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讀者留言,問我怎么看待“戲子”這個稱呼,該不該跟科學家、戰功赫赫的老軍人等等作比較?那就干脆挑明了來寫個雜談吧!
從事職業的人,一定會被劃分出高低貴賤,我們要尊重這個社會事實,因為這才是公平公正。這是屬于全人類的價值觀。評價一個職業工作者的標準有才藝和皮囊,兩樣都好,古時候叫色藝雙絕。但這種人還是叫戲子。人品好不好,對他們的職業生涯影響不大。
舊社會之所以歧視戲子,是因為擁有這兩樣本錢的優伶,誰出錢多就跟誰走,今天被大商人包場子,明天跟著權貴當妾室,那是分分鐘的事情。富人貴人今天甘之如飴寵愛有加,明天玩膩了就甩掉,或者介紹換手給自己圈子里的朋友們,當個順水人情,獨樂樂不如眾樂樂。固然優伶他們自身也常常身不由己,充滿苦難,但他們主要的職業操作守則就是李宗盛的一句歌詞:“道義放兩旁,把利字擺中間?!?/p>
有沒有高風亮節,風塵中的君子和閨秀?有的。但是鳳毛麟角,太稀少。比例嚴重失衡。從貶義上說是戲子,不冤枉。選擇即性格,性格即命運。從褒義上說,沒做壞事,謀生而已,戲子還是個挺文藝凄美的詞。還有的大明星,的確口碑好,人也好,很謙遜,會自己自嘲自己“戲子”。一個詞,兩個漢字,語境不同,含義完全不一樣。
色相會走下坡路,年老色衰尋常事。除非他們的才藝越來越精湛,并且運用才華回饋社會,反映民生,關心更多人的命運和苦難,解決了自己的生存、溫飽和發展問題,開始做貢獻,他們就變成了演員。如果開始有風骨了,愿意為信念犧牲, 技藝抵達特別高的巔峰,那當然就是藝術家。到了現在的社會,只要這個人是誠實勞動換名利,沒什么負面丑聞,一般情況都會稱之為表演工作者。主要問題是:娛樂圈利益太豐厚,比別的職業高多了。二三流藝人的收入,都遠遠超過上市公司CEO。娛樂圈的互斗抹黑和整人,軟文吹捧,撲朔迷離,手腕通天,普通人一看兩眼黑,完全不知道什么是真的,什么是假的。
誰的票房是真好還是造假?誰的影帝影后拿的是野雞獎?誰的人品是屏幕表演?誰在默默做公益?誰的收視率是注水的?誰的口碑是貨真價實的?誰欺世盜名?好在,我們的人生閱歷和生活經驗,這個時候就派上用處了。那些俗語諺語古語,也開始煥發出生命力,總是很準。
任何職業只要有評價,就會有貶義的蔑稱,也會有抬高的美稱。有些職業天然就屬于風口浪尖,是超級名利場,評價多,熱度高。那當然風聲雨聲口水聲,聲聲入耳。比如電影電視娛樂行業,就是千億以上價值級別的市場。據報道,2017中國電影市場總票房達到559.11億元人民幣,比上年增長13.45%,成為世界第二大電影市場。這還只是票房,沒有計算還有背后的股市。如果加上電視劇和綜藝,還有演唱會、企業商演和廣告代言,全行業至少萬億級別。那些百億千億級別的行業。怎么做都不如演員明星賺得多。更加別談科學家作家的收入了。這屬于職業優勢,無可厚非。但收入高到某個程度,吃瓜群眾都懷疑,業內人士都知道。動不動身家億萬,甚至十幾億,上百億,你們娛樂圈的東西哪有那么高的收視率?
藝人跟科學家,能不能跨界去比較?當然能啊。德藝雙馨的藝術家,就比貪污受賄弄虛作假的科學家好?。W術科學領域,有學者、學家這些正經稱呼,也一樣有學閥、學霸的蔑稱惡名。研究出造福人類的成果的大科學家,就該擁有更多的名利。那是一個報酬機制獎賞機制合不合理的問題,有很大改進空間和余地??茖W家的故事,也能拍得精彩通俗,風行暢銷。真金白銀拿出收入捐資助學的人,又憑演技得了影帝,長得又帥,那當然是大藝術家??!沒錯,我說的正面例子就是古天樂。神州大地上長年累月綿綿不斷冒出古天樂捐建的學校,這事大量有圖有真相,不是一兩篇明星軟文搞得定的。誰敢說古天樂是戲子?我第一個去罵他。
這樣的演員藝人,當然能跟研究發明推動社會進步的科學家媲美啦!我不只希望他勤奮撈金,我希望他賺得更多,而且開開心心,自己人生也幸福,享受名利,用好名利。我甚至也不在乎明星做公益作秀不作秀,人本來就是可以做一件事覆蓋好幾個動機。我在乎明星作了多少秀,有沒有達到一定數量和質量,有沒有看到實際成果。以及,有沒有因為自己做了公益,就道德綁架別人,硬逼著別人去作秀。至于演藝界那些坑害朋友謀私利的人,那些空有皮囊沒有廉恥干壞事的人,不就是“戲子”么?讓群眾罵罵很正常!人們的嘴,永遠是堵不住的。
這世界當然很復雜,但最終我們不看一個人說了什么,而是看一個人做了什么,功過各占什么比例。加減乘除,你們去算吧!
(摘自“沈嘉柯新浪博客” 圖/黃文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