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先平
學校是教書育人,傳播人類文明的地方。因此,學校的辦學理念、校園文化、課程開發,特別是管理創新顯得尤為重要。
多年來,甘肅省金昌市永昌縣朱王堡中心小學為了解決學生年齡偏小、生活能力差、遠離父母寄宿就讀的困難,結合本校實際,將“為每一位孩子的終身幸福奠基”作為辦學理念,確立了“寄宿生品德養成教育”和“留守兒童生活問題研究”的課題,邊實踐,邊研究,探索出了以“構建健康向上的校園文化,讓學生快樂健康成長”為目標的辦學之路,為學生健康成長、快樂學習、愉快生活營造了良好氛圍。
一、創新管理模式,促進學校持續發展
朱家堡中心小學全面貫徹國家教育方針,以新時代的新思想、新理念指導學校工作,積極探索和建立現代學校制度,創新學校管理機制。
學校秉承“為學生終身發展奠基”的辦學宗旨和“明德至善,修己立人”的育人宗旨,全面落實校長職級制,積極推行校務公開制度,加強校領導班子的廉政建設。推行競爭上崗制,不斷完善學校各項制度。堅持以人為本、科學管理、創新管理的人性化管理模式。緊抓教育現代化建設工程,按照“高起點,高標準,高水平”的原則,以“六園建設”為平臺,積極探索市場經濟條件下學校管理的新機制、新模式,通過實施“特色學校”“人文校園”工程,落實“一校一品”等措施。構建個性化的文化課程體系,努力打造校園文化品牌學校,為提升學校辦學品位,促進學校持續發展奠定了基礎。
二、創新讀書機制,讓書香墨韻滋潤校園
校園文化建設是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很大的教育引導功能和感染力。誦讀經典美文,營造書香校園,是校園文化最具體的表現形式。為此,學校充分發揮圖書室和班級圖書角的作用,每天給學生安排50分鐘的閱讀時間(早晨20分鐘,午前10分鐘,晚飯后20分鐘),用來誦讀經典美文。
學校編寫了《弟子規》《國學經典讀本》等校本教材,作為學生必讀、必背的書籍之一。學校要求“人人會讀,人人會背”,而且會在每周的升降旗儀式中進行展示。此外,學校定期開展“國學經典誦讀”“詩歌誦讀擂臺賽”等系列活動,并按照學生讀書、背誦的情況評選出“讀書小學士”“讀書小碩士”和“小明星”,以此激勵學生多讀書、讀好書,使書香之氣溢滿校園。
三、創新教學模式,構建高效課堂
教學質量是學校工作的核心,而創新教學模式,構建高效課堂是減輕學生負擔、提高教學質量的抓手。為了提高教學質量,學校進行了幾番探索論證,制訂出“654321”高效課堂教學模式。“6”即六個原則:面向全體,因材施教;豐富活動,樂學善學;教學相長,先學后教;自主探究,互動交流;模式引領,張揚個性;簡潔明了,便于操作。“5”即五個環節:明確目標—自學導學—合作探究—答疑解難—過關升華。“4”即四個優化:優化教學內容、優化教學策略、優化教學過程、優化目標檢測。“3”即三個步驟:課前抓好預習環節—課堂強調交流互動—課后重視反思反饋。“2”即兩個理念:知識讓學生首先學,問題讓學生首先提。“1”即一個目標: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
“654321”高效課堂教學模式包括以下幾個基本內涵。一是研讀教材。教師通過對教材的研讀,獲悉教學目標,進而向學生明確學習目標。二是自讀自悟。課文讓學生首先讀,知識讓學生首先學,問題讓學生首先提,解決方法讓學生首先找,切實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質疑能力。三是互動探究。開展生生互動、師生互動活動,讓問題在互動交流、合作探究的課堂中得以解決。四是質疑問難。讓學生提出問題,以解決學生的疑難問題為主。五是目標檢測。設計由易到難的練習題,必要時可適當設計一些難度較大的練習題,讓學生所學知識得到鞏固和利用,以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
學校提倡教師抓好課前預習和課后輔導練習的研究與指導。如低中年級在語文課預習中,用口訣的形式將預習要點表述為:一標小節號,二圈生字寶,三劃好詞語,四把好句找,五把問題找,六打小問號。這樣,也可以優化課后練習,對作業進行再次組合,避免了重復練習。
四、創新藝體空間,以活動促發展
為了豐富師生的課外生活,在遵循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和活動時間的基礎上,學校將學生分成20個小組,開展各類活動,如花樣籃球、呼啦圈、廣場竹桿舞等;建設鄉村少年宮活動基地,開設了合唱隊、舞蹈隊、書法班等第二活動課堂。學校在晚間會抽出一定時間,開展愛國影片觀看活動。
學校還創建了創客教育基地,讓學生通過這個平臺了解歷史,認識到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從而懂得學以致用的深刻內涵,達到愉悅身心、學習知識、快樂成長的目的。
五、創建特色宿舍,營造良好生活空間
為了使學生在校能夠住得舒心、學得開心,體驗到讀書的快樂,學校在學生宿舍建設和規劃上進行了精心設計,并將宿舍文化建設和日常行為習慣作為文明生活養成教育,常抓不懈。
一是選派責任心強的教師負責學生們的起居生活。教師們發揮奇思妙想精心設計了宿舍文化,如將“靜乃宿舍之本,雅集宿舍之美,諧博宿舍之愛”等話語用藝術的造型張貼在室內,讓學生們耳濡目染,受到潛移默化的熏陶。二是以“被子一條線、鞋子一條線、舉杯一條線、水壺一條線、牙缸一條線、毛巾一條線”的高標準要求,使學生們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提高文明素養。
六、創新評價機制,引領師生全面發展
學校經過近幾年的探索和論證,制定了適合本校師生發展的評價機制。
一是適時評價。學校組織的活動多種多樣,評價手段也在不斷創新。如在讀書活動中,及時獎勵誦讀中的優秀班級和個人;在鄉村學校少年宮活動中,及時表彰活動標兵等。每周二和周四對各班工作給予反饋性評價。二是階段性評價。每周、每月對學校的各項工作進行總結,對涌現出的典型事例進行評價,讓師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悅。三是期終及年終總結。依照學校工作計劃和考核獎勵方案,對每學期、每年教育教學及班級活動進行總結評價。
多層次的評價方式,充分調動了全校師生工作、生活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學生的特長得到了培養,使教師的工作能力得到了提升,也使學校的特色逐步形成。
總之,寄宿制學校的產生(創新管理)促進了教育均衡發展。科學的理念文化、管理文化和課程文化,積極向上的精神文化和行為文化以及美好的環境文化,都成為構建特色校園的有力抓手。
(責任編輯 張慧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