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迪 遼寧省葫蘆島市委黨校
在科學技術和信息技術創新發展的過程中,人類的生活方式、社會的產業發展和管理模式都發生了全面的改變,智慧城市這一名詞被提出。雖然智慧城市概念一經提出就得到了發展,但是在個人信息安全問題上智慧城市中卻存在一定的問題,尤其是在立法方面上的嚴重缺失,對智慧城市的發展造成了嚴重的阻礙。因此加強對智慧城市建設的個人信息安全問題的分析,具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智慧城市中將信息層分為了四個層次,分別為感知層、傳輸層、處理層、和應用層,而這樣的層次劃分,也帶來了更多的技術問題、法律問題和信息安全問題,越來越多的數據暴露出來,隨著數據得到了開放,但是在移動化終端中信息安全侵犯也更加容易。在四個層次之中,感知層作為信息系統的最前端,也是個人關系最密切的層次之一,其使用的RFID技術中的電子標簽,成本較低、使用維護相對便捷,但同時也是泄露個人信息最嚴重的部分,會讓個人信息安全受到侵害,而在其他三個層次中也有著不同的侵害方式。
個人信息安全保護法中,個人作為信息的主體存在,主要是為了保護個人在信息收集、傳播、存儲過程中四個方面的權利,其中包括:告知/透明原則、合法/合適原則、可控/自決原則、安全保密原則、可申訴原則、權利不可剝奪原則、可繼承原則。這七個原則都要在立法中有明確的體現,才能夠滿足個人信息安全保護的需求,履行國家政府和有關部門在信息保護方面存在的權利和義務。其中,以告知/透明原則為例,信息處理者在處理個人信息的過程中必須要明確要告知信息本人具體的處理情況,包括信息收集時間、收集方法、收集內容以及收集人的身份和目的,在立法中還要具體指出個人信息的可收集、處理的期限許可范圍,也不能夠剝奪個人信息權利,如果存在侵犯他人個人信息權利時,要采取刑事懲罰或者損失賠償的方式進行補償。
政府公權力適度原則是立法中最為重要的原則之一,可以從四個方面入手,第一,法無授權不可為原則,第二,監控/監管責任原則,第三,公共利益原則,第四,敏感領域特殊保護原則。其中敏感領域特殊保護原則是指,在金融、醫療、生物、司法等一些敏感領域中采用特殊的保護方式。比如國家可以加強對這些領域中的工作人員展開保密素養培訓,并且在法律中明確規定泄露信息后需要承擔的法律責任,如果這些人員出現工作調動或者退休等情況,要及時取消原有權限,并且對個人信息終身保密。在立法中最為重要的是平衡政府的公權力,對政府的公權力進行限制,加大對政府的監管力度,為公民提供民主權利,比如,在出現緊急事件需要調用個人信息時,不可能有充足的時間獲得個人同意,那么就需要在立法中對一些緊急調用個人信息的情況進行列舉,在公開舉證后,形成具有法律約束力的法律條文。
除了上述兩大原則外,國家政府在立法過程中還要遵循智慧服務提供商的責任原則,具體分為五個原則,分別為在最低準入原則、責任明確原則、責任連帶原則、未經許可不可轉讓原則以及第三方審查原則。以最低準入原則為例,在立法中必須明確規定,服務提供商的軟硬件設備和員工保密素養培訓的最低標準,只有達到最低標準的企業才能夠使用相應的平臺和網絡收集個人信息。當今社會中很多網絡服務提供商都存在故意泄露和倒賣信息的現象,但是因為在立法方面的不明確,讓公民沒有正常的法律途徑進行責任追究。因此除了要在立法中明確規定服務提供商的最低準入原則外,還要在立法中明確服務提供商需要承擔的責任,為公民提供申訴的法律途徑。
綜上所述,現階段是智慧城市建設的關鍵時期,但是法律保護手段的缺失激化了信息安全矛盾,導致個人信息泄露問題不斷增加。作為一個新興事物,智慧城市的在提高城市效率,轉變政府職能上發揮出巨大的作用,因此在面對建設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矛盾,通過法律來降低矛盾帶來的影響,保證智慧城市能夠正常發展,從而積極的推進智慧城市的建設。
[1]王珂.智慧城市背景下個人信息安全的法律保護[D].華中科技大學, 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