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緒言 葉磊 雷紫薇 重慶交通大學
關鍵字:物聯網 小車尋跡+避障
(1)智能小車利用磁導航傳感器,在沙盤上按照預設的路線行駛。
(2)在行駛過程中,在有足夠空間的保障下,智能小車在遇到前方障礙物時,會進行左轉繞開障礙物,之后回到其原來的路線上繼續行駛。
智能小車 UI-SmartCar,高度集成包括磁導航傳感器、RFID讀卡器、紅外傳感器、zigbee 通信模塊等。在操作中需要將USB2.0方口線的一端連接PC機的USB口,另一端連接ST-Link調試器的“USB-Debug”接口,然后將USB3.0數據線的一端連接ST-Link調試器的“Debug”接口,另一端連接小車的USB3.0調試燒寫口燒寫程序。
紅外反射傳感器是基于紅外反射原理,根據反射強度來確定是否存在前方障礙物。可通過調紅外反射傳感器的電位器來調整檢測距離。當前方檢測到障礙物時,OUT1 引腳由高電平變為低電平,根據電平的變化設計程序,使小車遇到障礙物停止運動。
目前,磁導航傳感器主要應用于自主導航機器人、室內外檢測機器人、自主導航車輛AGV(AGC)、自動小車等自主導航設備中,以完成預設路徑的檢測和定位。當磁導航傳感器在磁條之上時,每個檢測點可以將磁帶強度轉換成電信號并將其傳送到控制芯片。控制芯片可以通過數據轉換來測量各檢測點位置的磁場強度。
與光電傳感器和視覺傳感器相比,磁導航更可靠,不受環境光和地面條件的影響。與激光導航相比,磁導航系統具有簡單、易于實現、成本低等優點。
磁導航系統由以下部分組成:
(1)上位機系統
管理、監控小車的運行狀態和相關參數,實時做出調度決策。
(2)路徑識別線
AGV小車的自動導引軌跡,實現AGV小車的自主導航。
(3)定位地標
AGV小車在交叉路口選擇、目標地點定位的判斷依據。
基于小車避障和小車尋跡原理,將兩者結合,使小車能夠實現在沙盤遇到障礙物后,繞過障礙物,并且回到自己本來的軌跡上。
小車避障采用紅外線反射傳感器,紅外線傳感器利用紅外線反射原理,根據反射的強度來判斷前方是否有障礙物,并通過紅外線傳感器的電位器來調整檢測距離。根據電平的變化設計程序,使小車遇到障礙物停止運動。小車循跡采用磁導航傳感器,磁導航傳感器通常由磁條、軌道釘或電纜組成。當磁導航傳感器位于磁條上方時,每個檢測點可以將其位置的磁帶強度轉換成電信號,并將其傳送到控制芯片。控制芯片可以通過數據轉換來測量每個檢測點位置處的磁場強度。當小車自動尋跡時,根據程序遵從(直行>右轉>左轉)的規則。通過將兩者相結合,即可實現尋跡+繞障。
在小車硬件初始化中加入IR_EXTI_Init(); 即為小車紅外傳感器初始化;為后面的小車避障提供主函數。然后定義自動尋跡函數。首先根據點的觸發情況計算調整參數,將狀態按位寫入變量并記錄觸發狀態,然后將磁導航觸發分為幾種觸發情況,1點觸發,2點觸發,3點觸發,再分別討論。經過交叉口時,根據程序預先設定(直行>右轉>左轉)做出判斷。
增加車前紅外線裝置的中斷代碼IR.c實現小車繞障的功能。繞障方式:當檢測到前方有障礙物時,小車向左轉彎進行繞行,然后再返回至原來的軌跡前行。
(1)將 USB2.0 方口線的一端連接 PC 機的 USB 口,另一端連接 ST-Link 調試器的“USB-Debug”接口, 然后將 USB3.0數據線的一端連接 ST-Link 調試器的“Debug”接口,另一端連接小車的 USB3.0 調試燒寫口
(2) 找到固件,在STM32 ST-Link Utility中打開成功后,在菜單欄點擊Target、Program & Verify。并下載固件。
(3) 新建Keil工程。
(4)使用Keil編寫程序、編譯程序。
(5)編譯工程成功后,點擊下載按鈕 ,將程序燒錄到小車中。
將小車程序燒錄進小車中,在沙盤上進行試驗。小車能沿著沙盤上的磁通自動尋跡前行。經過交叉口時,根據程序預先設定(直行>右轉>左轉)做出判斷。經過若干次實驗,在不同路段,放置不同障礙物,結果小車都能自動尋跡。在遇到障礙物時,也能識別前方障礙物并自動左轉避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