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春霞

1979年,一個名叫帕恩的印度男孩路過自己村莊旁邊的馬古利島時,不禁大驚失色,只見島上密密麻麻地堆積著成千上萬的蛇,這些蛇被昨夜的一場洪水裹挾,困在荒蕪了一百多年的馬古利島沙地上。年少的帕恩看著這些蛇在灼熱的沙地上痛苦地扭動著身子,直到全部死去,自己卻無能為力。“太慘了,這簡直就是一場大屠殺!”帕恩看著沙地上蛇的尸體,不禁感慨萬千,藏在心底的悲憫,讓帕恩萌生出了一個大膽的想法:我要將這片荼毒生靈的荒漠變成森林!
帕恩找到當地的森林管理部門,詢問能否在馬古利島上植樹,卻被告知這個島上的土地早已沙漠化,根本種不出任何樹,但他們建議帕恩可以嘗試種一些竹子。
幾天后,帕恩挖了十幾棵母竹,種植于早已挖好的沙坑中。撒下一些化肥,帕恩開始天天澆水,期望著這些竹子能快速成活,沒曾想幾天后,一場大洪水把剛種的竹子沖得無影無蹤。帕恩只得重新開始,這次他更加小心翼翼,母竹種植好后,他還細心地為每一株母竹圍了一圈簡易的籬笆。十多天過去了,竹子開始有了一點新綠,想到這次的竹子能成活,帕恩開心極了。不料,第二天島上刮起了狂風,帕恩精心呵護的母竹再次毀于一旦。
帕恩沮喪地走在回家的小路上,卻偶然發現村莊和馬古利島相連的地方,長著無數茂盛的野草,昨天的狂風并未影響它們分毫。這種野草是當地很常見的草,極易成活,幾乎一周左右就會長出新的根須。帕恩突然想到:可以利用野草的根須固定沙地,再種植竹子和其他樹苗。于是,帕恩連忙回家拿工具,將這些野草挖出來,分別栽種到和村莊相連的馬古利島四周。這一次,帕恩加固了籬笆,仍然每天看護和澆水,這批野草終于蓬勃地生長起來,帕恩再次挖了數十株母竹種植在野草的旁邊,施肥、培土、加固籬笆,一個步驟都不敢怠慢。在帕恩日復一日的精心呵護下,第一批竹子終于生根發芽,冒出了毛茸茸的新筍。
新竹種植成功后,帕恩又找了一批易于成活的樹苗開始栽種,一次一次栽了被毀,毀了又栽,他從沒放棄。帕恩堅持每天種植十幾棵樹苗,日子一天天過去,這些種下的樹苗漸漸成林。隨著樹林日益擴大,灌溉樹苗成了帕恩最頭痛的問題,他明白,僅憑自己的一己之力,很難從河道引水人工灌溉到所有樹苗。經過長時間的思考和摸索,帕恩自制了一個竹管澆水系統,將竹子從中剖開,剔除竹節,就成了一根天然管道,將管道綁在每一株樹苗上,這樣就可以灌溉整個森林。
隨著森林面積的增大,土地貧瘠的缺陷日漸顯現,帕恩憑著對生態系統的深厚認知,先把螞蟻和蚯蚓引進來。蚯蚓能把地上的殘枝敗葉充分降解,讓泥土肥沃起來,螞蟻和蚯蚓的勞作讓泥土充滿了小孔,也讓耕作變得更容易。
林子大了,各種蟲鳥野獸開始頻繁出沒,鹿、犀牛、老虎、大象……各種問題也接踵而來,大象開始在林子旁邊的村莊出沒,不受控制地消耗著村民的農作物;老虎也不客氣地獵食村民的家禽牲畜,憤怒的村民經常向帕恩投訴。帕恩一邊不停地安撫著一波又一波的村民,一邊大量種植香蕉樹,最終,成功地把大象吸引進樹林里。各種動物越來越多,樹林的生物圈逐漸形成,老虎也不會再離開樹林進村獵食。平衡的生態環境,讓這里成了動物棲身的理想之地。
就這樣日復一日,帕恩最終把一片荒蕪的沙地,變成了占地550萬平方米的茂盛森林。2008年,印度森林管理部門跟蹤一群遷徙的大象,發現了帕恩的森林,并以帕恩寵物的名字將其命名為“莫拉伊森林”。帕恩更是被印度新德里的尼赫魯大學授予了“印度森林之子”的稱號。他的事跡讓加拿大某著名導演深受感動,導演還自籌資金,將帕恩的故事拍成紀錄片,并將其發到網上傳遍全世界。
39年的堅守,農民帕恩告訴我們:個人的力量并不渺小,只要不懼風雨,勇于堅守,一個人,也可以種出一片森林,創造屬于自己的晴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