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穎
中圖分類號:E227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674-1145(2018)9-258-01
摘要 企業安全生產事故新聞危機將會產生社會影響和政治影響,建立健全生產事故新聞危機預案,形成統一領導、功能齊全、反應靈敏、運轉高效的應急機制,提高應對企業安全生產事戰新聞危機的能力。
關鍵詞 企業 安全生產事故 新聞危機
一、前言
作為中國華電集團有限公司在滇的一個國有水輪發電企業——華電云南發電有限公司綠水河發電廠,安全生產事故一旦發生,若不能快速有效的應對事故相關輿情,消除不良影響,將會直接造成中國華電安全生產形象損害,故而做好企業安全生產事故新聞危機管理對新聞歸口管理部門政治工作部來說:我們責無旁貸。
二、工作原則
按照“快速反應、有效溝通、統一領導”的工作原則進行回應,啟動安全生產事故新聞危機預案,正確引導新聞媒體客觀報道,積極主動協助新聞媒體了解事實真相,最大程度消除本企業安全生產事故在社會輿論方面帶來的負面影響。
三、應對措施
按照新聞媒體對安全生產事故介入的時間,我們把它分為到達現場前、到達現場后、發布信息前和發布信息后四種情況進行應對處置。
(一)新聞媒體到達現場前
1.安全生產事故發生后,企業要沉著應對控制好場面,迅速果斷采取救助措施,阻止事故進一步擴大。廠長負責搶險現場,黨委書記負責媒體輿論現場,成立新聞危機處置領導小組。
2.新聞危機處置領導小組成員盡快到位,從接待新聞媒體、信息發布、后勤服務等都要責任到人,分工明確。
3.事發一小時內將安全生產事故發生的時間、地點、原因、經過、采取的措施、損害程度、公共影響及后續行動計劃等內容,通過電話和傳真如實向上級新聞主管部門報告,有必要時要和當地政府相關部門報告。
4.加強現場警戒和門衛值班,對現場進行封鎖,在有必要的情況下,主動聯合地方公安人員組織力量迅速控制好現場。對圍觀員工和群眾要及時妥善疏散,過程中要注意工作方式、方法。開通、公布24小時熱線,為員工和群眾提供事故處理進展情況。
5.召開緊急維穩會議,穩定員工的情緒,教育員工以大局為重,不要以任何形式發表與事故相關的言論和信息,避免造成不良輿情。
6.選擇不在事發現場的合適地點作為記者集中休息和新聞發布的地方,并安排合適人員迅速組成新聞媒體接待小組,做好記者的服務工作。
7.監測有關網站、微信、微博等媒體平臺,掌握新聞媒體對事故報道情況。及時提請有關媒體平臺對不實信息進行刪除、覆蓋等操作,消除不良影響。
8.統一領導,形成對外發布信息的統一口徑。同時迅速安排專人了解事故進程,著手整理對外發布的新聞稿件。
9.事故發生后,要設法請來有關專家到場,把握輿論主導權。
10.對事故當時人、家屬和疏散員工、群眾加強管理,防止記者私自采訪和他人隨意發表看法。
11.第一時間向地方新聞媒體報告有關情況,并要求不隨意進行新聞報道,需要報道的按照我方提供的新聞通稿進行報道。
(二)新聞媒體到達后
1.對要求前來采訪的記者,新聞媒體接待小組做好記者單位名稱、姓名、手機號碼信息登記和身份真實性進行確認。
2.對前來采訪的記者要做到積極應對,切實把握好現場的對外報道局面,防止事態擴大。
3.盡量減少記者在現場采訪時間,在新聞發布地點要安排專人負責接待工作,安排專人全程負責陪同。
4.新聞發言人黨委書記在接受采訪之前一定要全面了解事故發展進程。
(三)實施新聞發布
1.做好新聞發布會發言材料上的準備,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和一分鐘左右的時間向新聞媒體傳達事故重要信息。新聞發言人黨委書記,事先熟悉發言稿。
2.為每位記者提供新聞資料,讓記者及時掌握新聞發布會發言內容,防止內容不清楚,導致報道與事實不符。
3.實施新聞發布,對所發布的事故做簡要陳述,然后請發言人做新聞發布。
4.新聞發布完后,要留給預定的時間供記者提問。
(四)實施新聞跟蹤
新聞發布后,了解新聞媒體的報道情況,發現與事實不符的報道,要及時與相關的新聞媒體主動聯系、有效溝通和糾正錯誤。
四、后續工作
1.安全生產事故處置完畢后,對事故處理過程中各新聞媒體的報道情況進行全面總結與分析評估,并上報上級主管部門。同時,對事故處置過程中暴露出的問題,進一步修編完善新聞危機應對處置預案。
2.在新聞危機處置完畢后,注意做好后續的新聞報道,力求消除事故先前的不良影響。
五、結語
結合企業實際和本部門新聞歸口管理職責,對安全生產事故新聞危機管理通過認真分析,進一步理清安全生產事故新聞危機管理思路,形成統一指揮、反應靈敏、協調有序、運轉高效的應對措施預案,對提高預防和處置安全生產事故的應對能力,為華電云南發電有限公司綠水河發電廠營造正確引導輿論氛圍、樹立企業安全生產形象、維護企業穩定,力爭最大限度地預防和減少安全生產事故及其造成的損害和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