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瑤 楊潤 劉軍
【摘 要】 目的 探究消化內鏡應用于消化道出血治療中的價值并探究其對患者住院時間的影響。 方法 選取2016年6月-2018年6月的消化道出血的患者104例作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分組的形式將其分為實驗組與對照組,每組各52例患者,對實驗組患者應用消化內鏡進行治療,對對照組患者應用常規治療方式進行治療,對比兩組患者的住院時間和治療效果。 結果 經比較,實驗組患者的治療時長顯著短于對照組,且實驗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組間數值存在顯著差異性,統計學意義明顯(P<0.05)。 結論 采用消化內鏡對消化道出血的患者進行治療,能夠提升治療效果,提高治療效率,減少患者的住院時長,應用效果明顯。
【關鍵詞】消化內鏡;消化道出血;住院時間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value of digestive endoscopy in the treatment of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 and its effect on the length of hospitalization. Methods 104 patients with gastrointestinal hemorrhage from June 2016 to June 2018 were selected as the subjects. They were divided into experimental groups and control groups in the form of random groups. Each group of 52 patients was treated with digestive endoscopy. The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by conventional treatment, and the length of hospitalization and treatment effect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time of treatment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shorter than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reatment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in the control group. Conclusion The use of digestive endoscopy to treat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 can improve the treatment effect, improve the treatment efficiency, reduce the length of hospitalization of patients, and the application effect is obvious.
Keywords Digestive endoscope;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 Duration of hospitalization
【中圖分類號】R8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83(2018)10-03--01
消化道出血是當前醫學臨床領域中常見的病癥之一,其患病原因較多,主要包括上消化道出血與下消化道出血的癥狀,隨著內鏡技術的發展,將消化道分為上消化道、中消化道與下消化道三種[1],患者可能由于自身機體出現炎癥、受到機械性損傷、血管出現病變狀況或者自身生長的腫瘤等多種因素導致消化道出血,若是患者出血量較小,則不會出現明顯的癥狀,若是癥狀嚴重,患者則會出現頭暈、心悸、冒冷汗和疲乏無力等癥狀,甚至出現昏迷和休克等癥狀。下文就消化內鏡應用于消化道出血治療的效果展開論述。
1 資料與方法
1.1 患者資料
選取2016年6月-2018年6月的消化道出血的患者104例作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分組的形式將其分為實驗組與對照組,每組各52例患者。在實驗組患者中,共有男性患者36例,女性患者26例,其中年齡最小的患者為19歲,年齡最大的患者為66歲,所有患者的年齡均值為(39.6±6.2)歲;在對照組患者中,共有男性患者38例,女性患者24例,其中年齡最小的患者為20歲,年齡最大的患者為68歲,所有患者的年齡均值為(40.1±5.9)歲。經比較,兩組患者在一般資料上不存在顯著差異性,可以用以組間比較。
1.2 方法
在兩組患者接受治療時,分別對患者的生命體征進行監護,保證患者的血壓值、心率狀況與脈搏情況正常,需要及時對患者進行吸氧輔助治療,對患者胃部進行清洗并合理進行補液,若是患者出血量較大,還需要對患者進行輸血[2]。此外,需要對兩組患者注射奧美拉唑,每次注射40毫克,并注射兩次。對對招租患者采用常規治療方式進行治療,即采用去甲腎上腺素進行治療,每次對患者注射8毫克藥物,每個一小時注射一次。對實驗組患者采用消化內鏡的方式進行治療,首先對啊魂者進行胃鏡檢查,采用消化內鏡對患者進行止血,采用電灼的方式進行止血,止血后采用注射器對患者進行去甲腎上腺素混合氯化鈉溶液的注射,以便能夠清除患者體內的出血組織[3]。
1.3 觀察指標
對兩組患者的住院時長進行分析記錄。
對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進行分析比較,若是顯效,則證明患者生命體征恢復正常,出血狀況消失,頭暈、心悸、疲乏無力等不良癥狀消失;若是有效,則證明患者生命體征基本恢復正常,出血狀況好轉,頭暈、心悸、疲乏無力等不良癥狀基本消失;若是無效,則證明患者生命體征未變化,出血情況依舊,頭暈、心悸、疲乏無力等不良癥狀均未改善。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21.0統計學處理軟件對住院時長及患者的治療效果相關的數據進行分析比較,計量資料采用t值進行檢驗,計數資料采用卡方值進行檢驗。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住院時長如下表:
根據上表數據可知,實驗組患者的住院時長顯著短于對照組,組間數值存在顯著差異性,統計學意義明顯(P<0.05)。
2.2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如下表:
根據上表數據可知,實驗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98.08%顯著高于對照組96.92%,組間數值存在顯著差異性,統計學意義明顯(P<0.05)。
3 討論
消化道出血主要表現為患者出現消化性潰瘍的癥狀,這一病癥極易導致患者出現胃粘膜病變,甚至引發患者胃癌的出現。臨床領域保守治療的方式大都是采用止血藥物對患者的出血情況進行抑制,但是這一方式進行治療生效較慢,治療效果有效。隨著醫學技術的發展,消化內鏡被廣泛應用于這一病癥的治療過程中,通過影像學資料對患者的出血點進行分析,分析后采用消化內鏡進行止血,有利于快速的止血,并清除患者體內的淤血,盡快恢復患者的生命體征,減輕患者的臨床癥狀反應,還能夠減少患者的住院時長,節約醫療費用,應用效果顯著[4]。
研究表明,實驗組患者的住院時長(5.3±1.1)天顯著短于對照組(9.7±2.0)天,且實驗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98.08%顯著高于對照組96.92%,組間數值存在顯著差異性,統計學意義明顯(P<0.05)??梢?,采用消化內鏡對患者進行治療,能夠盡快恢復患者身體健康,能夠節約患者的治療費用,治療效果顯著。
綜上所述,消化內鏡應用于消化道出血治療中具有顯著的治療價值,能夠縮短住院時間,治療意義明顯,值得在醫學臨床領域廣泛推廣。
參考文獻
曾莉蓉, 陳鵬飛, 魏文斌. 急性非靜脈曲張性上消化道出血治療中內鏡止血的應用價值[J]. 現代消化及介入診療, 2016, 21(1):137-139.
韓芳, 王秀珍. 綜合護理干預對高齡消化道出血患者的臨床治療與生活質量的影響[J]. 現代消化及介入診療, 2016, 21(6):919-921.
李國珍, 周錦霞. 奧曲肽聯合奧美拉唑治療肝炎后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療效及對止血時間及不良反應的影響[J]. 實用臨床醫藥雜志, 2017, 21(9):49-51.
張華寶, 許健瑞, 陳波. 急診非靜脈曲張性上消化道出血內鏡診治時間延長的相關因素分析[J]. 現代消化及介入診療, 2016, 21(3):460-4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