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光洪 余朝銹
【摘要】目的:探究中醫特色護理方法對預防醫院感染的應用效果。方法:選取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期間在我院未開展中醫特色護理模式之前住院的100例患者作為對照組,選取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期間在我院開展中醫特色護理模式后住院的100例患者作為觀察組。回顧分析比較中醫特色護理模式開展前后醫院感染發生率。結果:對照組患者的感染發生率為,觀察組患者的感染發生率為,觀察組患者的感染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比較結果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結論:開展中醫特色護理模式能夠有效的降低醫院的感染發生率。
【關鍵詞】中醫特色護理,感染發生率
Application effec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nursing in hospital infection prevention
Lu Guanghong Yu Chao xiu
Southwestern Medical University Affiliated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
Quzhou City, Sichuan Province 646000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nursing methods on the prevention of nosocomial infections. METHODS: One hundred patients who were hospitalized before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TCM-specific nursing model in our hospital from February 2016 to February 2017 were selected as the control group. The special nursing of Chinese medicine was carried out in our hospital from March 2017 to March 2018. 100 patients hospitalized after the model were used as observation groups. Retrospective analysis and comparison of the incidence of nosocomial infection before and after the development of TCM characteristic nursing mode. Results: The incidence of infection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incidence of infection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e incidence of infection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 comparable. Conclusion: The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nursing mode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infection in hospitals.
Keywords Chinese medicine specialty care, incidence of infection
【中圖分類號】R446.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83(2018)10-03--01
醫院感染是指住院病人在醫院內獲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間發生的感染和在醫院內獲得出院后發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開始或者入院時已處于潛伏期的感染。醫院工作人員在醫院內獲得的感染也屬醫院感染。廣義地講,醫院感染的對象包括住院病人、醫院工作人員、門急診就診病人、探視者和病人家屬等,這些人在醫院的區域里獲得感染性疾病均可以稱為醫院感染,但由于就診病人、探視者和病人家屬在醫院的時間短暫,獲得感染的因素多而復雜,常難以確定感染是否來自醫院,故實際上醫院感染的對象主要是住院病人和醫院工作人員。
在治療過程中患者常會受到各類因素影響而導致醫院感染,其中并不包括院外感染院內發病者。導致醫院感染的影響因素較多,其中患者個人因素處于首要地位,然而醫源性因素仍 然不可忽視[1]。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期間在我院未開展中醫特色護理模式之前住院的100例患者作為對照組,選取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期間在我院開展中醫特色護理模式后住院的100例患者作為觀察組。對照組患者中男性56例,女性44例,年齡為25~79歲,平均年齡為(52.7±2.3)歲;觀察組患者中男性55例,女性45例,年齡為13~88歲,平均年齡為(55.6±2.1)歲。所有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不具有可比性。
1.2 感染診斷標準
①無明確潛伏期的感染,規定入院48小時后發生的感染為醫院感染;有明確潛伏期的感染,自入院時起超過平均潛伏期后發生的感染為醫院感染。
②本次感染直接與上次住院有關。
③在原有感染基礎上出現其它部位新的感染(除外膿毒血癥遷徙灶),或在原感染已知病原體基礎上又分離出新的病原體(排除污染和原來的混合感染)的感染。
④新生兒在分娩過程中和產后獲得的感染。
⑤由于診療措施激活的潛在性感染,如皰疹病毒、結核桿菌等的感染。
⑥醫務人員在醫院工作期間獲得的感染。
1.3 條例制定
醫院在制定控制、預防院內感染的條例中,與護理工作有很多聯系(病房衛生及病人衛生管理、消毒、滅菌、生活護理、醫用生活垃圾處理等)[2]。
2 護理操作方法
未經消毒的物品不可觸及無菌物或跨越無菌區;進行無菌操作時如器械、用物疑有污染或已被污染,即不可使用,應更換或重新滅菌;一套無菌物品,只能供一個病員使用,以免發生交叉感染[3]。
觀察組患者取足三里處進行穴位注射。操作前應檢查各無菌物品有無過期,注射器包裝有無漏氣等情況,用后物品處理符合消毒隔離規范。3例患者采用胃復安10毫克進行雙側穴位注射,剩余97例患者進行單側注射。注射前在患者需要注射的穴位皮膚上用75%的酒精棉球擦拭消毒,擦拭時應從腧穴部位的中心點向外繞圈擦拭,當皮膚消毒后切忌接觸污物,保持清潔防止污染。使用已消毒的注射器抽取胃復安,抽取藥液后避免針頭與除注射部位外的其他任何事物接觸,以防因可控的人為因素而造成患者出現感染情況。然后注射器與皮膚表面垂直刺入3厘米左右,進針后施以快速均勻的提插捻轉手法,以促進注射部位的得氣,即患者感到施術部位有酸、麻、脹、痛等感覺,得氣后將藥液注入。注射完畢后快速拔針,用干棉簽輕壓穿刺部位片刻,再次核對藥物,觀察患者注射后反應。分離注射器與針頭置于利器盒內,注射器與針頭使用完畢后要妥善處理,防止對其他患者以及醫護人員自身造成傷害。
此外,治療室內的床墊、枕巾、毛毯、墊巾等物品要定時更換清洗,治療室要經常消毒凈化,保持空氣流通,環境衛生整潔。
3 護理管理操作
①強化薄弱環節。 嚴格執行查對制度,提高醫務人員對患者身份識別的準確性。 對患者身份識別的準確性。提高用藥安全。 嚴格執行在特殊情況下醫務人員之間有效溝通的程序, 做到正確執行醫囑[4]。 嚴格執行手衛生,落實醫院感染控制的基本要求。 建立臨床實驗室危急值報告制度。防范與減少患者跌倒事件發生。 防范與減少患者壓瘡發生。主動報告醫療安全(不良)事件。 鼓勵患者參與醫療安全。 醒目標志的使用,識別帶腕帶 識別帶 對全麻、昏迷、 對全麻、昏迷、新生兒等重點人群使用腕帶,作為操作前、用藥前、 用腕帶,作為操作前、用藥前、輸血 前等診療活動時辨別病人的有效手段。臨床用藥中常見問題:口服藥,緩釋劑不得隨意切割、 緩釋劑不得隨意切割、研磨或拆開膠 囊服用。 囊服用,因緩控制劑單片藥物劑量一般較普通制劑藥物含量高出幾倍, 制劑藥物含量高出幾倍,若經研磨后服用會破壞緩釋結構, 使藥物成份突然釋造成血藥濃度達到高峰,毒副作用增加甚至中毒。降壓藥、平喘藥的緩釋制劑:如降壓藥、平喘藥的緩釋制劑,一旦大劑量釋放將造成嚴重后果。 鼻飼時,不宜用緩、控釋制劑及腸溶制劑, 應用普通片劑替代。口服藥物注意事項: 用足夠的水服藥(半杯水), 不可干用足夠的水服藥(半杯水),睡前不要躺在床上服藥;臥床病人要先扶其坐起來再服藥,并暫時保持坐姿幾分鐘之后再躺下; 老年人或進食容易卡在 咽喉部的病人在服藥時應特別注意。
②病房衛生,病房地面要保持干凈,無垃圾、痰跡,做到“三掃”:“三掃”即早上6:00、中午13:30各掃一次,下午17:00下班前掃一次;保持門、窗臺、窗玻璃、紗窗、病床、床頭柜、壁柜、電視機、設備帶、輸液架、標識牌、報刊架、墻群、洗手池、下水管道等處無浮塵、污跡;衛生間無尿垢、異味;室內無蜘蛛網;垃圾桶每日傾倒一次,特殊情況隨時處理,保持垃圾桶干凈;病房床頭柜每天用“8.4”消毒毛巾抹一次,做到“一桌一巾”[5]。醫護人員應做到病房內不能亂貼、亂訂、亂懸掛物品和衣物,保持病房空氣新鮮,定時開窗通風,保持床單位整潔,保證危重病人、臥床病人身上無異味,保持工作用房整潔。
③加強防護意識,每一位護士在臨床操作中一定要牢記“醫療風險無處不在,1987年美國CDC就對醫務人員職業暴露接觸感染提出普及性預防的策略,即“把患者的血液、體液視為傳染源”,不要等證實或患者有相關癥狀時才提高警惕,提高標準防護知識。
4 結果
評價指標:中醫特色護理模式開展前后醫院感染發生率。
數據處理:本研究采用PEMS3.0軟件進行數據的分析與處理,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使用t檢驗,計數資料使用卡方檢驗。以P<0.05表示結果具有統計學意義,有可比性。
對照組患者的感染發生率為5%,觀察組患者的感染發生率為2%,觀察組患者的感染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比較結果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5 體會
一定要堅持無菌操作。環境要清潔。進行無菌技術操作前半小時,須停止清掃地面等工作,避免不必要的人群流動,防止塵埃飛揚。治療室每日用壁掛式三氧機定時消毒,每天3次;進行無菌操作時,衣帽穿戴要整潔。帽子要把全部頭發遮蓋,口罩須遮住口鼻,并修剪指甲,洗手;無菌物品與非無菌物品應分別放置,無菌物品不可暴露在空氣中,必須存放于無菌包或無菌容器內,無菌物品一經使用后,必須再經無菌處理后方可使用,從無菌容器中取出的物品,雖未使用,也不可放回無菌容器內;無菌包應注明無菌名稱,消毒滅菌日期,并按日期先后順序排放,以便取用,放在固定的地方[6]。無菌包在未被污染的情況下,可保存7-14天,過期應重新滅菌;取無菌物品時,必須用無菌鉗(鑷)。
參考文獻
卓貴椰.強化護理管理在預防醫院感染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5,(6):269-270. DOI: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06.204.
李淑媛.中醫護理管理在預防醫院感染中應用[J].實用中醫內科雜志,2013,27(13):147-148.
張玉華,施金月.中醫特色護理在急診科的應用[J].中醫藥管理雜志,2015,23(24):66-67.
黃春霞,陳英.中醫特色護理質量評價在中醫護理管理中的應用[J].中醫藥管理雜志,2015,23(21):67-69.
李洪波,姜東霞,章瑞云.護理管理在醫院感染預防中的應用效果評價[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4,(17):4388-4390. DOI:10.11816/cn.ni.2014-133734.
王群,羅湘寧.加強護理管理在醫院感染預防中應用的效果評價[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2,(21):85-86. DOI:10.3760/cma.j.issn.1672-7088.2012.21.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