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琴
中圖分類號:D267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674-1145(2018)9-114-01
摘要 在全面深化改革發展的新形勢下,實施品牌化建設,打造具有競爭力、影響力和帶動力的黨建工作品牌已成為加強和改進黨建工作的新途徑。對于企業來說,如何圍繞中心工作創建黨建品牌,使黨建工作貼近生產經營管理實際,為企業發展壯大提供強大動力,是新時代賦予我們的新課題。
關鍵詞 國有企業 黨建 品牌化建設
做好新時期國有企業黨建品牌化建設,我認為要做到以下幾點:
一、認識黨建品牌化建設的重要意義
加強國有企業黨建工作,既是體現國企特色,增強自身競爭力需要,更是在全面從嚴管黨治黨背景下,適應時代變革和市場經濟的需要。當前國有企業黨建工作面臨著許多新情況新問題,需要不斷創新工作思路和方式方法,使黨建工作更加科學規范、卓有成效。其中,開展黨建品牌化建設就是一種有益探索和積極嘗試。既體現了對經濟工作中品牌建設經驗的吸收和借鑒,也是對過去創新黨建工作經驗的積累和升華。通過開展黨建品牌化建設,自覺找準黨建工作服務中心的切入點,既符合企業自身特點,也更能得到廣大黨員群眾的一致認可,黨建工作的影響力和帶動力可以得到進一步發揮。通過對某一工作領域積累的、成熟的黨建工作經驗進行深入挖掘和總結推廣,使其在更廣泛的范圍內發揮作用,有助于提升黨建工作整體水平。而且以品牌理念來籌劃布局國有企業的黨建工作,有利于整合生產營銷、內控管理、企業文化等各方資源,形成整體合力,從而全面推進國有企業的黨建工作。
優秀的品牌來自于精準的品牌認知,真正的了解到品牌代表的是什么尤為重要。因此,首先要在企業發展過程中,切實把握本單位黨建工作的實際,認真組織調研企業各級黨組織的工作基礎、特點和優勢,找準理論與實踐、經驗與特色的結合點。其次,要善于挖掘企業自身的優勢,充分利用企業已有的良好的基礎。像供水集團打造的“貼心小棉襖”服務,熱電集團成立的“小鮑流動營業廳”,公交集團開通的“李祥斌熱線”等等,都是在推進工作的基礎上確定品牌化建設的目標、途徑和步驟,使各項工作前后相繼、環環相扣。最后要深刻洞察企業、客戶、員工、供應商、股東、社會最需要什么,黨建品牌創建自始至終都要進行全面、系統的調研,掌握真實情況,進行分析,在不斷的認知、改進和完善中一步步樹立。
三、突出黨建品牌化建設的實效
創建黨建品牌,其根本目標是服務企業發展,所以一定要與企業的生產經營和發展實際相結合,針對企業改革發展中的重點、難點、熱點問題,有的放矢地開展工作,將黨建品牌化建設成效落實到創新工作思路、提高工作效率、提升服務水平上,促進企業發展上。一是要結合不同部門、不同產業情況和特點,因地制宜地開展。如后勤部門、經營單位、科研崗位、銷售一線和工廠車間的工作任務、定位、黨員結構特點各有不同,要充分發揮自身特長,“找準重點、突出特點、展現亮點”,增強品牌化建設的針對性和實效性。二是要以基層黨組織為重點,以黨員為主體,把黨建品牌化建設貫穿于日常工作之中,在推進企業改革創新、和諧穩定方面發揮不可替代的獨特優勢和作用,助力發展,才有話語權。三要面向基層、服務群眾。可以結合勞動競賽、幫扶項目等黨建活動,以黨員帶動群眾,激發企業內在活力,不僅可以得到黨員群眾的認同和信任,同時也能宣傳黨建品牌。
四、加大黨建品牌化建設的推廣力度
在黨建品牌化建設過程中,要有意識的策劃黨建品牌,構思和設計具有企業特色的形象標志和視覺規范。要以多種形式廣泛宣傳黨建品牌化建設的目的、意義、要求,通過企業報紙、網站、微信公眾賬號、內部簡報、宣傳櫥窗等方式推介宣傳,擴大影響力。同時,要加強輿論引導和思想發動,一方面,基層黨組織要帶領黨員群眾明確目標、凝聚共識、提煉經驗,努力使黨建品牌化建設得到廣大黨員群眾的關注和認可,成為搞好新形勢下基層黨建工作的有效抓手和重要途徑。另一方面,要大力宣傳黨建品牌化建設過程中的好的經驗和主要成效,激發內在動力和活力,不斷提高黨建工作的輻射和帶動效應。
五、加強對黨建品牌的維護
品牌有著自身的生命周期,黨建品牌化建設過程中,要把握不同的市場環境和企業發展契機,豐富其內涵,提升其價值。一是把單一的經驗擴展為整個公司的經驗。對于企業內部一些相對成熟的工作經驗或特色做法,及時總結和推廣,不斷提升品牌層次和內涵,充分發揮其示范效應,以點帶面,推動企業黨建工作的全面提升。二是黨建品牌化建設是一項長期、系統的工程,在實施過程中,要對品牌化建設成效進行自查總結,不斷改進和優化黨建品牌化建設的方案、步驟,將黨建品牌化建設落到實處,持之以恒做好做優。同時,擴大社會影響力和社會認同度,打造能夠不斷發展的優秀品牌,提升黨的組織和黨員干部的形象。
黨建品牌化建設是新時期做好國有企業黨建工作的有效抓手和重要途徑。只有充分認識品牌建設對黨的建設的促進作用,科學把握黨建工作的特點和規律,重視和加強國有企業黨建品牌化建設工作,激發基層黨組織和黨員的內在動力,才能為推動企業健康持續提供堅強的組織保障和發展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