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萍
截至2017年末,該行的資本充足率為12.00%,較2016年的12.16下降了0.16個百分點。而在2015年末、2014年末,該行的資本充足率則分別為12.76%、14.45%,四年來下降了2.45個百分點。
時隔一年,這家已在H股上市的全國第四大農商行——廣州農村商業銀行(下稱廣州農商行)宣布回歸計劃,返回A股。
2018年7月20日,廣州農商行在官網披露了該計劃。公告中顯示,該行在香聯交所上市之后,為進一步拓寬資本補充渠道,完善公司治理結構、提升該行核心競爭力、打造境內外融資平臺、實現股東所持股票的流動性,該行擬申請首次公司發行A股并上市。
資料顯示,廣州農商行于2017年6月20日在香港聯交所正式掛牌交易,是首家在主板上市的廣東地區法人銀行。2018年3月該行發布了其H股上市后的首份“成績單”。
數據顯示,該行2017年的營業收入同比下降了11.56%,同時凈利差為1.65%,同比也下降了0.34個百分點。此外,從資本充足率方面來看,該行的“補血”需求也較為明顯。
A股上市計劃由來已久
公開資料顯示,廣州農商行的前身是始建于1951年,至今已有五十多年發展歷史的廣州市農村信用合作社,于2009年12月11日在經銀監會批準后正式開業。
在股東方面,年報顯示,截至2017年末,廣州農商行前十大股東持股占比合計為41.57%,前十大股東中內資股股東持股比例均不超過5%,股權結構較為分散。其中,內資股第一大股東為廣州金融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持股比例為3.73%;第二大股東為廣州珠江實業集團有限公司,持股比例為3.45%;第三大股東為廣州萬力集團有限公司,持股比例為3.26%,這前三大內資股股東均為國有獨資企業。
關于上市計劃,據記者了解,該行早在9年前便萌生了這一想法。在改制開業當年,廣州農商行在時任行長王繼康的帶領下啟動了IPO計劃,王繼康曾表示“計劃兩年內在A股上市”。
然而,現實往往不夠美好,此后六年間,廣州農商行的上市計劃始終沒有進展。直到2015年,才出現加快跡象。只是,或許也是源于A股上市難于H股,即便該行的管理層大都更愿意A股先行,但是最終廣州農商行還是走上了“H股現行”的道路。
2016年2月,廣州農商行H股上市申請獲廣東銀監局批復同意,之后在2017年1月該行正式向港交所遞交上市申請。2017年6月20日,廣州農商行終于完成H股上市計劃,在港交所成功掛牌。
只是,回A的愿望從未忘記過。2018年3月底,廣州農商行行長易雪飛在該行2017年度業績說明會上便曾表示,“關于回A的問題,作為商業銀行來講,資本規劃、資本補充及使用是一個需要持續的工作狀態,我們每年都會對未來三年資本補充規劃情況進行修訂,回A也是考慮的資本補充工具之一。”
在2018年7月20日所披露的回A公告中顯示,該行意欲在深交所上市,A股發行數量不超過15.97億股,占于A股發行完成后已發行總股份的不超過14%。此外,世紀發行的總規模將根據該行資本需求情況、該行與監管機構溝通情況和發行時市場等情況決定。
與此同時,值得注意的是,在公告中,廣州農商行表示該行將非公開發行不超過4m股的境外優先股,募資資金不超過人民幣100億元的境外優先股,由于補充該行其他一資本。另外,其境外優先股將根據相關發行規則采取非公司發行的方式,在監管機構核準后按照相關程序一次或分次發行。
“補血”需求明顯
廣州農商行在回A公告中明確表示,為進一步拓寬資本補充渠道,完善公司治理結構、提升該行核心競爭力、打造境內外融資平臺、實現股東所持股票的流動性,該行擬申請首次公司發行A股并上市。
通過上市補充資本金,或許是廣州農商行的一大目的。從該行上市后披露的首份“成績單”可以看到,其資本充足率雖然滿足監管要求,但是卻不甚樂觀,已連續四年呈下降狀態。2017年年報顯示,截至2017年末,該行的資本充足率為12.00%,較2016年的12.16下降了0.16個百分點。而在2015年末、2014年末,該行的資本充足率則分別為12.76%、14.45%,四年來下降了2.45個百分點。
同時,數據顯示,截至去年末,該行的一級資本充足率和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分別為10.72%、10.69%,雖然較去年末的9.92%、9.90%分別上漲了0.80%、0.79%,但是和商業銀行同期平均水平相比還是偏低。統計顯示,截至2017年末,我國商業銀行資本充足率為13.65%,一級資本充足率為11.35%,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為10.75%。
對于資本充足率的下降,廣州農商行在2017年年報中解釋稱,主要是因為2017年風險加權資產大幅增長,其增幅超過資本凈額增速所致。
從業績方面來看,該行2017年雖然實現凈利潤58.91億元,較去年同期的51.06億元,同比上漲了15.37%,但是其營業收入卻處于下滑態勢。年報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末,該行實現營業收入134.79億元,和2016年同期的152.40億元相比下滑了11.56%。
其中,凈利息收入處于上升趨勢,去年末為116.95億元,和2016年末的106.71億元相比上漲了9.59%,但是其手續費及傭金收入卻處于下滑狀態為22.91億元,和去年同期的29.76億元相比,下降了23.01%,在經營收入中的占比從2016年的19.53%下降至17.00%,下降了2.53個百分點。
此外,從盈利能力方面看,廣州農商行的平均權益回報率、凈利息收益率同比也有所下滑。數據顯示,截至去年末,該行的平均權益回報率和凈利息收益率分別為13.65%、1.70%,和2016年同期相比分別下降了0.24個百分點和0.28個百分點。
與此同時,值得注意的是,該行的凈利差去年也出現了下滑,而且自2013年開始,便持續收窄。年報顯示,截至去年末該行的凈利差為1.65%,和2016年同期的1.99%相比下降了0.34個百分點,而在2013年、2014年、2015年,該行的凈利差則分別為2.86%、2.67%、2.31%,五年下降了1.21個百分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