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海宇 海軍勤務學院
引言:物聯網技術是被認為繼計算機、互聯網后的第三次信息革命,現階段物聯網技術得到大力的推廣及應用。后勤管理作為軍隊后勤保障的重要內容,為了滿足軍隊發展需求,需要將物聯網技術引入軍隊后勤化建設中,以提高無菌后勤物質管理信息化水平。
物聯網技術指的是可以實現物到物、人到物、人到人快速連接的系統網絡,在該網絡中,借助射頻識別設備、紅外感應設備、全球定位系統等信息傳感設備,依據通信協議,使得各種物品之間可以進行網絡化信息交換,實現智能化的管理[1]。物聯網的主要作用在于縮小物理世界同信息世界的距離,將世界上所有物體都連接至信息網絡當中,使得物聯網在事件處理中成為積極參與者,體會物理空間及信息空間的融合。
軍隊后勤保障是非常重要的工作,在后勤保障中,借助物聯網技術,主要立足于海量傳感器網絡,將作戰前方同后勤保證緊密連接,這樣使得作戰要素、作戰單元等重要的作戰信息可以借助物聯網進行快速并且無障礙的共享,同時還可以實現對后勤管理的實時監控。此外,在軍隊后勤建設中,物聯網的建立及應用還可以大大縮短信息流程,這樣可以顯著提高軍隊后勤指揮效率。
軍隊后勤建設中,應堅持從實踐出發,研制基于聯合作戰的一體化后勤信息平臺,構建可靠信息網絡,以促進我軍超信息化方向發展。具體的后勤信息平臺建設上,首先主要做好后勤信息系統整體架構設計,通過統籌各軍區、兵種及戰區領導機構,制定出一體化后勤信息平臺建設及規劃路線,同時還需要權威的部門制定出系統開發、網絡建設以及硬件采購等統一標準,促使軍隊后勤信息化建設有序開展[2]。其次需要建設后勤信息技術網絡,不斷發展光纖、雙絞線及同軸電纜等現代化的入網方式,以實現網絡全覆蓋以及各個保障模塊的互通,使得后勤信息網的信息傳輸具有實時性及可靠性的特征。
模塊化后勤保障,主要以根據不同保障任務、保障環境,合理調整保證力量及組織結構體系,進行針對性的保障活動,使得后勤保障適應能力強。在具體后勤保障模塊化體系建設中,首先需做好后勤保障模塊建設的規劃工作,依據現代聯合作戰需求,對保障力量模塊化進行科學規劃,制定軍交、軍需、營房等詳細標準規范,使得軍需后勤保障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其次是需要加強各個模塊化后勤保障的協同,在具體保障活動中,需要協調好各方關系,強化各專業間的協同配合,以形成保障合力。同時還必須要分清輕重緩急,抓住關鍵點,應用恰當的協調控制手段以使后勤保證活動能夠做到整體井然有序。最后則是需要充分發揮后勤應急保障力量建設示范作用,依據試點的建設情況,可以不斷的應用到軍隊后勤應急保障模塊化組織中,以促進軍隊后勤保障力量的發展。
物聯網屬于一個開放性的系統,為了進一步發揮物聯網技術在軍隊后勤建設中的作用,擴大物聯網技術應用范圍,在軍隊后勤建設中,需要應用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這樣使得我軍后勤保障更加合理。為此,需要集中優勢的人力及物理資源,對物聯網核心技術進行科研攻關,在理論研究的成果上,進一步取得關鍵技術及關鍵設備上的突破,以為軍隊后勤建設提供更大的幫助。而從國家戰略層面而言,需制定出相關性質重大專項,以加大物聯網技術在軍隊后勤建設中的應用范圍,以提供出一套嚴密并且可靠的物聯網安全解決方案,以解決實際的物聯網建設中大量精密傳感儀器使用及維護,使得物聯網系統安全、穩定運行,進而促進軍隊后勤保障建設的持續發展。
在信息化時代中,軍隊后勤建設中,借助現代物聯網技術進行后勤建設勢在必行。軍隊后勤建設中,依托現代物聯網技術進行建設,可通過一體化后勤信息平臺的建設,構建穩定可靠的信息鏈;利用后勤保證系統模塊,增強后勤保障活動適應性,促進后勤保障質量的提升;通過不斷開發自主核心技術,以使物聯網技術在我軍后勤建設中發揮重要作用,進而促進軍隊的現代化建設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