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軼 王鵬茜
中圖分類號:TM623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674-1145(2018)9-252-01
摘要 核電項目從籌備到開工,需要經歷一個較為漫長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獲得審批通過是整個項目建設的前提。核電新建項目許可證申請需要一系列相關文件依據,并遵循嚴格的審批流程。本文將重點探討和分析核電新建項目許可證申請的相關管理思路和經驗,希望能夠為后續項目審批提供參考意見。
關鍵詞 核電 新建項目 許可證申請
一、核電項目許可證申請流程
與傳統火電項目相比,核電項目的許可證申請所涉及的范圍更廣、借口更多、耗費的時間更長,并且申請作業的復雜度更高。核電項目的建設,一方面要得到項目核準,另一方面要得到核安全審評通過。
核電項目的審批,貫穿了整個項目的前期主要階段,包括以下幾個重要節點:一是對項目《廠址選擇報告》展開審查;二是對《初步可行性研究報告》展開審查;三是國家發改委對核電前期項目審核通過;四是《項目申請報告》經國家發改委審查后,經過國務院常務會議核準。其中發改委通過前期項目審核,核準開展前期項目,一般也稱之為“小路條”;國務院常務會議核準通過,一般稱之為“大路條”。
二、核電項目核準
就整個項目的審評、許可證發放的全過程來看,可以分為以下四個階段,一是廠址選擇階段,二是初步可行性研究階段,三是可行性研究階段,四是項目核準階段。
(一)廠址選擇
廠址選擇工作的主要內容是通過區域分析、資料審查、現場勘察等方法,找出若干符合條件的候選廠址;然后將各個候選廠址展開對比和分析。
(二)初步可行性研究
核電項目的初步可行性研究的完成,首先要對項目建設相關資料展開詳細調查研究,并對現有的各項資料展開全面收集,對環境展開必要的勘測和分析。《初步可行性研究報告》首先需要經過電規總院審查,并以此形成《項目建議書》,并向上一級單位上報,最終有項目所屬集團與省發改委聯合上報國家發改委。
(三)項目核準
在審定《可行性研究報告》的基礎上,完成《項目申請報告》的編制,因此通常這兩份報告都會交由統一設計院承擔。
三、建設許可證申請
(一)和安全審評
根據我國相關的法律法規要求,在核島FCD前一年,必須向核安全局提交《核電廠建設許可證申請書》之后,才能夠提交建設許可證,并且需要依據相關規定提供四份相關的支持性文件。和安全局受到相關文件以后,即對其展開評審。
評審單位通過對答復給與審查以后,召開審評會;多輪審評會議以后,交由核與輻射專家委員會討論,根據討論的結果核安全局決定頒發建設許可證,許可證頒發之前,依然存留的問題后續將作為許可證頒發條件持續跟進,業主可以在FED后的相關時點給出答復,或給予落實。
(二)核安全監督
在核電項目的全壽命周期中,和安全監督都是至關重要并貫穿始終的內容。核電廠開工前,監督的主要內容體現在核島基坑驗槽和核島FCD前現場狀況查勘。監督檢查由核安全局、地方監督單位以及專家共同組成,以現場勘查、文件抽查、人員訪談、書面匯報等多種形式展開全面檢查;對于檢查中發現的問題,業務必須按照要求整改。
四、經驗總結
就核電新建項目許可證申請管理工作來看,其管理思路主要集中在以下四個方面。
(一)體系與團隊建立
在項目籌備期間,包括許可證申請期間,必須建立有效的管理體系和高效的工作團隊,從而確保項目的進展,并且做到專人專責;同時,隨著項目進展,逐步建立符合《核電廠質量保證安全規定》中要求的以基于質保大綱的管理程序體系。
(二)外委管理
在外委管理策劃過程中,首先必須對各個外委項目之間的邏輯關系建立統一的認識,同時找出不同外委項目的特點以及其前后關系,建立關鍵路徑,對各個外委項目的開展次序展開科學管理。具體來說,要注意以下三個方面。
1.對于具有緊密聯系、類型相似的項目,在符合資質標準的前提下,盡量由同一單位承擔。
2.在選擇外委方時,應以政府主管部門推薦單位作為優先選擇。
3.充分利用各領域專家的專家資源,特別是技術上要以遵守權威專家的意見;認真完成兩綱和成果報告,尤其要高度重視技術文件質量。
(三)審評管理
在審評期間,業主務必要組織好相關技術段位,就審查方的問題展開答復,盡量就全部問題與審評方獲得一致,不要出現遺留問題。首先,在審評前要做好充分的準備,其次,對于審評問題的答復,必須要體現出針對性和嚴謹性;同時對于答復語言的組織,盡量嚴格按照法規要求表述。另外,要嚴格依據“誰編制,誰回答”的原則,由業主做好統一協調,對遺留問題做好落實和跟進。
五、結語
綜上所述,核電新建項目許可證申請工作,是一項從各方面都具有較高要求的工作,并且對于核電項目的設計規劃、開工建設、投產運營都有至關重要的營銷。基于此,本文重點就核電新建項目許可證申請的流程展開梳理,就其依據、內容以及思路展開討論,并就其重點內容做簡要論述,以達到程序優化、效率提升的目的,可作為核電新建項目許可證申請的參考思路。當然,在實際工作中,核電新建項目許可證申請受制于國家政策、項目模式、核電堆型等諸多因素,必然需要在過程中做出適當調整,難以真正實現標準化,所以還需要同行結合實際狀況展開進一步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