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俞欣(浙江省醫學學術交流管理中心)
2018年浙江省直機關工會對于生育政策調整后如何幫助青年職工解決生育后顧之憂的情況作了抽樣調研。生育政策調整后,存在著影響青年職工生育二孩的經濟壓力、優質教育資源、優質醫療資源,以及自身職業發展等因素,對此,提出了建議加快修訂完善地方性計生行政法規、加快完善生育支持的家庭發展政策、加快完善促進婦女事業發展的配套措施、加快醫療公共服務供給機制創新等措施。
針對生育政策的調整,影響青年職工對生育二孩的意愿的因素有哪些?該如何應對?
從問卷調查等可以看出,年輕父母的二孩生育意愿均受多種因素的綜合影響,其中,家庭收入越高、受教育程度越高、戶籍地城鎮化水平越高、年齡越低生育二孩的意愿越強。二孩生育意愿隨年齡升高而下降,30歲以下最強烈。影響在職青年職工生育二孩的因素主要有:
一、最主要因素分別是家庭經濟狀況、年齡以及照顧家庭付出的精力、“無人幫助看管孩子”是職工不愿意或猶豫生育二孩的主要因素。經濟壓力方面,鑒于目前本地區的消費水平及房價過高的現象以及孩子的成長和教育投資等,年輕夫婦擔心不能承受經濟負擔,而產生退卻心理。無人幫助看管孩子方面,目前幼兒園與小學等公立教育機構下午4點下班,與職工下班時間有較大出入,導致在職職工無法接送子女。低幼齡子女托管機構較少,質量參差不齊,聘請保姆成本大且目前保姆市場不健全。
二、社會優質教育資源供給相對不足。大部分婦女會顧慮子女未來的教育問題,希望政府“均衡配置優質教育資源,讓孩子能就近入學”;同時不少家長希望“將幼兒園納入義務教育的范疇”。另外,教育資源不均衡,目前缺少0~3歲幼托機構來支撐二孩政策,幼兒園和小學學校分布不均,教育質量不夠均勻。
三、優質醫療資源緊缺且短時間內難以緩解。在生育醫院的選擇上,絕大多數被調查婦女選擇在縣級以上的婦幼保健機構及綜合性醫院生育。考慮到高齡孕育風險,在經濟允許的情況下婦女都愿意到優質的大醫院生產,確保母嬰安全。這一調查結果顯示,今后幾年優質醫療機構將面臨生產人數多、孕婦年齡大、高危產婦多的嚴峻挑戰。
全面二孩政策作為一個系統工程,要實現預期政策目標,緊緊依靠放開二孩生育政策還遠遠不能夠解決問題。未來既需要積極發揮政府公共服務職能,做好相關配套政策措施,也需要積極調動全社會各方力量和資源。
一、加快修訂完善地方性計生行政法規。建議地方性計生行政法規作整體調整,要求相關部門從做好本單位的計生工作轉向兼顧本單位計生工作以及生育保障、住房、稅收、婦女公平就業、撫育等相關經濟社會政策和家庭發展政策的制定;從獨生子女家庭普惠政策轉向健全計生家庭發展支持體系;從避孕節育為重點轉向為育齡夫婦開展生育咨詢、生殖能力評估、輔助生殖技術等服務。此外,各地要明確以法律形式保障全面二孩政策的實施。
二、加快完善生育支持的家庭發展政策。要建立健全政府、社會和公民多元共治的生育支持、幼兒養育、青少年發展、老人贍養、病殘照料等在內的家庭發展政策。發揮民辦社會工作服務機構在吸納使用社會工作專業人才上的優勢,提供社會工作服務,引導社會力量有序參與社會治理作用。政府可以通過購買服務的方式,引導和鼓勵社會力量舉辦普惠性幼兒園,特別是要加快三周歲以下嬰幼兒托幼機構的建設。機關事業單位以及國企、女職工較多單位的工會組織,有條件的要創辦托兒所,方便女職工哺乳和小孩照料。鼓勵社會資本進入幼兒照料、養老等服務項目建設,推進醫療衛生與養老服務相結合,探索建立長期護理保險制度。

三、加快完善促進婦女事業發展的配套措施。首先,倡導全社會關心、支持婦女發展。認真組織實施婦女發展綱要,使婦女在政治、經濟、就業、教育、生育、健康等各個領域得到保障。其次,完善生育保險制度。建議增加三周歲以下嬰幼兒哺育津貼,切實保障女職工生育期間的基本生活和基本醫療保健,促進婦女平等就業。再次,探索實行支持生育婦女重返工作崗位的稅收優惠制度。政府可通過調節稅收優惠制相關政策,鼓勵和支持企業接受生育婦女重返就業崗位。最后,落實社會保險補貼、婦女再就業技能培訓補貼、小額擔保貸款貼息等就業扶持政策,幫助失業婦女創業和再就業。
四、加快醫療公共服務供給機制創新。全面二孩政策實施后,一定時期內出生人口將明顯增加,35周歲以上高齡、高危孕產婦會明顯增多,生殖健康、優生優育、產科床位、婦幼保健等公共服務需求與供給矛盾將更加突出、壓力進一步加大。要建立科學合理的醫療公共服務供給機制,充分發揮政府主導作用,合理引導市場力量。
1.做好新增醫療公共服務需求預測,制定全面二孩政策實施基本公共服務需求供給方案;2.合理調配醫療公共服務資源,推進城市優質醫療資源下沉和分級診療工作,提升基層醫療服務能力,方便育齡夫婦享受基本公共服務;3.鼓勵和支持社會資本優先舉辦非營利性醫療機構,充分調動社會力量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以滿足人民群眾多層次、多元化的醫療衛生和婦幼健康服務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