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淚 朵
(廣東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廣東 廣州 510000)
地籍測量是以取得土地權屬信息為目的并通過適當方式加以表達,包括確定土地的籍權的劃分、空間定位,明確其用途、使用情形、土地價值及所有權,依托上述信息建立檔案及其數據庫[1]。其目的是為土地管理服務。
在地籍測量中采用以“3S”(GPS,RS,GIS)技術、全站儀測量技術、無人機傾斜攝影測量技術、數據庫技術為代表的現代測繪技術不僅可以提高測量工作效率和精度,還能有效的利用計算機信息技術建立共享平臺,實現地籍測量數據的資源共享,為地籍管理與監督工作提供可靠保障,推動地籍測量技術的發展。
地籍測量一般是由政府主導的一項土地基本數據的采集測量行為,體現了政府的土地管理職能,地籍測量的合理開展,為開展高效率、高精度的土地管理提供了準確的參考和數據保證,為稅收和產權工作的進行提供全面、詳盡的數據和資料,因此測得的數據具備法律效力,現勢性強、便于變更的特點。
地籍調查和地籍測量是地籍測量的主要工作,地籍調查包括土地權屬調查和土地利用現狀的調查,主要是采用一定的技術手段對土地位置、界址、權屬性質、權力主體及其身份的認定,以及土地利用現狀分類,查清各類土地的利用和權屬狀況。地籍測量是在地籍測量的基礎上按照一定的技術路線、方法和要求,使用專門的測繪儀器通過地籍控制測量、界址測量、地籍要素測量和地籍圖測繪、面積量算、地籍圖繪制等過程獲取土地的位置、面積及其地籍定量信息。主要的工作流程見圖1。
地籍測量要求測量數據精確穩定能及時反映變化,包含土地附屬建筑的測量數據。傳統地籍測量方式是利用鋼尺、測距儀、經緯儀等工具進行實地測量,手工記錄測量數據并輸入到存儲介質中,這種方法效率低。現階段地籍測量是各種測繪技術手段包括普通測繪、數字測量技術、攝像測量與遙感技術、大地測量、空間定位、數據庫技術等多種技術的有機融合,使得地籍測量成果更加全面,靈活服務于各種地籍測量應用。

全站儀在地籍測量中適用于地籍平面控制測量和地籍要素采集。碎步測量主要采取極坐標法,用全站儀進行野外數據采集并野外繪制草圖,內業通過地籍成圖軟件生成地籍成果數據。這種測量方法精度比較高,但是效率低,測量過程中對通視性要求比較高。一般適用于精度要求比較高,對地籍權屬信息要求細致的地區的測量工作。
衛星遙感是應用搭載在衛星上的各種傳感器對遠距離目標所反射和輻射的電磁波信號進行采集、處理,從而形成地物影像的測量技術[2]。高分辨率衛星遙感影像精度高、實時性、成本低、包含信息豐富等可以作為地籍調查的工作底圖。對于農村等地物簡單,建筑物稀疏區域可先用全站儀或GPS-RTK外業測量合適的界址點坐標,內業運用專業軟件將獲取的界址點作為像控點對高分辨率遙感影像進行正射校正,參照外業測繪的界址點、界址線,在正射遙感影像圖上解譯出地物完成地籍圖的繪制。這種技術具有效率高,生產成本低,已廣泛應用于農村地籍測量工作中。
GPS測量中高速運動的衛星被作為位置已知的空間觀測目標,瞬間位置作為已知的起算數據,采用空間距離后方交會的方法,確定地面點的位置。
在GPS靜態測量數據采集時,每臺接收機都是一個獨立的控制點,將接收到的數據解算出接收機的坐標。多臺接收機同時接收數據便形成了多個三角網形參與平差解算,通過平差解算出每臺接收機的位置坐標,可實現地籍平面控制測量。
利用GPS-RTK動態測量方式可以進行地籍界址點、宗地測量。測量時基準站接收機實時地把觀測數據及已知數據傳輸給流動站,在觀測到4顆衛星后,可實時地求解出流動站動態位置坐標數據,精度可以達到厘米級別,滿足地籍界址點測量的要求。將野外通過GPS測得的數據處理后獲得精確的地籍圖。
通過GPS技術的有效利用可以實現全天候、全球高精度的坐標測量,在地籍測量中得到廣泛的應用。當然,GPS測量也有自身的技術缺陷:由于多路徑效應、電磁波干擾、衛星信號被遮擋等原因在構筑物密集的地域測量精度低。實際地籍測量時,利用GPS在開闊地區實測布設控制點,利用全站儀和GPS聯合來完成細部測量,可以取得比較好的測量效果。
相對于傳統的攝影測量技術傾斜攝影測量不僅可以從垂直角度采集影像,還可以從四個傾斜五個不同角度采集影像,從而獲取地面更完整準確的地物信息,傾斜攝影測量流程見圖2。無人機傾斜攝影測量獲取測區內高清晰立體影像數據,自動生成三維地理信息模型,內業通過專用軟件快速獲取地理信息[3]。
無人機傾斜攝影測量具有操作靈活方便、精度高、影像內容豐富、產品多樣的特點。隨著無人機攝影測量技術的不斷進步和完善,目前該技術已廣泛應用于地籍測量工作中,主要應用如下:
1)生成正射影像圖,制作地籍調查地圖。
2)輔助地籍外業修補測和指界簽字調查工作。
3)圖上坐標量測,形成地籍圖和宗地圖。
4)建立地籍三維模型,豐富平臺基礎數據,實現地籍數據可視化管理。

無人機傾斜攝影測量在房屋密集、植被覆蓋嚴重的區域精度得不到有效的保障,一般結合全站儀、GPS或三維掃描測量的方式配合使用可以達到很好的效果。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發展,土地使用變更快速。通過GIS技術和數據庫技術可以建立地籍管理信息系統及數據庫,實現地籍信息的管理和地籍變更工作。GIS技術和數據庫技術可以高效的進行地籍空間數據編輯、土地利用現狀的統計分析、地籍空間分析、地籍查詢、整理宗地的歷史動態信息變化、地籍圖的繪制、成果輸出等功能,提高地籍管理的效率,方便政府決策者制定科學、有效、合理的土地使用規劃,是目前地籍測量管理中必不可少的一項測量技術。
各地區由于經濟水平發展不均勻、地區環境條件的差異比較大,因此對地籍成果數據的要求不同,地籍測繪成果形式、精度都有差異。對于農村大范圍的地籍測量一般采用航拍、影像掃描等大范圍方法生成1∶2 000比例尺的地籍成果;對于城市由于經濟活動發達,土地價值比較大,多采用全站儀等精細測量方法獲取1∶500比例尺的地籍成果數據。信息化測繪階段對地籍測量數據后期應用、分析的需求越來越多,需要結合GIS技術、數據庫技術對地籍成果進行管理、分析、應用等,從而提高地籍管理的效率。在實際地籍測量過程中,要根據實際客觀情況,靈活的運用各種測量技術,分析各自使用的優缺點,并結合實際項目的預算,合理采用測繪技術手段進行測量,從而充分發揮現代測繪技術在地籍測量中的有效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