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金燕
近年來,山東省泰安市泰山區把落實中小學校責任督學掛牌督導作為辦人民滿意教育的重要抓手,不斷優化發展環境,深化教育改革,強化教育管理,提升督學效能,推動全區教育事業健康發展、科學發展。
一、加強領導,夯實掛牌督導基礎
泰山區自2013年始,就在泰安市率先啟動中小學校責任督學掛牌督導工作,堅持“以服務為宗旨,以督導為手段,以促進學校內涵發展為目的”,把掛牌督導作為落實依法辦學、推進教育現代化的一項重要舉措。
1.強化政府主導
成立以區委副書記、區長為主任,區教育局、區財政局等多個部門負責同志為成員的泰山區教育督導委員會,進一步加大對掛牌督導制度的完善、重大事項審議和責任督學遴選聘任等方面工作的指導力度,并安排專項經費,為工作室建設、督學培訓、交通補貼等提供經費保障。成立“泰山區責任督學掛牌督導創新區”工作領導小組,區政府分管領導親自抓掛牌督導,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專門負責掛牌督導相關工作,定期召開責任督學聯席會議或相關專題研究會議,部署任務、通報情況、提出要求,互通互聯,確保掛牌督導“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有序開展。
2.強化政策引領
出臺《泰山區人民政府關于強化教育督導和責任督學掛牌督導管理的意見(試行)》,建立掛牌督導整改、問責和結果運用機制,全面指導掛牌督導工作的開展;出臺《泰山區責任督學掛牌督導實施方案》,合理劃分責任區,為每所中小學校(幼兒園)配備責任督學;出臺《泰山區中小學校掛牌督導工作實施細則》《泰山區責任督學工作考核辦法》,對掛牌督導工作任務、工作紀律、履職盡責等方面均有明確具體的要求,確保了督導工作有序開展。
3.強化督導考核
區政府不定期對掛牌督導工作進行督查,通過檢查反饋、調查分析查找問題,細化措施,促進督查工作有序開展。自2002年始,區政府教育督導室連續15年牽頭對發改、衛生、建設等37個教育執法部門進行考核,確保了同級督政機制持續發力,定期對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中貢獻突出的責任督學進行表彰。
二、優化隊伍,規范掛牌督導行為
區政府把選聘并優化督學隊伍作為強化督導效能的關鍵環節。區政府教育督導室為一級事業單位,現有工作人員5位,其中副科級以上的有4位。全區設立了9個督學責任區,遴選聘用了27位責任督學,實現了區域內中小學校責任督學掛牌督導全覆蓋。為進一步強化對學前教育的督導,泰山區將掛牌督導范圍拓展至每所幼兒園。
1.專職遴選有條件
對照國家、省、市責任督學標準要求,制訂責任督學遴選標準,從督導室和局機關干部、教研員、街道鎮教辦主任中選拔學校管理工作經驗豐富的精干人員擔任責任督學,兼顧小學、初中各個學段,涵蓋中小學所有學科,做到專業、年齡、層級結構科學合理。責任督學全部為中層以上干部,其中副科級以上干部13人,占全區責任督學總數的48%。
2.督學任命履程序
凡責任督學聘用,均由教育督導室提名,經教育局黨委批準并報區教育督導委員會同意后,頒發聘書予以聘用。每名督學負責3~5所學校,實現了掛牌督導“督有條件、導有水平、促有成效”。
3.強化培訓提水平
開展“自我研修與集中培訓”,通過制定《泰山區責任督學培訓制度》《泰山區中小學校責任督學培訓規劃(2015—2017年)》及年度培訓計劃,通過召開培訓會、印發學習材料、借助微信群開展督導論壇、教育局機關“雙周講壇”等形式,組織責任督學定期或不定期地學習掛牌督導的相關知識及教育政策法規,提升責任督學的履職能力。開展“請進來,走出去培訓”的模式,組織責任督學到北京、上海等先進地區進行封閉式培訓和考察交流學習,進一步拓寬視野,提升專業素養。
4.統一規范嚴行為
統一制作督學責任區信息公示牌和工作規程,在學校醒目位置公示責任督學的姓名、照片、辦公電話、經常性督導事項和監督電話等信息,開通了社會與學校、政府的溝通渠道;統一配發督學證和工作手冊,確保督導工作規范有序;統一印制“督導記錄本”等,進一步規范督導行為,提高督導實效性。
三、創新思路,打造掛牌督導亮點
泰山區不斷拓展工作領域,豐富工作形式,圍繞突出學校內涵發展的宗旨,積極探索符合全區實際的新方式、新方法,努力提升督導工作水平。
1.“工作日掛牌督導”與“隨機督導”相結合
“工作日掛牌督導”根據相關的工作流程,涵蓋八項經常性督導事項的常規督導,重在引導學校加強教育教學常規管理;“隨機督導”則由區政府教育督導室根據年初制訂的督導計劃,再結合全區教育中心工作,制定事前有主題、事中有內容、事后有反饋、過后有回訪的“一月一主題”督導機制,進一步強化了責任督學與學校、社會的聯系,有效促進了各項教育政策的落實。
2.“實地督導”與“網絡督導”并重
在“實地督導”過程中,除了采用校園巡視、推門聽課、查閱資料等傳統方式外,還充分利用“互聯網+督導”的模式,在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區的創建、開學專項督導、農村義務教育學?;巨k學條件專項督導、辦學行為專項督查、農村學校冬季取暖專項督導等工作中,運用學校網站教育督導欄目、微信群、QQ群等督導交流平臺,實現了網上工作部署、資料審核、數據填報等工作的對接核實,有效縮短了資料的查閱時間,突出了推門聽課、校園巡視等環節,強化了對學校辦學現狀、發展動態的把握,增強了督導效能。
3.不斷完善整改問責與結果運用機制
在掛牌督導過程中,一旦發現問題,被督導的學校則要根據督導評估要求制訂整改方案,并責令其限時限期整改。同時,健全發現問題、提出意見、約談整改、公開公示等問責制度,讓責任督學跟蹤督導,形成整改報告。不斷完善督導激勵機制,依據督導評估報告或整改情況督導報告,將教育督導結果作為對被督導學校及其主要負責人年終考核的重要依據。
4.聘請專家全面指導
聘請市區專家“把脈”學校,將“督”與“導”放在同樣重要的位置,全面促進學校內涵發展,取得了良好的成就。如泰安六中開發了多種多樣的校本課程,不斷滿足學生的求知需求;鳳臺中學鄉村少年宮的建設,以活動來激發興趣,促進各項工作順利開展;上高中心小學“蔬菜伴我成長”校本課程,榮獲省級課題一等獎……責任督學已成為依法辦學的督促者、專業引領的指導者、內涵發展的促進者。
5.全力保障責任督學專項經費
2014年,泰山區設立了教育督導專項經費10萬元,后逐年遞增,專款專用,確保了責任督學掛牌督導的正常運作、有序推進。每年為每所中小學撥付責任督學專項經費2000元,主要作為責任督學工作室建設、辦公用品及交通費用,使責任督學工作環境不斷優化,掛牌督導文化氛圍日益濃郁。2017年,全區各級學校用于責任督學掛牌督導經費達八十余萬元。
四、百花齊放,凸顯掛牌督導實效
近年來,責任督學掛牌督導有力地推動了教師隊伍建設和全區教育事業的跨越發展。
1.督學隊伍高水平
目前,泰山區有1名督學員受聘參加了2016年教育部責任督學掛牌督導創新區的驗收工作,各有2名督學員分別被山東省和泰安市聘為教育督導員、政府督學,5名責任督學被聘為泰安市教育督導員,還有多位責任督學作為專家參加了省、市級的督導評估。
2.掛牌督導香滿園
作為最早開展掛牌督導的縣區,《山東教育報》、山東省教育廳網站都對泰山區責任督學掛牌督導的經驗、做法進行了全面報道。湖南省長沙市、云南省德宏州、江蘇省常州市的考察團,先后來泰山區參觀考察;兄弟縣市區如肥城、寧陽的考察團也兩次前來觀摩學習。如今,泰山區政府教育督導室承擔的課題“義務教育學校發展性評價指標體系相關標準研究”已順利通過山東省教育督導學會驗收,并獲得了優秀成果一等獎;“泰山區責任督學掛牌督導工作的研究與實踐”課題被列為山東省基礎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立項課題;責任督學張延慶的“責任督學+團隊督導的實踐與思考”研究成果獲山東省教育督導評價優秀研究成果一等獎。
3.教育教學結碩果
其一,積極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2013年以來,各責任督學把中小學標準化建設和義務教育均衡發展作為督導工作的重點,通過查找問題、督促指導、積極整改,促進了辦學條件的改善。2015年,泰山區順利通過國家義務教育基本均衡區驗收。
其二,大力加強教育信息化建設。泰山區累計投入一千余萬元,建成了全區網絡直播課堂終端管理平臺,實現了全區各學校視頻會議、視頻點播、評課、巡課、教學互動、教室安防等一體化管理,做到了優質教育資源城鄉共享。這使各責任督學在教育局視頻會議室巡查責任學校的課堂教學及校園管理情況成為常態。各責任督學深入學校參與教學研究和教學改革,促進教學質量提升;積極開展中小學德育校長、業務校長專業能力展評活動,引導校領導干部聚焦教學,提升教師的綜合素質。
泰山區在全市率先啟動“千名教師訪萬家”活動,各責任督學、全體教師帶著“愛心”“責任”“幸?!焙汀皠撔隆边M行家訪,有力地推動了家校合作,促進了學生全面發展。并指導責任學校大力開展“校園開放日”活動,宣傳展示學校辦學理念、課程設置、辦學特色和新優質學校發展成效。
責任督學掛牌督導工作任重而道遠。下一步,泰山區將繼續發揚“至微至顯,善作善成”的工作作風,進一步探索“管、辦、評”分離模式,不斷加強督學隊伍建設,科學運用掛牌督導結果,充分發揮教育督導信息平臺作用,為全區教育事業優質、均衡、和諧發展作出新的貢獻。
(責任編輯 張慧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