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慶 陳利軍 黃琦
【摘 要】目的:探討MRI及64層螺旋CT掃描在肝癌診斷及其介入治療中的臨床效果。方法:選擇2014年3月-2017年12月以原發性肝癌患者47例作為對象,均經手術組織檢查確診,術前均給予MRI、64層螺旋CT進行掃描,并與手術組織結果比較,繪制受試工作者曲線(ROC)對其診斷效能進行評估;對于確診的患者均給予介入治療。結果:所有入組患者均行組織檢查確診,CT確診41例,診斷符合率為87.23%;MRI檢查確診43例,診斷符合率為91.49%;CT聯合MRI確診46例,診斷符合率為97.87%,與病理結果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CT聯合MRI檢查診斷敏感性、特異性,均高于CT、MRI檢查(P<0.05。結論:將64層螺旋CT聯合MRI掃描診斷肝癌能獲得較高的診斷符合率,對于確診患者給予介入治療能獲得良好預后。
【關鍵詞】64層螺旋CT;MRI掃描;肝癌;介入治療;影像參考
【中圖分類號】R473.7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3783(2018)10-03--02
肝癌即肝臟惡性腫瘤,可以分為繼發性與原發性肝癌兩種,且以原發性肝癌最為常見,是源于肝臟上皮的惡性腫瘤,屬于是一種危害性極大的惡性腫瘤[1];而繼發性肝癌臨床發生率較低,更多的是由于全身其他臟器侵犯肝臟引起的腫瘤,多發生在胃、胰腺、結直腸、乳腺等器官惡性腫瘤的肝臟轉移[2]。目前,臨床上對于原發性肝癌發病機制尚不完全知曉,普遍認為與乙型肝炎病毒、丙型干預病毒感染、黃曲霉素及性激素等有關。研究表明:將MRI及64層螺旋CT掃描用于肝癌中能獲得較高的診斷符合率,能指導患者介入治療,但是該方案尚需驗證。因此,本研究以2014年3月-2017年12月以原發性肝癌患者47例作為對象,探討MRI及64層螺旋CT掃描在肝癌診斷及其介入治療中的臨床效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選擇2014年3月-2017年12月以原發性肝癌患者47例作為對象,男25例,女22例,年齡(41-78)歲,平均(54.69±4.61)歲,腫瘤大?。?-12)cm,平均(6.74±1.26)cm;腫瘤類型,漿液性囊腺癌29例,黏液性囊腺癌18例。臨床分期:I+II期25例,III期+IV期22例。納入標準:(1)符合原發性肝癌診斷標準;(2)均符合MRI、CT檢查適應證[3];(3)對患者檢查均在醫囑下完成;排除標準:(1)合并妊娠期、哺乳期或伴有明顯精神異常者;(2)合并除肝癌外其他惡性腫瘤;(3)病情持續惡化或預計生存期<6個月者。
1.2 方法
(1)64層螺旋CT掃描。選擇西門子Somatom Emotion64排螺旋CT儀進行診斷,檢查時取仰臥位姿勢,頭先進,掃描范圍從肝臟到肋膈角口水平部位,結合每一位情況設置相關參數:管電流250mAs、球管電壓120KV、層厚為1mm。對患者先行CT平掃,然后對患者行CT增強掃描,利用雙筒高壓注射器注入非離子型造影劑80mL,速度為3.5mL/s,將獲得的數據給予容積再現技術、最大密度投影技術等處理[4]。(2)MRI檢查。采用美國GE公司生產的1.5T磁共振診斷儀進行診斷,掃描范圍從膈頂到右腎下極,平掃主要包括:橫軸位快速自旋回波序列T1WI、T2WI、彌散加權成像等,結合每一位患者情況設置相關參數,將獲得的MRI圖像傳輸到配套軟件中進行處理。將CT、MRI檢查結果由我院兩位CT醫生采用雙盲法閱片,對于存在爭議的影片由第三位醫生介入,診斷結果遵循少數服從多數原則,并將CT影像結果與病理結果進行比較。繪制受試工作者曲線(ROC)對其診斷效能進行評估;對于CT、MRI 檢查確診的患者均給予介入治療。
1.3 統計分析
采用SPSS18.0軟件處理,計數資料行χ2檢驗,采用n(%)表示,計量資料行t檢驗,采用()表示,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所有入組患者均行組織檢查確診,CT確診41例,診斷符合率為87.23%;MRI檢查確診43例,診斷符合率為91.49%;CT聯合MRI確診46例,診斷符合率為97.87%,與病理結果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CT聯合MRI檢查診斷敏感性、特異性,均高于CT、MRI檢查(P<0.05);CT、MRI檢查肝癌診斷敏感性、特異性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論
近年來,MRI及64層螺旋CT在肝癌患者中得到應用,且效果理想。MRI也是肝癌患者中常用的檢查方法,能呈現體內脂肪變性、出血及腫瘤壞死的病變變化情況[5]。國內學者研究表明:動態增強MRI用于肝癌中具有較高的診斷敏感度。對于確診的患者給予介入治療能快速改善患者癥狀,提高臨床效果,延緩病情發展。同時,治療過程中加強MRI、64層螺旋CT檢查評估患者預后,根據檢查結果調整治療方案,使得患者的治療更具科學性。
綜上所述,將64層螺旋CT聯合MRI掃描診斷肝癌能獲得較高的診斷符合率,對于確診患者給予介入治療能獲得良好預后。
參考文獻
劉文華.探討16排螺旋CT在肺動脈栓塞診斷中的作用[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5,6(14):166-167.
王永光,吳枕戈,陳慶東,等.16層螺旋CT低劑量掃描及重建在診斷肺動脈栓塞中的價值[J].中國鄉村醫藥,2015,22(2):76-77.
劉學聰, 劉寶玲, 宋丹丹. 64層螺旋CT多期動態增強掃描肝細胞肝癌診斷的臨床分析. 醫學影像學雜志, 2015, 25(8):1481-1484.
陳鐵牛. 試論16層螺旋CT多期增強掃描檢查在診斷小肝癌中的價值. 當代醫藥論叢, 2016, 14(14):114-115.
沃方明, 吳少伯. 16層螺旋CT多期動態掃描在肝癌診斷中的應用分析. 醫學影像學雜志, 2017, 27(5):957-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