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堯
成長并不是一帆風順的,在漫長的童年中,我們有時會落入困境,有時會遇到麻煩,還有的時候,我們也會成為這些問題的制造者,扮演著制造麻煩的角色。
比如,在一個集體里,你有沒有捉弄過、孤立過別人?又有沒有體驗過被捉弄、被孤立的感覺?
在《一百條裙子》中,旺達·佩特羅斯基就是那個被捉弄的角色,而旺達的同班同學瑪蒂埃,則是捉弄她的女孩們中的一員。在小說的開頭,旺達已經離開了原來的班級,整個故事通過瑪蒂埃的回憶,漸漸展現在我們面前。
旺達是個來自波蘭的、有著奇怪名字的女孩。在班級里,同學們的名字都朗朗上口,他們叫作托馬斯,史密斯或者亞倫,有一個男孩叫作鮑恩斯,這就已經夠奇怪的了,可比起佩特羅斯基這個名字卻又顯得正常多了。旺達家里很窮,她常年穿著一件褪了色的、曬得走了形的藍裙子,盡管很干凈,可一看就知道從沒有人把它好好熨燙過。旺達每天都要從波金斯山的鄉間小路走著來上學,因此弄得腳上都是泥巴。這樣一個集體中的“異類”,卻無意中聲稱,自己擁有一百條裙子。
就這樣,旺達成了被捉弄的對象。領頭捉弄旺達的,是班上最受歡迎的、有著很多好看衣服的、漂亮的佩琪。她和好友瑪蒂埃喜歡做的一件事,就是領著一群女孩堵住旺達,重復著下面的場景:
佩琪總會用一種特別謙和的語調跟旺達講話,就好像她是在和梅森老師或是在和校長講話一樣。“旺達,”她會一邊說著話,一邊碰碰她身邊的同伴兒,“跟我們說說,你曾經說過你的衣柜里掛著多少條裙子來著?”
“一百條。”旺達回答說。
“一百條!”周圍的女孩都尖叫著表示懷疑,就連在一旁玩“跳房子”的女孩們也停下來聽她們說話了。
“嗯,一百條,全部都是掛起來的。”旺達說道。然后她就閉上薄薄的嘴唇陷入了沉默。
“都是什么樣的?我敢打賭,肯定都是絲綢的吧?”佩琪說。
“嗯,全都是絲綢的,各式各樣的。”
“還有天鵝絨的吧?”
“對,還有天鵝絨的。有一百條,”旺達慢吞吞地說,“全部都掛在我的衣柜里。”
然后她們會放她走。在她還沒有走遠的時候,女孩子們便忍不住爆發出刺耳的笑聲來,一直到笑出眼淚為止!
實際上,瑪蒂埃也很窮,她僅僅是比旺達好一點點。每次佩琪用假裝禮貌的口吻問旺達那些問題時,她也會感到尷尬,更害怕自己會在哪一天成為佩琪的新目標。在瑪蒂埃的內心深處,一直用這樣一條理由為自己的行為開脫:為什么旺達明明只有一條藍裙子,卻要撒謊說自己有一百條裙子呢?
終于有一天,這個曾經貌似無比牢固的理由,隨著旺達的一封來信被徹底摧毀了。在信中,旺達解釋了自己所說的一百條裙子的來歷。那些曾經欺侮旺達的女孩們,陷入了深深的懊悔。
在旺達離開之后的日子里,瑪蒂埃變得更有勇氣了,她甚至夢見自己攔住那些要捉弄旺達的女孩們。“你有多少條裙子啊?”在旺達準備回答這無聊問題的時候,瑪蒂埃就搶先喊道:“住口!她只是個和你們一樣的女孩……”
可在現實中,瑪蒂埃還是會感到難過,因為她知道,她不會再看見那個嘴唇緊繃的波蘭小女孩了,也再也沒有機會改善她們之間的關系了。
去讀一讀《一百條裙子》吧,這本由美國兒童文學作家埃莉諾·埃斯特斯創作于上世紀40年代的作品,一點兒也沒有因為時間的流逝而褪色。它會告訴你,一個女孩如何能夠擁有一百條裙子,更會提醒你,千萬不要去傷害一顆脆弱的心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