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 慧 呂燁天
(武漢理工大學政治與行政學院 湖北武漢 430063)
習近平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提出新時代在黨的建設方面要加強基層組織建設,他指出:“黨的基層組織是確保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決策部署貫徹落實的基礎。要以提升組織力為重點,突出政治功能,把企業、農村、機關、學校、科研院所、街道社區、社會組織等基層黨組織建設成為宣傳黨的主張、貫徹黨的決定、領導基層治理、團結動員群眾、推動改革發展的堅強戰斗堡壘。”湖北省武漢市于2017年4月正式啟動了“紅色引擎工程”,展開了以黨的領導為核心的新型基層治理模式,實現了黨在基層治理上的一次飛躍。
基層群眾自治制度是具有中國特色的基本政治制度,是建設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重要環節。由于黨的基層建設涵蓋社區、學校、街道等多方面的領域,基層治理一直都是黨基層建設的重點。為了完善基層社區治理體系,改革社區管理體制,推動基層黨建發展,武漢市提出建設“紅色引擎工程”,以達到創新基層社區治理,穩固基層政權和維持社會和諧穩定的目標。
“紅色引擎工程”以基層黨建為切入點,凝聚黨員先鋒模范意識,發揮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強化“紅色引領”、培育“紅色頭雁”、激活“紅色細胞”、建設“紅色陣地”、打造“紅色物業”、繁榮“紅色文化”、掀起“紅色旋風”、用好“紅色基金”。“紅色引擎工程”著力突出了黨員的帶頭模范作用,將黨員與群眾緊密聯系起來。同時通過黨員的橋梁作用將群眾與政府聯系起來,協調黨、市場和群眾之間的關系,最終實現基層建設的不斷發展。
1、突出黨組織的領導作用
以往的社區尤其一些老式的小區等主要是通過基層自身進行治理,由于缺乏足夠的領導,存在著社區基礎設施薄弱、人員結構復雜和資源配置受限的棘手現象,致使基層治理難以得到有效發展。而“紅色引擎工程”著力突出了黨組織的核心作用,發揮出黨員在基層治理中的協調作用。黨組織直接起到紐帶作用,既拉近了群眾和政府的距離,使得民生問題可以第一時間得到反饋和解決,加快辦事效率。
2、突出“紅色”主題
武漢市作為革命老區,中國共產黨的早期根據地之一,保留著眾多如辛亥革命紀念館,中共五大會議舊址,八七會議舊址等等。在基層治理中,黨組織經常帶領群眾參觀紅色景點,緬懷革命先烈,了解紅色故事。通過對于紅色文化的學習,增強了黨員干部們的黨性,明確作為一名黨員的歷史使命可以使他們牢固樹立崇高的革命精神和為人民服務的決心。
3、突出服務功能
基層治理的目標在于為群眾提供優質的公共服務,促進基層全方位發展。“紅色引擎工程”通過黨組織領導,以及社區、業委會和物業公司的三方聯動為基層群眾提供高效服務,增強群眾的幸福感和獲得感。黨組織通過政治管理,實現公共資源的組織和配置,進而實現基層共同利益的保障和發展。同時三方聯動提供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大力建設非營利性的社會公益事業,在遵循平衡原則的基礎上協調各權力部門和層次的行為和政策,共同維護共同財產和公共組織。優質的公共服務不僅可以滿足群眾的物質需求,還可以提升群眾的文化素質和道德水平,營造一個物質和精神雙豐收的基層社區。
隨著我國的發展進入新時代,黨在基層的建設也必須不斷調整來適應新要求。基層作為黨的建設重要的單元,擁有著廣泛的群眾基礎。“紅色引擎工程”采用新型基層治理模式,解決了諸多以往基層治理中的弊端,如組織松散,不辦實事,缺乏監管等。許多老式小區在這樣一種模式下注入紅色血液,變得煥然一新。同時該工程注重對于社區文化的發展,繁榮社區文化,更新社區文化體系,在思想上引領建設,起到了重要的政治社會化功能。這樣一來,人民群眾的利益得到維護,問題得到解決,精神境界得到提升,社區的活力就被激發出來,每位居民都激發出政治認同感,作為主體投入到基層建設,反饋國家政策,進一步提升黨基層建設的效率。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飛速發展,基層物質水平也有了極大的改善。在這樣的環境下,一些黨員干部的思想出現了偏差,置公眾利益于不顧,濫用職權獲取個人利益,在基層中形成了“微腐敗”等不良風氣,嚴重影響基層的建設和發展。“紅色引擎工程”掀起了一陣持久的“紅色旋風”,聚焦群眾反映的問題,持續整頓基層黨組織,使黨員干部真正樹立以人為本的思想,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思想路線,端正作風,為百姓辦實事。其次,武漢市是一個年輕的城市,擁有百萬大學生,“紅色引擎工程”作為近年來國家重點實行的基層治理模式,有著良好的前景,一定會吸引更多的年輕大學生投入基層建設中來。
“紅色文化”是中華兒女百折不撓,奮斗不息的革命精神的最高體現,是中華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武漢市作為革命老區,“紅色文化”的發源地之一,肩負著弘揚“紅色文化”的重要使命。“紅色引擎工程”在基層建設中融入紅色文化,不斷增強人民群眾對于中國共產黨歷史的深刻了解,讓人民群眾進一步感受到當今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同時也進一步增強了群眾的凝聚力,增強了民族認同感,極大的豐富了群眾的精神世界。
弘揚“紅色文化”是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重要舉措,在現階段我國非常重視文化、重視文化自信、重視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的發展以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踐行,充分體現了文化對于國家和民族的重要性。中國共產黨自建立以來,一直秉承中華文化的優秀傳統,聚合成一個又一個偉大的中華精神,并不斷豐富著中華文化的寶庫,為國民正確的價值觀的形成和復興之路的開辟提供了思想保障。
黨自建立就是一個堅持人民民主專政,堅持以人為本的政黨,因此要堅持“不忘初心,繼續前進”,就必須牢牢堅持人民當家做主的原則。切實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切實秉承群眾路線,加大民生工程的建設力度。民生工程涉及教育、醫療、養老、扶貧等多項事業,是黨的工作重點。這就要求黨繼續做好人民工作,堅持保障并不斷改善民生,協調城鄉之間,區域之間等的發展,進一步加大精準扶貧的力度,縮小貧富差距,使發展不斷趨于平衡和充分。同時還要進一步發揮政府公信力的作用,確保人民行使自己的民主權利,不斷擴大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在政治生活領域的廣度,擴大公民政治參與的范圍,發揮出政黨在政治社會化中的作用。
作為中國共產黨重點建設的領域,國家每年投放給基層大量的人力資源,物質資源,信息資源等等。這就要求基層建設的主體合理的整合資源,將每一個資源用到實處。以往諸多基層建設缺乏精神指導和完善的體系,加之政府放任基層自生自滅,監管不足,導致市場失靈的現象經常發生,而市場失靈的原因就是資源未得到合理配置。因此“紅色引擎工程”的建設實現資源整合,在陳舊落后的老式社區加大基礎設施建設的力度以及在新型的社區加大文化設施的建設力度。真正做到群眾需要什么,就提供什么;群眾少什么,就補什么。黨是為人民服務的,黨的基層建設也必須以解決民生問題為主,因此必須全面提升基層的公共服務水平。同時還要多發展公益性的福利事業,為基層群眾增添福祉,真正讓基層群眾體會到幸福感和獲得感,感受到黨組織的深切關懷。
民生百態,問題復雜。因此基層建設絕不能“眉毛胡子一手抓”,必須做到精準施策。首先,要統籌兼顧,抓住重點。對于一些事關全局,具有關鍵性的問題要重點解決,重點突破。其次,要系統規劃,細化任務。一方面基層黨建工作要橫向開展,將黨的組織、宣傳,領導等工作和群眾工作緊密結合起來,協調有序的推進;另一方面基層黨建工作要縱向展開,既要有近期目標和遠期目標,也要有中期規劃。在“紅色引擎工程”建設之中,必須結合基層現狀,分析原因,把握矛盾,突出重點,對癥下藥,才能精準解決基層群眾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