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敬
現代都市,越來越多有個性需求的年輕人,愿意付出時間和金錢,為自己換得一份純手工的“私人訂制”。而對于真正的皮匠藝人來說,制作手工皮具能讓人變得踏實,因為要得到完美的作品,必須全力以赴用心做,沒有捷徑可走。
對于很多人來說,忙碌是生活的常態。偶爾的空閑非常難得。在空閑的時候,如果能夠沉下心來做一件自己喜歡的事就再好不過了。
有這么一項手藝或許能給你的閑暇時光帶來不少的樂趣。那就是走進皮匠店,做一個匠人。當你踏進皮匠店的那一刻,時間仿佛為你靜止了,哪怕只是那么一個午后,都值得懷念和回味。
據說,在我國3000多年前,皮匠被官方稱為“韋氏”。《周禮·考工記》載:“功皮之工,函、鮑,輯,韋,裘。”后人注釋說:“功皮之工五,函人為甲,鮑人治皮,輯人為鼓,韋氏,裘為闋。”也就是說,治理皮革的工匠有函人、鮑人、輯人、韋人、裘人。
而現在的皮匠,一般是指用皮革制作或者修理物件的匠人,通常指制作皮鞋的鞋匠。在上世紀的八十年代,穿皮鞋是件很顯派頭的事情,那么給皮鞋釘上兩只走起路來“叮叮”響的鞋掌更是時髦之舉。如今制鞋修鞋已經機械化了,但是在街頭巷尾,還依舊可見昔日被稱作“皮匠”的師傅。一個簡陋的工具箱,加上鉆子、釘子、錘子和幾把切刀,組成他們養家糊口的攤子。
當然,皮匠的作品可不僅僅限于皮鞋,還有錢包、手提包、雙肩包、零錢包等等各式各樣的精美手工皮具。在皮料的選取上,有牛皮、羊皮、鱷魚皮、珍珠魚皮,鴕鳥皮等等。
而手工皮藝文化最早起源于3000多年前的羅馬帝國,發展于歐洲。而皮雕文化發展于美國西部。兩種外來文化經過無數次碰撞、洗禮,從日本、臺灣、香港最終輾轉于中國大陸。在短短二十年間,快速融入華夏血液,發展出極具本土色彩但又風格迥異的文化形態。
說到皮具,人們首先會想到的就是包。而奢侈品包包是被眾多女性朋友所青睞的,耳熟能詳的有路易·威登(LV)、香奈兒(Chanel)、迪奧(Dior)和古馳(Gucci)等等。
據了解,路易·威登(LV)創立于1854年,隸屬于法國專產高級奢華用品的Moet Hennessy Louis Vuitton集團。創始人是路易·威登本人,革命性地創制了平頂皮衣箱,并在巴黎開了第一間店鋪。很快,他的設計被很多人抄襲,平頂方形衣箱成為潮流。最初,LV的皮箱是以灰色帆布鑲面,1896年,路易·威登的兒子喬治用父親姓名中的L及V配合花朵圖案,設計出了風靡全球的交織字母印粗帆布的樣式。
另一家以制造優質皮具起家的奢侈品牌普拉達(Prada)也有著悠久的歷史。1913年,意大利人Mario Prada創立了Prada,以設計制作和售賣手袋、行李箱、短褲和鞋履為主。最初的Prada行李箱采用海象皮來制造,重量不輕,實在不適合帶它上飛機去旅行。因此,Mario Prada改為采用輕便而耐用的皮革來制造行李箱,又研制出防水布料(Waterprooffabrics),銷售到美國去。由行李箱和手袋起家,一直蓬勃發展及擴張,成為聞名世界的意大利品牌之一。
蔻寇(Coach)1924年男女公文包、休閑包旅行箱包、票夾、腰帶美國經典皮具品牌Coach,一向以簡潔、耐用的風格特色贏得消費者的喜愛。就像牛仔褲一樣,Coach非常符合美國精神。具有越用越好看,便利好搭配的特色。擁有“歷久彌新”之口碑的Coach包,最初的設計靈感竟是來自于一只壘球手套,品牌創立人miles caha在一次觀看壘球比賽的現場,驚訝的發現壘球手套具有越用越光滑、越柔軟的特性,因此他回去后就是著將皮革特殊處理,使之更柔軟,具有不易脫色、磨損的特征,并且只要簡單利用濕布擦拭,就能保有皮件的完美如新。這樣耐久便利的設計,馬上受到廣大消費者的喜愛!1941年Coach成立之初,是由六位來自皮革世家的皮匠師傅共同經營,二時至今日,歷經了大半個世紀,Coach的皮革廠仍是由技藝精巧的皮革師傅負責,他們多半具有20年以上的皮革經驗,對皮革工藝充滿了熱愛與專業,因此,對每一位Coach的皮匠師傅而言,Coach不僅僅是一個品牌的名稱,更是他們心血的結晶和承傳。頂級皮具品牌Hermes(愛馬仕),始終信奉傳統手工藝,即便競爭激烈的當下,他們依然堅信“杰作不屬于機器”。
不同的品牌,所擅長的領域或者說皮質也是各不相同!不過,這些大品牌之所以能有今天的成效,是因為精益求精的精神,不斷在產品革新,在產品質量上下苦功!而今的廷爵,立志于打造屬于中國人自己的世界品牌皮具,并且為了實現這個目標在不斷的努力與奮斗中!
現代都市,越來越多有個性需求的年輕人,愿意付出時間和金錢,為自己換得一份純手工的“私人訂制”。而對于真正的皮匠藝人來說,制作手工皮具能讓人變得踏實,因為要得到完美的作品,必須全力以赴用心做,沒有捷徑可走。
“工廠可以批量生產,而我們屬于純手工制作,一個月最多只能制作3-4個手提包。”皮匠小Q說道。在皮匠店這里沒有機器的轟鳴聲,屋子里只是偶爾發出一聲悶響——那是榔頭敲打在柔軟物體上發出的聲音。
制作純手工皮具需要經歷一個漫長而枯燥的過程。
畫圖、裁剪、雕刻、染色、拼接、組裝、打斬、縫合、打磨封邊、上牛角油、亮光劑,一件普通皮具,制作步驟不少于10個,每個皮具的縫制自始至終由一個人親手完成,總結起來就是一個字:慢!用原始的大自然素材,凝結天地的浪漫,感受手工藝品的另一種奢華,這往往意味著固執、緩慢、少量、勞作,背后所隱含的是專注技藝,對完美的追求。他們耐著靜謐與寂寞,默默打磨一雙手工皮鞋,一壺茶,一針一線,享受當刀子劃過皮料那一刻的喜悅,反復磨蹭手心皮鞋的細節,精益求精。品位雖貴必不敢減物力,炮制雖繁必不敢省人工。這樣用心制作出來的每件作品都凝結著創作者的個人情感,而每件作品的款式構造、縫制樣式,也是獨一無二的,有緣人,自然會來欣賞。在機器化的年代里純手工制作的皮具顯得更為珍貴,如果是自己親手制作的皮具送給愛的人,那更是一種情懷。每一個物件的制作,都是給它賦予生命的過程,也是感受當下的過程。
而在制作皮具的過程中,匠人的內心是寧靜的。做一個皮匠人,是一種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