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佳 大慶職業學院
關鍵字:“互聯網+” 自主能力 教學模式
以高職計算機應用專業為例,課程的理論學時和實驗學時為1:1,即一門68學時的課程理論34學時、實驗34學時。理論教學的授課形式是課堂授課,學生在課堂上未能掌握的知識點,課后不能及時與教師溝通,當下次課再求證老師時,可能表述不清原來的疑問,導致學生學習連貫性差。實驗教學中,學生往往機械式敲打教師布置的實驗任務,盲目的運行書本實例。這種方式的學習使學生只能理解書本表面知識,遇到實際問題后,學生照本宣科的設計解決方案,不能對知識進行活學活用,更談不上技術創新。
在高職教育高速發展的過程中,發現高職學方法面臨很多問題。目前,多數高職院校還是采用“重理論、輕實踐”的教學模式。“重理論”意味著“重”課堂教學,根據高職教育目標和學生培養方案,課堂教學的定義是在確定的時間和空間范圍內,為達到預定教學目標,通過教師和學生的共同參與,使學生掌握知識、技能的一種教學形式。以高職計算機專業教學為例,現在高職課堂教學雖采用多媒體教學工具,改善了傳統教學方法,但基本上還是“教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模式,這種以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模式引導性差,不能提高學生三、學習興趣,教學效果不理想。
高職計算機應用專業學生自主能力培養的重要性相對于接受學習,自主學習是以學生為學習的主體,不受別人支配和外界干擾,通過研究、觀察和實踐等手段使個體可以得到持續變化的行為方式。自主學習的基本特性是自立性、自為性和自律性。以高職計算機專業學生為例,IT企業更關注學生的思維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自覺性,讓學生變成學習過程的主體。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可以提高課堂學習效率,也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關鍵,更是課堂教學所必需的。
“互聯網+”背景下高職計算機應用專業教學設計應該著眼于學生職業發展 ,通過教學實踐得出培養學生自主能力的三步工作:
學習計劃和目標是后繼學習過程的努力的方向和內在的動力,所以,第一步工作是制定可行的學習計劃和確定工作目標。根據已知的學習任務確定的和工作學習和工作學習是一個學生應改具備的核心學習能力。
學習過程的自主管理是后續學習過程的可靠保障,所以,第二步工作是制定有效的管理。明確的學習計劃和目標只是只是完成教學任務的第一步,最后是否能按時完成,還有依靠學習過程中制定的有效管理,只有符合學習計劃的學習過程管理才能保證達成學習目標。
教學資源的搭建是后續學習過程的發展平臺,所以,第三步工作是利用”互聯網+”教學環境構建豐富的教學資源庫。根據課程建設設計藍圖,構建了豐富的教學資料,形式包括教學任務書、教材、課程學習網站、課程學習APP、實訓機房等在內的自學環境。通過教師的引導,以自學或合作學習等形式完成課程的自主學習,以高職計算機專業教學為例,已經完成對《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中網絡相關知識和技能的掌握。這種學習自主學習能力,可以鍛煉學生自學能力、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和創新能力。
“互聯網+”背景下高職學生自主能力培養要做的工作很多,經過教學實踐總結如下:
“互聯網+”環境下學習資源不在是教科書等紙質印刷品,學生可以直接直接從互聯網中獲取到更多、更先進的專業知識。高職學校應該投資建設硬件環境,如多媒體教室、校園網絡、電子閱覽室等硬件環境的建設。其次軟件環境方面,精品教學資源庫的建設應該提上日程。最后,網絡技術、網絡安全等課程的開始可以保障學生合理、合法、有效的使用互聯網。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由主體轉換為主導。教學中將“知識”的講解轉化為“問題”的引導,課堂上的師生關系由“教授”轉化為“合作伙伴”。為學生設定職業生涯規劃教師、鼓勵學生根據學習興趣選修專業選修課、加大學生選專業導師的自由度。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
搭乘“互聯網+教育”的快車,利用發達的網絡環境和豐富的信息資源,開展學習活動進行自我調節和支配。以高職計算機專業教學為例,定期舉辦專業技能大賽,以賽促學。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豐富學生的學習內容、培養學生的自主管理能力。此外,開展學習研討會和專業講座,可以增加校園文化科技含量,拓展學生的專業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