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楂,見于東北、華北,以及西北、華中、華東部分省區(qū),生于山坡灌木叢中,有時也見栽種。
山楂為喬木或小喬木,高可達6米,有時具短刺;葉互生,輪廓寬卵形,羽狀深裂,葉邊緣具齒;傘房花序頂生,花瓣5枚,白色,雄蕊20枚,雌蕊花柱3~5枚;果實近球形,成熟時深紅色,具淺色斑點。
山楂變種山里紅,果實較大,葉片羽狀分裂較淺。
山楂和山里紅果實都可食用,作為燉肉輔料,或用于制作果醬、糕點、小吃,此外,二者均可栽種用作綠籬或觀賞。
南楂不與北楂同,妙制金糕數(shù)匯豐。
色比胭脂甜如蜜,解酲消食有兼功。
清·楊靜亭《都門雜詠》

其實古代最初的“楂”,并不寫作楂,而所指也可能并非如今的山楂。
李時珍認為,“楂”字是以訛傳訛的誤寫,真正的寫法是“樝(zha)”,初始的意義是“不柔不信”之果,后來才被讀音相同的“楂”取代。楂,原本讀作“叉”,意為水中浮木,與山楂無關(guān),后來因為山楂果肉多渣,才誤寫誤讀成了楂,并流傳至今。
又因先秦時常把“楂梨”并稱,唐宋以來,文人也常把山楂稱作“楂梨”。除了口感多渣子,山楂自古就被看作酸味果子的代表之一。
山楂的故事
故事一
山里有戶人家,種著一些山坡地。這家有兩個孩子。老大是前妻留下的,老二是晚娘生的。晚娘把老大看作眼中釘,為了能讓親生的兒子獨吞家產(chǎn),她天天盤算著暗害老大??墒?,該怎么下手呢?一不能拿刀殺,二不能推下河。她盤算來盤算去,想出了這么個損主意——設法讓這孩子生病,活活地病死他!
湊巧,爹要出門做生意,囑咐兒子聽娘的話。爹剛出門,晚娘就對老大說:“家里這么多活兒,你得分幾樣干!”
“讓我干什么呀?”
“你年紀小,看山去吧。我給你做好飯帶著?!?/p>
從此,老大就每天風里來雨里去地到山上看莊稼。狠毒的晚娘每天故意給他做些半生不熟的飯帶著。老大人又小,整天在野地里吃這種飯哪里消化得動,日久天長就鬧開了胃病。他的肚子時而疼,時而脹,眼瞧著一天天變瘦了。老大跟晚娘說:“媽,這些
日子我一吃這夾生飯肚子就疼得厲害!”晚娘張口就罵了他個狗血噴頭:“才干了這么點活兒就挑飯!哼,就是這個,愛吃不吃!”老大不敢還口,只好坐在山上哭。山上長著許多野山楂,老大實在咽不下晚娘的夾生飯,就吃了幾個野山楂,覺著這東西倒是充饑又解渴。
于是,老大就天天吃起山楂來了。誰想吃來吃去,肚皮不脹了,胃也不疼了,吃什么也都能消化了。晚娘很奇怪:“這小子怎么不但沒死,反倒胖起來了,莫非有什么神靈保護他?”從此,她就把邪心收了,不敢再害老大了。
又過了些日子,爹回來了。老大把前后經(jīng)過一說,做生意的人腦子快,他斷定山楂一定有藥性,就用它制成藥,賣給病人吃。后來,人們果然發(fā)現(xiàn)山楂有健脾和胃、消食化瘀的作用。

▲山楂葉片(右)通常有羽狀深裂,山里紅葉片(左、中)比山楂葉片大,分裂較淺。

山楂果實近球形,秋季成熟,紅色。

山里紅果實直徑約2.5厘米,是山楂果實直徑的2倍。

故事二
山楂果味鮮美,色澤殷紅悅目,惹得孩子們垂涎三尺,總愛任性飽餐一通。相傳當年李時珍鄰居家的一個小孩,卻因貪吃山楂吃好了疾病。
原來這個孩子由于食積黃腫,腹脹如鼓。一天,他偶爾采食山楂,一時貪嘴,吃得太多,回家后大吐痰水,想不到因禍得福,經(jīng)這么一折騰,倒把原先的病治好了。
故事三
據(jù)說南宋紹熙年間,宋光宗最寵愛的妃子病了,面黃肌瘦,不思飲食,御醫(yī)用了許多貴重藥品,都不見效。于是,宋光宗張榜招醫(yī)。一位江湖郎中揭榜進宮,郎中為貴妃診脈后說:“只要將山楂和紅糖煎、熬,每飯前吃五至十枚,半月后病準會好?!辟F妃按此法服用后,果然不久病愈了。后來,這酸脆香甜的蘸糖山楂傳入民間,就成了冰糖葫蘆。
故事四
在100多年前,北京天橋有兩家紅果行,都是山東人開的,兩家老板都想獨占行市,便競相壓價爭售,到了不顧血本的地步,但還是難決雌雄。最后,兩家老板請人來作裁決。調(diào)停人也不含糊,設下烙大餅的煎盤一只,用烈火燒得熾熱,然后對兩位老板說:“誰想獨占行市,就坐到煎盤上。其中一位老板牙關(guān)一咬,二話沒說,脫下衣褲,盤膝坐在煎盤上。只聽“吱吱吱”一陣聲響,兩股已被燒得焦爛。他掙扎著站起來,由家人扶回家去,還未到家門口,就氣絕倒地而亡。老板用一條性命換來了這家紅果行的獨家專賣權(quán)。
后來,老板的子孫輩倒也爭氣,把父輩用鮮血生命拼下來的家當整治得紅紅火火。不但銷售鮮山楂,還把山楂加工成系列食品如冰糖葫蘆、山楂條、山楂片、山楂醬、山楂汁等。他們還在含有大量果膠的山楂汁液中加入適量糖,形成山楂凍,這就是飲譽京華、久負盛名的山楂糕。
但是由于山楂含有較多的維生素C和枸櫞酸,所以胃酸過多或胃腸潰瘍的病人不宜多食。
《隨息居飲食譜》一書也告誡人們:“多食耗氣、損齒、易饑,空腹及羸弱人或虛病后忌之?!?/p>
山楂的作用與功效

山楂為薔薇科落葉灌木或小喬木植物山里紅、山楂或野山楂的成熟果實。前二種習稱“北山楂”,后一種習稱“南山楂”。全國大部分地區(qū)有產(chǎn)。秋季果實成熟采收。北山楂切片、干燥,南山楂直接干燥,生用或炒用。
【性味歸經(jīng)】味酸、甘,性微溫。歸脾、胃、肝經(jīng)。
【功效】消食化積、行氣散瘀。
【應用】用于治療肉食積滯癥、瀉痢腹痛、疝氣痛及用于治療瘀阻胸腹痛、痛經(jīng)等。
小知識點:
1.山楂種類約有100多種。它分布于北半球溫帶,以北美東部為最多,我國雖也有17種,但真正作為栽培的只有大山楂(變種山里紅)一種。
2.我國栽培山楂最早的記載見于《爾雅》一書,距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了。
3.山楂作為中藥始載于唐代《新修本草》,原名赤瓜子?!侗静菅芰x補遺》載名山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