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繼偉
摘 要:萬里茶道是繼絲綢之路之后連接歐亞大陸的一條重要的商道,大同古城是萬里茶道重要的節點城市,對我國萬里茶道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大同是我國首批24個國家歷史名城之一,有中國優秀旅游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全國綠化城市的美譽,萬里茶道也正是由于大同古城的歷史文明成就了今天的輝煌?;诖?,文章主要對大同古城對于萬里茶道發展的重要意義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大同古城;萬里茶道;發展意義
對大同古城的歷史進行研究發現,大同古城是中華民族與中華文化的融合史與發展史的重要體現。這主要是由于大同古城占據了農耕業與游牧業分界線這一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得農耕文化與游牧文化緊密地連接在一起,呈現出多民族結構,所以在大同歷史上才產生了遼金融合、北魏改制等特殊事件。在明、清兩代,大同古城民族間的商貿活動日益頻繁,使其成為民族貿易與國際貿易結合緊密的北方商埠,萬里茶道不可能繞過大同,沒有大同就沒有萬里茶道。
1 大同古城是萬里茶道的必經之路
大同的茶路主要分為東、西兩條線。茶葉之路東線主要從大同古城的南郊區境經過口泉鎮、平望鎮到達大同古城,之后東行經過三十里鋪、十里臺、戴家屯等地區入直隸宣化府懷安縣境內。茶葉之路西線主要是以懷仁縣為起點進入到左云縣境內,西行黃家店、莊家店、杜家進入左云縣城,出左云縣城西行,經喬家窯進入右玉縣。大同古城內擁有豐富的歷史文化,尤其是擁有豐富的長城文化資源,長城內外南北呼應,具有眾多的關口。大同古城不僅包含明清時期的四大街、柴視角、寺觀廟宇等,同時還有清代商號的修繕捐款碑記。由此可見,在明清時期大同古城就具有重要的商貿地位。
2 大同古城專業人才促進了萬里茶道的順利擴展
歷史上大同古城中擁有許多民族交流的人才,這一點在《明史·兵志》中有記載。明正統三年(1438),朝廷開放大同馬市,大同達官指揮李原等人精通其他民族的語言,受到朝廷重用。再比如《明史·劉寧傳》中記載,在大同有一名叫劉寧的副總兵,對邊疆的民族風俗十分精通,并在懲罰部落刁民中還應用了邊疆民族的規矩。由此可見,從古至今,大同都具有優秀的交流人才參加到文化交流活動當中。明朝嘉靖年間,蒙古的板升地區存在著大批的大同居民,其中不少大同居民在當地擔任官員。清朝開放蒙古邊界之后,蒙古地區涌入了大批的大同居民,他們到這里進行貿易或者是開墾荒田,其中更有不少大同居民在這里定居。清代,大同人開始走入現今的烏蘭巴托,據史料記載,涌入到蒙古社會的不同人才有千百余人,一直到民國初年仍然有許多大同人北上淘金,這一特殊現象使大同形成了優秀的歷史文化,使其成為萬里茶道出關北上的不二選擇。大同在與邊疆民族進行頻繁交流的過程中,出現了一批又一批的文化交流專業人才,這些人才對于萬里茶道的延伸具有積極的作用。在茶商們到達大同古城之后,他們要熟悉關卡上的有關禁令,從而方便其順利開展商貿,這時候就需要一些大同當地人為他們提供幫助。在他們北上過程中,也需要聘請一些對草原風俗具有足夠了解的向導。這樣一來茶商貿易隊伍中的大同人和在北方草原的大同人就會利用他們民族交流的技巧,在萬里茶道的延伸中發揮著重要的現實作用[1]。
3 大同古城的經貿實業延伸了萬里茶道產業鏈條
我國相關專家指出,中歐班列主要是由政府推動,各地政府為了使班列處于常態化運行,通常采用的財政補貼方式,補貼的標準在9000元左右。如果在計算的時候按照80個標箱來計算,補貼的金額數量在50萬元左右。現階段我國的中歐班列有許多處于空駛的狀態,運營成本較高,產生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是對歐貿易的進口額只占出口額的六成。古代茶商是沒有政府補貼的,所以在進行貿易時需要對雙向貿易渠道與貨品消納節點進行調查,從而避免放空車、積壓資金的現象發生,實現利潤的最大化。大同古城這種具有特定的產業結構鏈的特點,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對多元的萬里茶道與客戶的貨源需求進行滿足。
大同古城商貿發達,一直以來都是南北客商的聚散之地。大同古城之所以作為萬里茶道的通行與貿易節點,其主要的原因就是大同古城在市場競爭中占據較大的優勢。茶商向南對茶葉進行販運時,通常在大同境內盡量多賣,然后再用售賣的錢財購買當地的土特產,補充貨源之后再北上。所以茶商在販運過程中始終處于一種滿負的狀態。茶商在販運的過程中需要有馬匹的支持,馬匹在大同境內是一種搶手貨。明清時期,大同古城的實業豐富,尤其是皮毛制造業更加發達。大同城內存在許多的皮毛制品,其花色、種類、款式繁多,這在大同清真寺清道光九年(1829)碑文中就有記載:回族商號和興榮捐給清真寺的物品中,有水獺皮被幔、香牛皮臥榻、香牛皮食盒等多種皮貨制品。另外,我國的《中國實業志》中也提到了大同的皮毛業發展具有悠久的歷史,為我國的手工業發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大同皮毛業在清末民初頗為發達,其中皮裝商號高達80家,每年的皮貨原值約在百萬銀兩。當時國內的大中城市就有大同產的皮馬褂、皮馬褲、皮筒子、大皮靴等銷售物品。在清末,皮包更受歡迎,其中商家在對皮箱進行介紹時就稱大同皮箱經久耐用、款式多樣,有牛皮箱、羊皮箱、馬皮箱之分,每種款式的價格各不相同,這種皮箱大多是在鐘樓西街生產。在當時,漢口是萬里茶道的主要節點,同時漢口也是大同皮毛的主要消費城市。大同主要的產業就是毛口袋的制作,大同的毛口袋具有結實耐用的優點,能經得住長途顛簸帶來的磨損,尤其是在雨天這種毛口袋更加好用。除此之外,這種毛口袋還有一個優點就是埋在土里不容易腐爛,尤其適合商隊在無人知曉的情況下對貨物進行寄放[2]。
萬里茶道商隊從恰克圖和庫倫城販運來的生皮、粗毛正好作為原料對大同古城的內部資源進行補充。由此可見,大同古城不僅可以為茶道貿易提供北方民族的特色產品,同時也可以在茶道貿易中注入新的貨源,進而使茶道貿易的產業鏈條經久不衰。在這里有一個值得研究的問題,大同古城的茶葉店是在清宣統元年(1909)開張的,在這之前為什們沒有茶葉店開張呢?產生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就是交易的對象主要是蒙俄客商,其銷售的茶葉是一種通用的茶品,國際上通常將其命名為黑茶,國內將其命名為紅茶,不同產地所生產的產品各不相同?,F階段我國常見的有青茶、綠茶、紅茶、花茶等,大同古城的每個糕點鋪都有茶磚售賣,整個古城到處都是經銷茶葉的店鋪,數量蔚為壯觀[3]。加之大同古城內的客棧、貨棧都直接對接南來的茶商,形成茶葉批零貿易的多條渠道。據大同回族名人馬玉梅先生回憶,大同古城內的清真糕點鋪在公私合營前依然售賣具有當時少數民族中所需要的特殊磚茶。從消費者角度分析,大同古城全面開放的茶葉零售方式遠比少數茶莊壟斷式經營更加親民,更容易敞開銷售。明清大同古城這種茶葉經營方式,在萬里茶道所有節點城市中也是頗具特色的[4]。
4 結束語
大同古城是萬里茶道的重要節點城市,其特殊的地理位置與人文環境對萬里茶道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在社會發展的今天,茶葉越來越受到人們的喜愛,所以為了延伸萬里茶道的貿易產業鏈條,相關人員要對大同古城的歷史文化與貿易產業鏈條進行詳細的研究,進而促進我國萬里茶道的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楊永生,李永寵,劉偉.中蒙俄文化廊道——“絲綢之路經濟帶”視域下的“萬里茶道”[J].經濟問題,2015(4).
[2]陳賽賽.線性文化遺產背景下的萬里茶道空間結點分析[D].南昌:江西師范大學,2016.
[3][4]李晟,李昌,李昱.大同古城在萬里茶道中的特殊地位[J].山西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