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宏軍 中國鐵路哈爾濱集團有限公司齊齊哈爾北車輛段
近年來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私家車越來越多,給鐵路運行也帶來了一定的影響,鐵路客車新造日益減少,因此,鐵路客車修理成為鐵路客車行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另外,鐵路客車生產企業也要在鐵路客車修理行業中進行規范化,才能保證鐵路客車的成功轉型,為后續的車輛工作奠定扎實的基礎。尤其是目前我國鐵路客車修理市場的競爭情況愈發激烈,鐵路客車的結構也更加多樣化,客戶對鐵路客車的需求也偏向于個性化發展,因此,在鐵路客車修理的過程中會降低工作效率,同時也使人工成本呈現上漲趨勢,傳統的鐵路客車修理車間模式已經無法滿足現階段的需求,將精益管理運用其中勢在必行。
我國鐵路客車在用途上一般分為三種,旅客運送、旅客服務以及特殊用途三種車輛,長時間為旅客們提供服務鐵路客車難免會出現損壞,那么在修理的過程中鐵路客車又被分為五個廠修期,分別是A1、A2、A3、A4、A5。而承擔修理業務的主機廠通常會對客車的A4和A5部分進行維修,而客車在車型上又被分為發電車、餐車、硬臥車、硬座車等,這樣就使客車維修過程經常會出現一些問題,下面我們將對目前鐵路客車修理存在的弊端進行分析。
第一是在維修過程中車型較為復雜,生產過程中工作人員的適應能力相對較差。在實際鐵路客車維修過程中,通常都會使用傳統的管理模式進行生產和修理,而這樣的方法并不能滿足鐵路客車修理的需求,在車型變化比較大時經常會出現不能及時應對的狀況,并且不能保證所有工作人員都可以進入工作狀態進行工作,使有的工作組比較清閑,有的工作組相對較忙,導致生產計劃無法按照要求進行。
第二是在生產過程中各部門的管理人員不能對生產工作進行合理的安排,使生產信息出現無法對稱的情況,致使生產現場問題不斷發生,尤其在物料質量方面一旦出現問題,就會嚴重影響鐵路客車后續的使用,這也將生產過程中管理效率低下的問題表現出來。
第三是工作人員技術水平薄弱,技術標準不夠明確。因為在整個鐵路客車修理車間中會有各種車型的客車,并且因為不同的主機廠生產以及車輛的結構等都不相同,缺少明確的標準,導致車間的工作人員無法有效掌握全部車型的情況,并對其進行維修等工作,特別是一些新的工作人員更是由于缺少工作經驗導致鐵路客車在生產中出現問題。
第四是生產過程中無法有效保證生產質量。因為生產車型較為復雜,所以在生產進度上相對較慢,尤其在月底進行搶任務時,所有的生產人員都會為了搶進度而忽視了生產的質量,例如管路安裝不牢固出現松脫情況、螺絲在安裝中忘記加墊片等,從而出現生產質量問題。
第五是在物流方面較為混亂,并且在人力、物料以及資金上出現浪費。因為在實際生產車間中往往因為信息的不均衡以及生產計劃的不準確導致生產線中需要裝車的配件不能及時送到,而一些不需要裝車的配件又都堆積在生產線上,這樣就嚴重影響車間的生產效率,同時也使人力出現浪費情況。
在鐵路客車修理車間中經常存在品種多、車況雜,產量不穩定,配件零亂以及思想觀念落后的情況,也恰恰是因為這樣的情況導致鐵路客車在生產中出現問題,那么將精益管理有效運用到鐵路客車維修中,結合鐵路客車修理車間的具體情況來制定相應的方案等,才能使鐵路客車修理車間更好的進行生產工作。
首先要對鐵路客車修理車間制定合理的管理制度,其中包括生產進度、質量把控以及人員安排等??茖W合理的按照客車修理生產要求進行制定,對流水線設計、物料存放等都要進行合理的布局。尤其是流水線的設計,必須要保證物流車輛在進線和出線時的便利,這樣才能有效提高生產效率。
其次要使生產作業更加標準化。在這個過程中最為重要的是技術部門要對生產作業進行指導,并且對生產作業文件進行細化,明確生產目標,并讓生產線工人認識到自己所需要負責的工序及生產重點內容,使生產作業標準化,達到生產流程井然有序,提高生產質量,降低不必要的浪費。
另外高效率的運行也是精益管理中的重點內容之一,嚴格把守產品質量,在生產過程中按照生產計劃進行工作,在生產后重視考核評價機制等,從而逐漸提升各環節的效率。
首先,生產線上出現了“三大變化”:一是生產模式的轉變;二是現場布局的轉變;三是物流配送的轉變。生產模式的轉變標志著精益生產在生產線上的正式運行,從推動式生產轉向拉動式生產,由“人動車不動”轉向“車動人不動”,由班組制度轉向工位制生產。
其次,工藝流程的轉變。針對每個工位生產所組成的工序,對每種車型進行分類,每種車型需要用到的時間進行測算,從而達到調節生產節拍的目的,最終實現均衡生產,提高生產效率。
精益生產是現代管理的先進工具,通過精益一系列工具的應用,最終能達到規范管理工作、改善人員作風、提升生產效率、改善生產現場、減少生產浪費、提升經營效益、提升產品質量的最終目的。鐵路客車修理是現代鐵路運輸車輛生產的重要組成部分,針對現有模式存在的問題,精益生產可以有效地進行改善,消除浪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