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朦朦
中圖分類號:D267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674-1145(2018)9-080-02
摘要 黨校建設是國有企業黨建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提升黨員理論水平的重要戰略陣地。不斷探索黨校教育教學質量,是黨校:工作建設的永恒主題。本文通過“品牌、制度、質量、文化”等四方面對國有企業黨校建設工作進行分析。
關鍵詞 黨校 建設 培訓質量
不斷探索黨校教育教學改革,努力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和培訓效果,是黨校工作的永恒主題。新形勢下,黨校以品牌樹校、制度管校、質量立校、文化興校四個方面為著力點,努力實現從知識型培訓向能力型培訓轉變,從單向型培訓向互動型培訓轉變,從講授型培訓向學員主導型培訓轉變,推動教育教學改革向縱深發展。
一、“走好路”,以品牌樹校
企業黨校是集團黨委設立的對黨員、干部和入黨積極分子進行教育培訓的專門機構,是學習研究宣傳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重要陣地,是黨員、干部和入黨積極分子錘煉黨性的熔爐。要辦好企業黨校,必須立足企業實際,積極探尋出一條具有理論特色、實踐特色與校本特色的品牌樹校之路。
第一,堅持“黨校姓黨”的辦學方向,突出政治優勢。中國共產黨是以馬克思列寧主義為指導的工人階級政黨,黨的優良傳統和政治優勢主要體現在密切聯系群眾上,體現在黨的性質和宗旨上。企業黨校旗幟鮮明地遵循“黨校姓黨”這一根本原則和總體要求,堅持發揮黨校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貫徹黨的主張的主陣地和主渠道作用,精心打造黨校品牌,提升黨校地位。力求使學員從內心深處認識我們黨、擁護我們黨,樹立為最廣大人民謀利益的理想信念,立志做一個好黨員、好干部、好員工,切實做到“黨校姓黨”的主旋律貫穿于辦學過程的始終。
第二,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作為教學中心內容,突出理論特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包括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學發展觀在內的科學理論體系。我們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為教育教學的核心,組織編撰教材、開設專題講座,由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的專家講授,深刻闡述這一理論體系的淵源、方法論、主題、主要內容、創新成果和實踐課題,并要求學員以真情實感撰寫心得體會,學會運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立場觀點方法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切實推進理論體系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
二、“立好規”,以制度強校
堅持從嚴治校、從嚴施教、從嚴治學的理念,制訂、完善規章制度,加大對黨校教師隊伍與學員的管理力度。大力提升黨校管理科學化、規范化、精細化水平,確保黨校的有序運轉,為黨校教育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奠定堅實的制度基礎。
第一,堅持從嚴治校,加大制度建設力度。為嚴肅黨校的紀律,應根據企業實際制定了嚴格的黨校規章制度,完善《黨校工作流程》、《黨校指導教師職責表》等管理細則,固化了班主任、班委負責制與指導教師輪班制,確保黨校工作有條不紊、協同推進。
第二,堅持從嚴治學,加大對學員的管理力度。企業黨校應始終把對學員學習的過程管理放在重要位置,努力使學員在黨校學習的過程成為堅定信念、錘煉黨性、提高修養的過程。培訓前,嚴格學員推薦選拔的標準和程序,公示學員名單,嚴把學員推選關。培訓中,通過民主選舉產生班委會,使學員在班組集體學習和活動中實現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注重學習考核,學員考試成績、考勤、討論、實踐等各項指標綜合考核合格者,方能獲得結業證書。對于違反課堂紀律、實踐紀律與考試紀律的學員一律取消學員資格。通過嚴格的過程管理,切實保證黨校培訓的質量和黨校培訓的嚴肅性。
三、“育好人”,以質量立校
培訓質量是黨校的生命線,應始終堅持質量立校,把不斷增強教育教學實效作為高標準辦學的重要抓手,根據時代發展和形勢變化的需要,針對學員的特點及變化,不斷探索新的教育教學形式。在堅持專題講授的基礎上,加大實踐教學,研討式教學,案例教學,新媒體運用等在教學方式和載體中的比重,拓展主題實踐、多媒體教學、社會調研、分組討論等教育教學環節,通過傳統教學方法和現代教學方法的結合,實現培訓方式從知識型向能力型、從單向型向互動型、從教師講授型向學員主導型的轉變,切實提高培訓實效。
第一,轉變教育教學理念,體現一個“分”字。首先,在班次設置上實行“分類”。將培訓班主體分為領導干部培訓班、黨工干部培訓班和入黨積極分子培訓班等層次。針對不同班次的教育教學要求,分類編寫培訓教材、設置培訓內容,實行個性化、差別化培訓。其次,在教育教學布局上實行“分塊”。將培訓過程劃分為動員部署、專題輔導、影視教學、主題實踐、分組討論、成果匯報等幾大板塊。幾個教育教學板塊在內容和形式上層層遞進、環環相扣,相互補充、相得益彰,構成一個統一的有機整體。
第二,豐富教育教學內容,體現一個“需”字。舉辦培訓班是黨組織壯大隊伍、保持基層組織生機和活力的需要,也是入黨積極分子、黨員干部自身進步、提升思想素質和工作能力的需要。因此,企業黨校應將馬克思主義理論、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黨的基本理論、基本綱領、基本路線、基本經驗以及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作為主要教學內容。將黨性修養、群眾路線與黨風廉政建設作為領導干部培訓的側重教學內容;將員工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日常教育管理等作為員工日常培訓的側重教學內容;將發展黨員的基本程序、黨員的日常教育管理與黨內政治生活準則等作為黨務工作者培訓的側重教學內容;將《中國共產黨章程》與端正入黨動機作為入黨積極分子培訓的側重教學內容。既滿足組織需求又滿足員工個人需求,做到按需施教,有的放矢。
第三,創新教育教學形式,體現一個“活”字。在組織好課堂教學環節的基礎上,應以學員為主體,積極拓展各種新的教育教學環節,與傳統講授式教學相互補充,相得益彰,豐富教育教學形式,提高教育教學效果。
一是活用實踐教學。黨課教學因抓住員工實踐工作的特點,使學員更直觀、更具體地體會到了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偉大與正確,進一步堅定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與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從而大大激發了學員的學習熱情,提高了黨校學習對學員們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強了黨校的凝聚力感召力和培訓效果。
二是活用研討式教學。將學員分成若干小組,圍繞主題進行群體研討式學習,小組成員自由發言,其他成員可提出自己的疑問或見解,進行辯論與交流。指導教師根據實際情況,在把握整體互動與秩序調動學員的熱情和積極性的同時,對發言、辯論中出現的分歧、失誤加以糾正,予以指導、釋疑和啟發。既鍛煉了學員的思維能力,也提高了學員明辨是非的能力與深入理解黨的理論知識的能力。
三是活用案例教學。發動學員主動尋找典型案例,走訪先進人物、挖掘先進事跡,將先進的案例作為“教材”去深入學習研究。在走訪、學習的過程中進一步明確自己的方向,增強群眾觀念、奉獻精神和為民情懷。還嘗試邀請先進人物到現場,與學員零距離接觸、面對面交談,激發學員向先進學習的積極性,形成學先進、當先進的良好氛圍。
四、“塑好魂”,以文化興校
深化黨校教育教學改革,切實提高培訓質量,育人塑魂兩者缺一不可。企業黨校應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為引領,以企業內在精神為沃土,著力培育黨校學員的優秀品質和高尚情操。
企業文化是企業黨校創辦的文化優勢。是一代又一代企業人艱苦創業、無私奉獻的結晶,也是激勵員工不斷取得新成績的力量源泉。因此,企業黨校在辦學過程中應該重觀企業文化的強大精神動力。把黨校學習作為員工企業文化熏陶的重要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