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鵬 趙傳志 于耀
摘要:大數據技術為傳統廣播和新興媒體的融合提供了介質,在節目創新渠道、數據采集篩選、技術安全保障等方面拓展廣播媒體的傳播渠道與影響力,提高廣播媒體的內容生產效率,讓廣播節目的改進有據可依,用戶體驗得以升華,為廣播媒體提供持續發展的動力。
關鍵詞:傳統廣播 大數據 數據保障
近年來大數據已經不斷影響到社會的各個行業,大數據技術的發展將會對傳統媒體的發展帶來重大影響,傳統媒體也在數據、技術平臺、數據產品等方面逐漸與互聯網技術進行合作融合,實現傳統媒體的轉型發展。從媒體大融合趨勢來看,能否在新的背景下打造優質自主可控平臺,以有效新穎內容吸引用戶,快速獲取用戶數據,對數據進行分析匹配,事關廣播媒體的生存需求及長遠發展。
創新節目傳播渠道
在新媒體及大數據時代,傳統廣播可通過自主可控的新媒體客戶端獲取用戶收聽及互動數據,借助大數據平臺的分析結果,輔助廣播電臺構建決策模型,指導節目創新、制作、引進和編排,更精準地滿足用戶需求,提高節目收聽率。
聽覺與互動是廣播電臺與生俱來的優勢,也是其發展的局限所在。在新媒體迅速發展的時代,受眾對于互動參與度的需求越來越強烈,聽眾更想從參與中得到交流,獲得被認同的滿足感。因此,廣播的融媒體發展第一步就是由傳統單一的傳播形態向多種傳播形態轉變,在原有聽覺基礎上,增設傳統廣播的多樣性直播互動,在移動互聯網技術平臺上,實現以微信、微博、APP、網絡直播為代表的傳播平臺的打造。打造以文字、圖片、視頻等為一體的多元傳播形態,讓傳統廣播不僅可以收聽還可以收看與參與。
這樣的融合能使廣播作為資源平臺的核心優勢凸顯出來,多方合作,與各種傳播方式進行深度結合,打造多途徑、多方位跨界合作的廣播媒體新形勢(如圖1所示),充分發揮“廣播+”優勢,結合“互聯網+”的新興模式,構建多元化、開放化的全形態傳播格局。鼓勵受眾積極提供素材、表達觀點,在傳統媒體與新媒體平臺上同步展開全面互動,增強受眾廣播內容生產的參與感和成就感,增強受眾對廣播電臺的品牌認同度和依賴感,為實現融媒體的內容整合提供堅實保障。
媒體數據采集需求篩選
互聯網時代就是一個大數據時代,大數據技術的發展給傳媒行業帶來巨大的變革,有效數據分析、資源最大化利用為傳統媒體用戶連接問題提供有效解決方法。一切將以數據為中心,進行深度挖掘和分析,創造出有價值的信息,對數據進行有效篩選分析,成為新媒體發展的重要基石。
一、媒體要對海量信息進行有效選取。運用大量用戶數據,根據受眾的偏好、喜愛進行歸類,分析用戶獲取信息習慣,找出相應的關系,快速準確地自動跟蹤、采集各家媒體信息,篩選出關注度高的內容,提高新聞數據信息采集速度、精準度,擴大新聞線索來源。
二、使媒體投放更有針對性。通過用戶的使用習慣,對廣播的使用者進行多角度分析。例如訪問時間點、訪問時長、訪問頻率、偏好欄目、偏好主持人、換臺頻率、回復次數、評論次數等習慣,都可以數據的形式呈現,包括身份屬性、社交屬性、內容偏好和電商興趣等。這些都可以讓媒體的投放具有明確的針對性,從而產生顯著的效果。
三、實現互聯網信息內容采集、瀏覽、編輯、管理、發布的一體化。要保證廣播節目的播出效果,需要一整套完善的數據采集、處理、存儲、分析、結果反饋、業務調整、效果檢驗的機制和流程,面對互聯網的海量數據,有效迅速地獲取有價值的信息顯得至關重要。因此,廣播的新媒體數據中心需要采用大數據平臺和技術,實現互聯網信息內容采集、瀏覽、編輯、管理、發布的一體化。
大數據技術和平臺作為新媒體的服務工具,不僅能夠提升媒體從業者的技能,獲取以前不能獲取的數據,快速擁有大量平臺、咨詢和內容相關的數據,還將一改傳統廣播落后的局面,提前對播出和傳輸行為進行預測和判斷,挖掘出可能導致事故發生的潛在危險因素,從根源上有效阻止事故的發生。需要采集的媒體大數據按照來源可分為三類:一是互聯網數據,包括來自各SNS平臺(微博、微信、論壇社區)、門戶網站、媒體輿情、搜索引擎以及其他網頁的數據。二是用戶行為數據,包括本媒體的App用戶、微博粉絲、微信公眾號關注者、合作方平臺用戶的操作行為數據等。三是本媒體內部數據,包括本媒體內部系統數據、合作方提供的統計數據以及其他系統或外部來源的數據。
技術安全保障
強大的新媒體融合結構需要安全系統的數據支撐。新媒體平臺播出系統采用高可靠性和安全性技術手段建設,實現系統運行的穩定可靠。采用可擴展性設計,在應對服務和數據處理增長后,快速擴展系統,提高系統的承載能力。
系統軟件采用開放型設計,提供豐富的對外系統接口,接口采用標準化設計,可與其他系統進行接口數據交換,并可根據項目實際需求進行接口的優化調整,定義接口交互規范。
數據庫系統應保障系統的高可用性,需要提供一主多備的集群式部署,主從(備)數據庫服務要保證數據一致性并自動同步數據。當主數據庫服務出現故障不可用時,系統可以自動將從(備)數據庫服務提升為主數據庫服務。主從(備)數據庫服務,服務和數據都應部署在不同的物理服務器上,確保不會因為物理硬件原因造成主從(備)數據庫同時發生故障。
如圖2,當主數據庫服務A出現宕機時,從(備)數據庫服務B提升為主數據庫服務,并開始向從(備)數據庫服務C和從(備)數據庫服務D同步數據。
對于整個廣播播出來講,支撐著廣播宣傳是強大的技術,強大的技術保障了良好的收聽效果。在大數據時代下,傳統媒體搭乘這一順風車將不斷地創新進步。
(作者單位:山東廣播電視臺)
參考文獻:
1.劉伯勇:《廣播媒體與新媒體的融合分析》,《電子世界》,2014(5)。
2.喻國明:《傳媒變革力―傳媒轉型的行動路線圖》,廣州,南方日報出版社,2009年版。
3.喻國明,戴元初:《媒介融合情境下的競爭之道》,《新聞與寫作》,2008(2)。
4.歐陽友權:《網絡文學的“比特賦型”》,《湖南社會科學》,2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