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展期:2018年12月18日至2019年5月5日
地點:廣東省博物館
廣州
GUANGZHOU
中世紀的歐洲,扇子是女性優(yōu)雅時尚的化身,是社交禮儀和服飾裝扮中不可或缺之物。因價格昂貴,宮廷貴婦往往以擁有一柄小巧精致的扇子作為炫耀攀比的資本。18世紀是全球貿易的黃金時代,廣州生產制作出大量奢華名貴、巧具匠心、精致華美、具有濃郁東方風情的扇子,極大滿足了西方市場對扇子的熱切渴望和需求。
本次展覽甄選廣東省博物館收藏的200余件中國外銷扇和歐洲“中國風“扇,輔以外銷絲繡的華服、披肩和首飾,立體還原,傾情演繹驚艷世界的中國扇和扇動世界的中國風。

展期:2018年11月7日至2019年2月17日
地點:昊美術館
藝術家: 曹斐、何子彥、陸壘、彭弘智、唐·吉安、菲奧納·譚、楊嘉輝、陽江組合、蕭昱、王慶松
上海
SHANGHAI
喧嘩”意指不同語言共存與沖突的狀態(tài),亦可理解為當代社會文化的多元與非固定性特征。始于20世紀末的全球化浪潮突顯并加速了這一特征。然而,帶來了多元性的同時,全球化也在某種程度上促進了民族主義的發(fā)展和國家疆界的強化;在全球化語境相互影響的趨同表象下,激烈的社會變遷正同步進行著。
展覽“喧嘩”立足于當代性,呈現(xiàn)10位來自不同國家和地區(qū)藝術家的作品。他們都受中華文化的影響,但卻有著不同的歷史經(jīng)驗、記憶與身份;他們運用產生和流行于當下的媒介進行創(chuàng)作,并由此傳達出對所處獨特地域與時代的不同觀察和見解。參展作品涉及裝置、影像、行為等形式,力圖消解美術館空間的傳統(tǒng)物理界限,對社會個體與整體進行反省與啟示。昊美術館策展團隊希望能籍此搭建對話的平臺,傳達美術館對“當代”的認知與思考。
展期:2018年11月10日至2019年1月13日
地點:蘇州博物館 現(xiàn)代展廳蘇州
SUZHOU
邵帆,字昱寒,是極少數(shù)可以任意游走在雕塑、油畫、水墨以及園林、建筑、設計之間,而又以鮮明獨特的觀點貫串始終的中國當代藝術家。他的藝術狀態(tài)是獨立的、孤寂的、冷峻的,作品展現(xiàn)出極端的平靜與安寧。與作品對視,仿佛參與禪修。一筆一縷,纖毫畢現(xiàn),與其說是個人的藝術對古代經(jīng)典的追憶,毋寧說是對當下世界的回應。
昱寒(邵帆)的作品,矜持而克制,格調高遠,一以貫之,筆法中蕩漾著古意,內斂而枯寂,仿佛往來于古今之間——時間歸于一瞬,須臾已是千年。正如他自己所說:“當我展望未來,卻總是回到過去,當下是最薄的一層。”他作品中的克己、神秘,超越時間,與他提出的“審老”精神融合為一,是將中國傳統(tǒng)美學浸潤在當代藝術中的表達。


展期:2018年12月17日起持續(xù)展出
地點:大都會博物館
紐約
NEWYORK
大都會藝術博物策展人Randall Griffey將通過大都會博物館館藏的五十余件深入解析藝術家如何用抽象化的概念來探索心理學和社會的問題。時間將從上世紀40年代一直持續(xù)至21世紀,包括抽象油畫到雕塑乃至裝置作品。
這些作品包括租借、捐贈和新入藏的作品。

展期:2018年11月23日至2019年3月10日
地點:今日美術館一號館
北京
BEIJING
妮基·圣法勒(Niki de Saint Phalle)法國雕塑家、畫家和電影制作人,是20世紀最受歡迎的流行藝術家和最重要的女性主義藝術家之一,同時在藝術史上被視為與畢加索、安迪沃霍爾齊名的女藝術家。
該展覽歷時三年溝通籌劃,近兩百人參與其中,最后展出包括“娜娜”系列、“射擊”系列等在內的近百件總價值約2000萬美金的作品,從比利時、美國、法國等地運送而來。展廳內,更有珍貴的妮基·圣法勒自述紀錄片,親自為你講解作品;大型互動墻,邀請觀眾共同創(chuàng)作獨一無二的花園奇境;今日美術館更是邀請中央戲劇學院專業(yè)人員合作展陳設計,以塔羅花園為靈感,在一號館二層近500平方米的展示空間,呈現(xiàn)了一個巨大的繽紛花園,帶給觀眾溫暖奇幻的冬日觀展體驗。
展期:2018年11月27日至2019年3月31日
地點: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
北京
BEIJING
展覽匯集了120幅19世紀中國攝影的精選作品,皆由當時活躍在中國的頂尖攝影師拍攝,他們中既有最早來華的外國攝影師,又有最早的中國攝影師。這次展覽中的每張照片都代表著攝影藝術的巔峰,是值得仔細研究的佳作。攝影藝術的直觀性超越書面文字,它帶領我們穿越時空,重訪舊時的人物、地點與事件,讓我們對遙不可及的過去有一個精準的了解。從河流到山川,從長城到紫禁城,這個以在中國拍攝原版照片為主題的展覽捕捉了19世紀中國的歷史建筑、祭祖遺跡、民族面孔以及傳奇美景。

展期:2018年11月8日至2019年2月24日
地點:大英博物館
倫敦
LONDON
亞述國王亞述巴尼拔(Ashurbanipal,約公元前668 - 631在位)曾是世界上最具權勢的人。他自稱“世界之王”, 以尼尼微城(Nineveh,位于如今伊拉克北部)為首都,將亞述帝國帶入了鼎盛時期。帝國疆域從地中海東海岸一直延伸至伊朗西部山區(qū)。
此次展覽將通過大英博物館無與倫比的亞述藏品和罕見的借展精品,為觀眾講述亞述巴尼拔的故事,并走進亞述巴尼拔的世界,欣賞他精美絕倫的宮殿、壯觀的雕像、奢華的裝飾和充滿奇趣的庭院,了解這位君王如何取得文治武功上的成功。

展期:2018年11月12日至2019年2月28日
地點:南山博物館
深圳
SHENZHEN







深圳市南山博物館二層三號專題展廳
咸陽地區(qū)的青銅器以商、西周、春秋戰(zhàn)國和秦漢時期為主。其中,商代青銅器紋樣神秘且富有生氣。西周的青銅器雄渾典雅,端莊厚重。秦漢時期的器物,實用器功能明顯。本次展覽展出的青銅器主要有酒器、飪食器等。這些造型獨特的青銅器生動地再現(xiàn)了古代咸陽輝煌燦爛的青銅文化。此次“大秦帝都 咸陽遺珍”展覽中所展示的器物是咸陽歷史文化的明證,這些遺珍為我們展現(xiàn)了當年的盛世繁華。
展期:2018年11月8日至2019年2月25日
香港
地點:香港歷史博物館
HONGKONG

潮州木雕是中國著名的民間木雕體系,具鮮明的地域特色,流行于粵東舊潮州府屬地區(qū)。潮州木雕多髹漆飾金,故亦稱「金漆木雕」。其獨特之處在于出神入化的鏤通雕技藝,作品玲瓏剔透,既體現(xiàn)雕刻的立體性,又能塑造層層迭迭的多維度空間,像繪畫一樣表達情節(jié)豐富的故事,加上民俗意蘊深厚的題材紋飾,無不展示著潮汕地區(qū)的傳統(tǒng)生活脈絡。
通過約120件(套)來自廣東省博物館的藏品,展覽將解構潮州木雕的實際應用、創(chuàng)作題材和藝術特色等,引領觀眾領略潮汕風尚習俗和人文精神。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潮州木雕項目傳承人辜柳希先生別具特色的大型蟹簍亦會在展覽中展出。展覽也會透過木雕展品帶出不同主題,介紹香港承傳下來的潮汕風俗和傳統(tǒ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