事會第二次大會,特邀請縣關工委五老前去宣傳發動,而后鄉賢們籌集31.5萬元,資助105名貧困學子;廣州韶關市國行投資擔保有限公司王佳希聞訊后,也決定連續三年資助20名貧困學子;福建新華都慈善基金會董事長陳發樹從2005年至今連續13年,共資助638名學生,金額達192.4萬元;廈門新景地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鐘江波從2006年開始至今,共資助243名學生,金額達72.8萬元。
愛心助學的春潮涌起后,也得到了機關、企事業單位及領導干部、愛心人士的大力支持。如離休干部吳秀瓊,從1995年拿著500元從泉州坐車來到安溪一中資助學生林文南開始,直到2013年去世,連續18年資助了73名貧困學子;從2000年起,殘疾人李雙連先后資助和牽線資助562名大中小學貧困生,金額達到128萬多元。從2004年起,縣關工委顧問李錦裕先后資助貧困學子200多人次,助學金額達200多萬元,其中從大學畢業又繼續資助到研究生畢業的有55人。有一些受資助的學生,畢業后有了工作,如縣政協辦公室干部潘江明就主動向關工委提出要結對資助孤兒黃有明。
在縣關工委長期以來主動找米下鍋、牽線搭橋下,據不完全統計,共有300多個機關企事業單位和2800多名愛心人士為貧困學子捐資助學。
助學金到位后,如何及時“精準”地發放到每一位貧困學子手中,并通過發放過程加強對他們進行思想教育,營造全社會愛心助學的良好風尚,縣關工委采取“過四關”的辦法:
審核關:每年高考錄取一開始,每天就有不少的貧困學子或家長來到關工委領取《愛心助學申請表》。符合條件的學生提出申請后,由鄉鎮關工委對他們進行入戶調查、簽署意見后,報送給縣關工委??h關工委審核后匯總造冊,最后報送給資助方。
發放關:資助名單經資助方審定后,縣關工委就確定時間,對助學金進行發放。發放時,要求學生憑身份證到縣關工委領取。縣關工委還制作了一張有關資助者聯系方式的受助卡,一同發放到學生手中,以便日后雙方聯系互動。
教育關:縣關工委采取兩種形式發放助學金:一是小規模座談交流;一是較大規模集中開會。不管用什么形式,縣關工委都把“兩史”教育、“三愛”教育、縣情鄉情教育、感恩教育等貫穿其中。把陳發樹董事長的愛心善舉、鐘江波董事長的誠信經營、林秀成董事長的艱苦創業和石獅商會、深圳商會等各地企業家奮發拼搏事跡講給受助孩子們聽,使他們接受了一次深刻的思想洗禮,進一步激發了他們發奮學習、立志成才、為國家為民族為家鄉增光添彩的信心和力量。
宣傳關:每年縣關工委都主動聯系縣廣播電視臺和《安溪報》的記者前來宣傳報道,在全社會營造更加濃厚的愛心助學氛圍。助學活動結束后,還對捐資的單位和個人,以縣委、縣政府的名義,制作“愛心助學 功德無量”的牌匾,一一發放到他們手中,這讓廣大企業家、各方愛心人士很受感動,更激發了奉獻愛心的積極性。
李雙連先生(右三)發放助學金
縣關工委“愛心助學”工程的出發點是從加強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出發,五老默默奉獻,不忘初心,主動作為,用心用情做事。工作繁雜辛苦,但關工委老同志雖苦猶樂,感受到是一種莫大的欣慰和幸福。常務副主任黃鍋分管這項工作,每年高考還沒開始時,就寫好倡議書,主動和建設局的同志一起到一個個企業進行發動。七八月份的暑期,經常流冷汗,吃藥打針掛吊瓶,仍帶病堅持工作。年過八旬的縣關工委副秘書長胡云豹,從1995年就開始穿針引線做“一幫一”“一助一”的結對幫扶工作。2017年,他被省教育廳等18個單位聯合評選為“全省十大最美資助人”。一輛自行車,一個手提包,包里裝著長期以來資助貧困學生的愛心人士名單和受資助的困難學生的名單,這是他的出行必備品。2011年年底,泉州一位熱心人士找到老胡,想為安溪貧困學生獻愛心,資助大學、中學、小學生各10名,金額近6萬元。為了能在春節前找到合適的受助學生,老胡四處奔走,用3天完成指標后,才放心的回家過年。
20多年來,安溪縣關工委共籌集2316.92萬元,資助了7813名貧困學生。“愛心助學”工程的扎實開展,有力推進了全社會崇德向善良好風尚的營造,也為“繁榮富庶、文明進步”的大美安溪建設作出了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