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春皓 張曄 張穎 沈陽工學院
眾所周知,工商管理專業屬于應用型專業,它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和創新性。當前我國高校在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上,普遍缺少全局意識和創新意識,導致畢業生在就業時面臨崗位選擇局限性。比如因為缺乏行業知識而被企業拒之門外,而用人單位又招不到滿意的人才。從而形成了工商管理專業學生難找工作而企業又缺人才的尷尬局面。
工商管理其實就是通過行使管理權力,使企業取得最佳經營狀態的一個過程。社會適應能力是當前高校教育和學生就業關注的重點,工商管理專業的學生應該具備較強的社會適應能力。社會經濟和科技的快速發展,對企業經營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
企業的管理人才是產業結構優化的重要保證,是經濟發展的重要戰略資源。在我國國民經濟中占主導地位的大中型企業,面對國內外市場競爭,只有企業積極進行管理創新和技術革新,才能適應企業的進一步發展。另外,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國家經商政策和環境的改善,中小企業也得到了迅速發展和繁榮,從而對工商管理人才的需求也不斷增加。
市場經濟環境下企業的競爭,本質上就是管理者水平的競爭,是管理者管理技能、職業素養和創新能力的綜合競爭。因此,高校工商管理專業要順應市場需求,注重管理技能和創新能力的綜合素質培養。要求培養目標是:既要培養較強專業技能和管理能力、具備國際視野的大中型企業管理者,也要培養具備中小型企業管理能力的綜合職業素養的復合型人才。
眾所周知,有效管理者通常具備技術性技能、人際關系技能和概念性技能三項基本技能。技術性技能包括管理技能與行業應用知識;人際關系技能包括溝通能力、組織協調能力;概念性技能是進行分析判斷,做出決策的高層管理能力?,F代企業還要求具備更好的職業素養和創新能力。工商管理專業學生既要把基本的管理知識學好,還應當學習工科應用知識,即工商管理人才培養向跨專業的應用型管理轉變,注重“管理+行業知識”,以提升學生的綜合全面的職業素質和創新能力。
多數高校不能針對不同行業的管理特性來培養學生,致使學生工科應用知識欠缺,導致就業時需要較長時間的重新學習和適應。近年來高校雖然增加了一些實踐學時,但鑒于高校場地和設施有限,導致實際培養能力培養效果欠佳。缺乏針對學生的個性化培養和職業規劃培養。
我國高校工商管理專業課程涉及其他工科行業的應用知識相對較少。同時缺乏職業生涯方面的課程或培訓,學生運用理論思考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偏弱。專業教師的學科專業和工作背景單一,不熟悉不同行業的應用性知識和管理前沿的知識,實踐經歷和經驗明顯不足。
高校在工商管理人才培養時,應該增加不同行業應用知識的講授,實現“管理理論+工學知識”的交叉融合。引導學生結合自身實際,進行初步的職業規劃,選擇行業與崗位。例如根據管理特性分為不同企業組,讓學生針對性地學習相關工學應用知識。構建以需求為導向的工商管理職能模塊教學,增加工學知識授課學時,或外聘講授行業應用知識。
充分運用網絡與課堂教學相結合的模式,組建在線教育課程。譬如利用手機或者電腦觀看網上課程,打造無空間限制的學習環境和個性化學習。專業教師利用網絡共享資源,提升教學能力。工商管理專業教師需要豐富教學形式,注重鍛煉學生的溝通合作能力和創新能力。
多數高校實習場所短缺,可以利用互聯網突破校企界限。
3.3.1 實習學生在專任教師或導師指導下動手操作,認識企業的生產到銷售的全方位的實際管理,并聯系所學理論知識,使學生能夠從感性認識工商管理升華為理性認識工商管理。
3.3.2 學??山⒉煌袠I“網絡教學實踐基地”,開通網絡視頻工作現場課堂,使學生身臨其境,更容易掌握企業具體管理問題的處理方式。
3.3.3 與企業合作,邀請企業管理專家進入課堂,打造“專題、專家、專論”的全新教學模式,鍛煉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1]黃震.“互聯網+”新時代的高等教育變革[N].文匯報,2016-03-19.
[2]周舟.以需求導向的應用型高校模塊化教學方法研究[J].安徽科技學院學報,2014,(1):7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