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俊
雨停了,太陽在澄凈的藍天中隱遁了行跡。霧氣從山巒的豁口之處涌起,一團又一團,輕盈得如鳥的翅膀,在鄉村的上空飄來蕩去。它們時而飛下云端,像一條白練纏在山腰;時而又浮在低空,像花瓣掛在樹梢,將村莊幻化成一個人間仙境。一樹樹的翠綠,每一片葉上,都滴著亮閃閃的水珠,像哪個孩子忘記收回去的明亮眼神。白墻黛瓦的村莊在綠樹的掩映下,隱約露出線與面的輪廓,寂靜而又生動。
這里是重石李家。像中國大多數的鄉村一樣,人姓什么,村莊也就姓什么。重石李家村,一個被世人稱之為“皇家后裔”的地方,跟著老祖宗的姓有一千多年了。據村里的族譜描述,唐高宗李淵坐實江山后,膝下有二十二位皇子。在眾多皇孫當中,李淵的第十三子鄭王李元懿的兩個兒子生性鐘情山水,喜歡游歷江南。后舉家從隴西搬至信州。有一次登靈山,見山麓下的重石群山環抱,氣勢磅礴,水源豐沛,是藏風納氣的風水寶地,遂移居靈山建立了理想家園。
走進村莊,迎面是一面土黃色的墻,幾個粗瓷瓦罐鑲嵌其中,“皇家后裔,重石李家”八個朱紅大字,透著俗世的吉慶。黃色和朱紅,都是皇親貴胄的御用之色,彰顯出村莊先祖的高貴之氣和輝煌的歷史。旁邊有一個亭子,青磚砌就的墻上,生長著幾抹暗綠的青苔,似是畫境中暈染的水墨,大有古意之美。正是西瓜上市的時節,幾個村婦蹲在亭下吆喝,籮筐里一片綠色。
一條條古樸的石頭小徑像一根根枝柯,縱橫交錯地伸向村莊的深處。院墻都是隨著房子的走向圍成,有的用廢棄的舊瓦片圍出了一個前院來,種著柚子樹和棗樹,樹下是花叢;有的在靠近廚房側面,利用河灘上沖下來的鵝卵石,圈起了一個長長的后院。莊稼人仰賴土地,寶貴著土地。他們在后院開出幾畦菜地,種上時令的蔬菜。院子里的柚子或是棗樹的枝條,翻過這家的院墻,從隔壁的院子里探出果子。一棵樹,一片花叢,一畦蔬菜,一截圍墻,點點滴滴,都被村人精心呵護著。
村莊里,有幾口水塘,蓄積著一汪汪的水。荷葉田田,托舉著一朵朵粉色的花。水塘邊野生著柳樹,枝丫垂掛在水面上,像是一根根釣竿,釣起了看荷人的夢。荷風送香氣。微風吹來,整個村莊都蕩漾著淡淡的植物氣息。想起楊萬里的詞:“卻是池荷跳雨,散了真珠還聚。聚作水銀窩。瀉清波。”頓時覺得,人淡如荷,像這般從容地珍惜好日子,是人世間最美好的事物。在一口水塘邊,我們遇到一位荷鋤而歸的村人。他指著滿池的荷花對我們說:“在李家,隨處都是荷花。”我們問他:“藕多嗎?”村人答道:“我們村里水多,藕自然長得好,水果也多。”他的話語中,溢出了對盛世生活的滿足。
轉過一道彎,我們看到了“李氏宗祠”。推開厚重的木門,祠堂里供奉著李氏家族的祖先牌位。柱子上雕刻“宗功祖德流芳遠,子孝孫賢世澤長”。讀聯,可以推斷李氏家風以品質和德行為最要。祠堂歷經朱三朱四之亂、郭忠孝之亂、江拐子之亂,屢建屢毀,直到光緒六年,李氏后人耗資兩千兩銀子,歷時一百余年,才完整建成木石磚瓦的“李氏宗祠”。祠堂的翹檐安靜地托起蒼穹,讓前來瞻仰者感受到一個村莊沒有泯滅的家族感情以及村莊的精神凝聚。一寸寸墻磚,是安放李氏族人的靈魂棲息之地。伸手撫之,每一分溫度都存留遠古歲月的滄桑。一束光照在功德碑上,須臾間,一個個捐資者的名字鮮活起來。捐資的數目不等,從幾百元到上萬元。
一股木香,如水般細細地沁入我們的鼻間。香氣悠長深沉,在祠堂的四周蔓延,彌久不散。祠堂外,有兩棵銀杏樹,高聳入云。數步之遠,是“參三閣”書院文化博物館。書院始建于貞觀年間,李氏祖先拋卻名利喧嘩,流宕轉徙,隱然于此,耕讀傳家,清白明世。書院為“一進三廳兩廂房”的格局。居中的院門,設有長廊。門、窗、梁、斗、拱、柱、椽、檐上,雕刻著“漁樵耕讀”“五谷豐登”“花開富貴”“瓜瓞綿延”的精美圖案。這些圖案,古典而華麗,無不蘊含著人們對美的熱愛,對幸福的追求,對禮義的尊崇。書院的廳堂擺放著幾張書桌,靠墻有書架。書桌上,一卷古書隨意地翻開,發黃的書本散發著歲月的沉香。在每一頁安靜的字里行間,都隱藏著一段歷史。李元懿的兩個兒子住在北方時就偏愛讀書。重石真是好地方,氣候溫和,雨水充沛,讓他們過上倉廩殷實的日子。人一旦在物質生活中得到滿足,勢必去追求精神層面的東西。于是,他們便在村莊里建立了書院,用書籍安頓日常中所有的閑暇時間。白天,他們揮著竹鞭,趕著牛下地勞作;晚上,就著燭光,泡著茶,沉浸到詩書的美妙當中。一室翰墨,滿庭書香。書院的門口有一水塘。多少個讀書的夜晚,喂養他們生息的水塘,將書院倒映其中,自顯一種風流。而書院中的一盞盞明燈種在水塘里,像一粒粒紅寶石,被黑夜托在掌心里,照耀著村莊。
書院的后面,是“隴西第”。兩層樓高的門樓,墻身自檐口往內退縮,下面是寬敞的大門,上面飛檐翹起木雕。門臉體現了李氏一族謙和禮讓的風貌。門坪前立著七個旗桿石墩,標志著家族的榮耀。如今,它們一如宗祠和書院,安靜地佇立在時光中,過往的人們無從設想它們經歷了怎樣的輝煌,但是它們所流露出的內斂氣質,卻時刻傳遞出某種秘不示人的氣息,依舊耐人尋味。
村莊的后山,樹木密密叢叢。雨后的樹顯得特別干凈,閃爍著一層油綠。欒樹頂著一簇簇花朵,臨風竦竦。梧桐樹寬闊的葉子下,藏著一顆顆青綠的果子。而樟樹尤其多。二三人合抱的樟樹,挓挲成一把把大傘,將福祉源源不斷地降臨于村莊。鳥雀在樹木的枝丫間撲棱著翅膀,飛進飛出,啁啾跌落一地。遠處是葡萄園、西瓜地、火龍果園、水稻,鋪展著無限的生機和希望。村里人告訴我們,村莊里一年四季瓜果飄香。
踅身出村,“悅來亭”下的農婦猶在賣瓜,籮筐里盛滿了甜蜜。
編輯:耿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