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文杰 河鋼唐鋼第二鋼軋廠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機械設備的管理問題也逐漸顯現出來,提高機械設備的使用效率、完善機械設備的保養、減少設備投資、降低生產成本已成為現代生產企業所重點關注的問題。
從實際情況來看,很多企業對機械設備的管理的最大問題就是將管理目標都放到原材料的采購和使用上,很少有企業把設備管理置于管理中的首位,對于管理制度來說,設備管理的體制不規范、不健全。管理不規范主要表現在以下3個方面:(1)企業沒有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設備管理制度,沒有將設備管理條文化,而僅憑經驗和感覺進行管理,使管理缺乏科學性;(2)企業對機械設備的維護保養不到位,僅停留在說明書和經驗的層面上,缺少系統和專業化的模式;(3)管理人員較少,不能滿足機械設備的管理要求。一般企業都將工作的重心放在生產上,忽視了機械設備的管理工作,這就導致了操作人員多、管理和維護人員少,忽略了設備管理環節的情況。
企業機械設備管理中另外一個最常見的問題就是配置不當。合理的配置生產機械可以幫助企業減少生產成本的支出,用最少的消耗來換取最大的利潤。但是在實際作業中,存在著企業因為顧及成本或者管理人員的認識不到位,而造成老化設備更換不及時的現象,這不僅影響著企業生產的安全,也造成了資源浪費,影響了企業的生產效率。企業在設備更換中要注意新舊機械設備的合理搭配,防止出現一味的以新機械為主,造成生產機械閑置的現象,這樣就會嚴重地影響企業產品的產量,同時閑置的機械本身對企業來說就是一種浪費,為了滿足企業的生產需要,最大限度地將機械設備的能力發揮到最大,企業要通過合理的配置來使機械的生產、維修、保養狀態達到最佳。
組織機構的不完善是企業機械設備管理的又一問題,這主要體現在以下3個方面:首先對于大多數企業而言,都是采用直線管理方式,使下屬缺乏有效的權力行使能力,這樣就會造成管理的滯后性和混亂,大大小小的問題都由車間管理者決策,造成問題的延誤處理,當出現問題時,也會出現責任不清、互相推卸責任的現象;其次企業各部門之間缺乏獨立性,只有自己部門內部的人員有權進行管理,而有時生產不光涉及到部門內部熟悉的機械,還涉及到部門不熟悉的機械,當后者出現問題時,往往不易發現,因而就給生產埋下了安全隱患;最后就是設備管理人力資源適應性不強。現在很多企業的設備大都是專門針對某種專業性強的工藝的大中型專用設備,一般只在特殊的工序中使用,使用后很長一段時間都會處在閑置狀態,這就造成了設備的管理人員的專業技能存在著嚴重的單向性— —使用者只會使用、維修者只會維修、保養者只會保養,這樣即形成了人力資源的浪費,也不利于設備管理機構的科學化分工。
對機械設備進行規范化管理是實現企業經濟效益和成本控制的源頭。要實現規范化管理,就要做好以下2個方面:(1)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一套良好的,對企業具有實踐意義的規章制度是企業運作的科學指南,也是在企業中實現管理工作有章可循的保證,所以,企業要根據自身的狀況和經濟實力,建立健全規章制度并嚴格執行,以達到機械設備管理科學化和企業經濟壯大的雙重目標;(2)完善企業設備管理檔案。完善企業的機械管理檔案對于日常維修和養護、設備的有效管理等都具有重要的意義。通過機械設備檔案,能夠幫助管理人員及時對機械設備的使用性能、現存狀況、調動情況、維修情況進行查閱,方便快捷地對發現的問題進行辨識和處理。
機械設備的合理選擇和有效利用可以幫助企業解決生產中機械使用效率過低的問題,也能夠積極地解決企業設備資源配置不合理的現象,在機械設備的合理選擇上,生產企業對成本昂貴、使用很少但是后續的維修相當復雜的設備可以采用租借的方式,這樣不僅完成了生產計劃,而且也極大地降低了成本,節約了開支。在我國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的設備管理工作應該由傳統的以生產服務為中心的理念向把設備管理同企業的生產效益掛鉤轉變,充分發揮設備管理的優勢來創造經濟效益。機械設備的有效使用,強調設備的利用率,要盡量減少設備在生產過程中的空置,通過合理的使用機械設備,以最低的成本謀求最高的利潤,完成由管理設備到管理成本、創造效益的轉變,這樣的觀念才是機械設備管理的精髓。
機械養護工作事關安全生產和企業的經濟效益,因此,務必要從維護和保養的雙重手段上下功夫,這對于提高企業的內部競爭力、降低經營生產成本都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