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瓊
中圖分類號:F241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674-1145(2018)9-365-01
摘要 隨著經濟全球化進程加快,外向型經濟發展趨勢擴大,國有企業為了整合優勢資源,迅速做大做強,更多采取合資、合作、合營方式的創建企業,伴隨現代企業制度日益完善,不同文化在碰撞中不斷融合。人力資源,作為企業優勢資源,在企業發展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本文從國有控股合資企業視角,分析人力資源戰略規劃的發展路徑。
關鍵詞 合資企業 人力資源 戰略規劃 發展路徑
一般企業生命周期分為初創期,成長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四個階段,對于國有控股合資企業,創辦初期外資引入帶來的“新鮮感”,極大激發主人翁創業激情,積極性和主動性極高。步入成長期,生產經營、綜合管理各方面建立健全,進入成熟期,內部管理均衡模式不斷為企業持續發展助力。隨著初期先進技術設備和管理理念帶來的優勢減退,國企“老傳統”日益凸顯,久而久之,企業再難突破創新,就會走下坡路直至衰敗滅失。
對于國有控股合資企業如何在穩定發展階段防范于未然,抓住機遇,適時開發優勢資源,合理的戰略規劃尤為重要。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是人才的競爭,人力資源作為企業重要的資源,在戰略規劃過程中應著重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思考和分析:
一、人力資源發展與企業戰略發展步調不一致
創立之初,企業戰略發展規劃重點是立足生產經營,盈利創效,與之相匹配的人力資源管理目標是高層決策,技術支撐,操作奠基。步入穩定發展階段,重點以研發為主,結合與外方合作優勢,與之相匹配的是技術主導、管理貫穿。
企業在厚積薄發階段,產品不斷迭代升級,人力資源管理目標應隨之調整,但很多合資企業仍保持創業初期的自信,沒有充分發揮人力資源優勢,人員招聘、選調、晉升脫節,管理層穩定但基層底氣不足成為日后發展的隱患,同時技術骨干在這一階段突出表現為追求自我價值的提升,如果“老東家”沒有成熟的企業文化留住人才,沒有完善的激勵機制,人走樓空也不是妄議。
二、國有企業人員配置的“傳統性”根深蒂固
國有企業“傳統性”根深蒂固,比如:工作部署不再是員工主動提出完善方案或積極承接項目,而是隨著工作年限增長,受到國企資深老員工的老派作風影響,擔責意識和大局意識弱化。對于內部人員選調,合資企業作為試驗田,由于母公司人員的選調使原有的組織結構和人員晉升模式被打破,員工思想產生波動,可能得不償失。
三、考核指標形同虛設,仍存在“平均主義”
國有企業存在的普遍現象是,績效指標有沒有?有,有作用么?沒有。
固有的薪酬制度弊端是勞動報酬和勞動量不相匹配,仍有“平均主義”,只不過從形式上轉為內容上,考核指標不與員工個人貢獻掛鉤,形同虛設,很明顯,在市場經濟中不具競爭性。
要切實做到全員激勵,就要讓以前“干多干少都一樣,干好干壞都一樣”的思想徹底轉化作為合資企業專項業務的獨立性,凸顯合資企業的優勢,才是良策。
對于國有控股合資企業在穩定發展階段呈現出的一些不足,對人力資源戰略規劃發展路徑方面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1.組織結構頂層設計與企業發展協同。企業穩定階段的組織結構繼續維持扁平化,增加獨立監督職能,對于作業指導層分工盡可能細分,尤其業務交叉部門,在權限設置方面,中外企業文化融合的同時做到“相互不打架,互相有分工”,才能充分發揮高效率高能動性。
2.人員配置注重風險防范,從源頭管控。一是招聘;對于應屆畢業生和有管理經驗的人側重點明顯不同。前者著重在可塑性和適應性方面,后者通過圓桌法、頭腦風暴法等面試,注意人品、個性,熟練掌握多種外語的人員有一定優勢。二是職責分工;借鑒同行業崗位說明書,結合企業實際,對于協同人數設定和跨區域的管理,同步考慮。對財務、機械等專業技術較強的崗位設定,還要重視敏感崗位人員廉潔意識,技術研發人員保密意識等方面。對控股母企業選調人員時,應考慮合資子企業的人力存量和余量,注重平衡。
3.動態調整考核分配機制,充分發揮杠桿作用。國有企業薪酬支付體系基本固定,難以打破。對于合資企業,應結合獨立性的特點,根據勞動量大小,技術復雜程度,以及勞動力市場價值的變化動態調整。
創新薪酬評價制度,定期測評,分析現階段崗位職責和勞動力貢獻不同,作為薪酬差別的依據。通過這種方式使員工薪資真正和崗位、技能以及勞動效率、經濟效益掛鉤,充分發揮杠桿的積極作用,最大限度調動全員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4.重視人本教育,創新培訓模式。人本管理模式,尤其是培訓教育在企業穩定發展階段尤為重要。
如今社群營銷日益崛起,可以借鑒社群運營管理模式。以專業培訓為例,改變以往技能培訓走走過場,形式主義,嘗試定制培訓流水線;改變以往的師帶徒,嘗試導師制,設立不同的績效增長點,把專業導師的業務增值與其掛鉤。培訓方式也可多樣化,如講師授課,除了線下教學,亦可線上直播,通過實時互動把PPT、音頻上傳,為不能參與線下培訓的員工提供回放的便利,還可通過點贊、打賞的方式,為講師增強信心,培訓后人力資源管理者通過公眾號等數據分析進行評估,反饋,對統點完善改進,充分利用移動學習平臺,為員工創造濃郁的學習環境。
隨著數據化趨勢加強,系統化運作升級,人力資源管理的運營和監督也要并重,利用數字化云端EHR系統,實現對人工成本的有效分配,同時對部門績效進行聯動約束。
自步入數據化時代,互聯網+思維深入人心,隨著現代化、機械化、智能化水平越來越高,互聯網+人力資源=智慧平臺的優勢也逐漸凸顯,對人力資源戰略規劃發展路徑提供了更多的可能和更好地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