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蘊
復雜多變的國際經濟形勢以及中國經濟產業結構的變化,給我國傳統產業帶來了很大壓力,身處其中的民營企業更是焦慮重重。
娃哈哈集團董事長兼總經理宗慶后認為,任何一個偉大的企業,發展過程中都會遇到困難和挫折,絕對不會一帆風順的。要堅守主業,穩打穩扎;一旦機會出現就迅速抓住,快速發展,這樣企業的風險就會降低。
11月1日,宗慶后受邀參加習近平總書記在京主持召開的民營企業座談會。座談會結束后,又與全國工商聯原副主席、中國民營經濟研究會會長莊聰生,泰康人壽董事長兼CEO陳東升,TCL集團董事長李東生,騰訊公司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馬化騰,上海均瑤(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均金等一同參加了央視《對話》欄目“民企來信”節目的錄制。
“娃哈哈剛創業時也是舉步維艱,能夠發展到今天是一步一個腳印走出來的?!彼J為,經過40年的改革開放,中國已經建成完善的工業體系,此刻正是抓住全球制造業轉型升級和中國經濟轉型大趨勢,苦練內功的大好時機,中國的民營企業大有可為。
40年改革開放,為民營企業的發展提供了無限可能。回望40年發展歷程,中國民營經濟從小到大,由弱變強,用不到40%的資源,創造了廣為人知的“五、六、七、八、九”(即50%以上的稅收,60%以上的國內生產總值,70%以上的技術創新成果,80%以上的城鎮勞動就業,90%以上的企業數量)的貢獻。
截至2017年底,我國民營企業數量超過2700萬家,個體工商戶超過6500萬戶,注冊資本超過165萬億元。在世界500強企業中,我國民營企業由2010年的1家增加到2018年的28家。
“我國經濟發展能夠創造中國奇跡,民營經濟功不可沒。”在11月1日的民營企業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長期以來,廣大民營企業家以敢為人先的創新意識、鍥而不舍的奮斗精神,組織帶領千百萬勞動者奮發努力、艱苦創業、不斷創新,我國民營經濟已經成為推動我國發展不可或缺的力量。
針對“民營經濟離場論”、“新公私合營論”等否定、懷疑民營經濟的言論,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了“三個沒有變”和“兩個毫不動搖”,并明確提出大力支持民營企業發展壯大6個方面的政策舉措。
業內人士普遍指出,總書記的講話傳達了中央堅定不移支持民營企業發展的信號,無疑將增強民營企業發展信心。
“信心比黃金更重要?!弊趹c后認為,黨和國家如此重視和支持民營企業的發展,中國的民營企業大有可為。在此背景下,企業更要從自身發力?!耙环矫妫髽I家們應身體力行,一步一個腳印;另一方面,企業需要不斷學習,練好內功?!?/p>
泰康人壽董事長兼CEO陳東升表示,近期習近平總書記再次強調“兩個毫不動搖”,給予民營經濟巨大的肯定和鼓勵,勉勵民營企業家把握時代的大勢,堅定發展的信心,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更新更大的貢獻。
中國的民營企業在發展過程當中,其實一直都在翻山越嶺,有三座大山——市場的冰山、融資的高山、轉型的火山擺在他們面前。
在企業家們看來,這都是創辦企業必然要經歷的一個過程。TCL集團董事長李東生覺得最難的是轉型的火山?!拔覀兪且粋€傳統產業,如何能夠擁抱互聯網和人工智能技術,在傳統產業中如何導入智能制造和工業4.0技術,順利實現產業轉型,這是一個巨大的挑戰,不是說憑努力就能夠做到的?!?/p>
騰訊公司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馬化騰也認為轉型最難。他說,“盡管企業在不同的階段都可能經歷過這三座大山,包括早期為了市場要打拼,到后續發展的融資,都是決定企業的生死問題,但騰訊從最開始開發軟件,到現在成為一個服務的運營商,已經歷過多次艱難的轉型?!?/p>
無論哪座山都是成長中的煩惱。李東生說,這個時候能夠堅持下來,最重要的就是一定要有一種堅韌的意志,要相信這個問題是一定能解決的,只是還沒有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但在堅持中,一定能夠找到方法,最終幫助企業跨越成長的障礙。
全國工商聯原副主席、中國民營經濟研究會會長莊聰生指出,如何翻過這三座大山,核心問題就是一定要走創新驅動的發展道路。
在他看來,經過40年的改革開放,我們已經從過去短缺經濟變成了現在過剩經濟的年代,今天創業的門檻比過去高得多,對創業者的素質要求也更高。因此,民營企業要在新常態下獲得發展,沒有別的辦法,就是一條路——轉型升級,提質增效。
具體來說,一是要加大對技術的創新力度,要舍得研發的投入。如果沒有研發的投入,沒有人才和技術的保障,民營企業是沒有辦法創造出新的產品;也只有通過創新,民營企業才能夠用產品創新去引領消費的創新,才能占領更多的市場。
二是必須加大傳統產業的改造、升級換代。民營企業更多是傳統的制造業和服務業,在新的信息技術革命大背景下,這些數量巨大的傳統產業怎么辦?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當中專門強調民營企業要加大傳統產業的升級換代,對關鍵技術、核心技術和關鍵的流程和工藝一定要盡快地升級換代,不斷向產業鏈的高端邁進。
三是要注重加強品牌建設。因為我們很多民營企業大部分是勞動密集型的、能源消耗型的和資源依賴型的傳統產業,這種情況下很多企業認為把產品賣出去就可以,不注意品牌建設。而實際上,品牌是企業的命牌。
“總之,企業自身要積極改變過去那種粗放型的發展道路,增長方式要從過去主要依賴投資規模拉動轉向靠創新驅動的發展模式,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夠越過三座大山?!鼻f聰生強調。
隨著互聯網發展進入深水區、無人區,從怕被顛覆、被取代到開始擁抱互聯網的民營企業,也開始了面向未來的新一輪思考。
作為中國互聯網企業發展的代表人物,馬化騰認為互聯網正在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新動能,也成為文化發展的軟實力。我們要長期投入基礎研究,鼓勵科學探索,布局前沿科技。
他同時指出,數字經濟必將成為中國領先全球,率先打開第四次工業革命之門的鑰匙,傳統產業一定要與互聯網、數字經濟進行跨界融合。
事實上,對于數字化帶來的新機遇已毋庸多議。中國互聯網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擁有超過八億用戶,超過98%的用戶使用移動互聯網,催生了非常活躍的O2O創新,政府對數字創新也一直給予支持和鼓勵。
王均金認為,這是中國經濟未來最大的優勢之一。“中國互聯網用戶全世界第一,中國5G也是走在全球前列。隨著5G時代的到來,互聯網和產業的融合下,很多場景都會改變,未來可想象的商業模式會很多。”
多年來一直專注主業的娃哈哈,現在已全部使用互聯網信息系統進行企業管理,并用互聯網技術做了第一條智能化生產線。宗慶后說,互聯網可以幫助實體經濟更加進步。
陳東升的戰略則是從兩方面入手:一是做互聯網永遠不能去取代的,一是擁抱互聯網。秉承這一戰略理念,泰康近年來把虛擬的保險和現實的醫養結合,走出以活力養老、高端醫療、卓越理財、終極關懷“四位一體”的創新道路。
面對這樣的全新變革,馬化騰結合騰訊的實戰經驗建議,企業要在眾多的跨界領域找到屬于自己的一片藍海。“正面進攻不來一定要找別的出路,要變要轉型。你能看清的領域基本都是競爭非常激烈的紅海,可以找一個不被看好的細分市場、一個跨界的市場,然后在其中找到自己的位置?!?h3>如何變得偉大
這是每一個民營企業家的終極夢想。李東生說:“偉大是熬出來的。我自己這么多年一直做實業,沒有跨界,但是在企業的發展過程中,在熬的過程中,一定是要不斷地變化,不斷地去適應這種新的競爭要求?!?/p>
比如說,在上世紀80年代,TCL經營的觀點更多的是怎么能夠賺錢,賺錢才有讓企業活下來的基礎。90年代,我們開始思考企業戰略、品牌及企業的整個體制建設。2002年之后,開始加快國際化步伐,努力把企業從一個中國企業變成一個全球的企業。
李東生認為,“(企業創辦之初)開始可以是靠效率、速度、成本控制,技術上依賴學習模仿,快速跟進。但當企業發展到一定的規模,一定是要有一些新的能力。”
娃哈哈也是在不斷創新過程中發展起來的典范。宗慶后介紹說,“我們開始是跟進創新,賣果奶的時候,人家賣一個口味,我們有6種口味,這就比人家領先一點;賣鈣奶的時候,加一點維生素A和D,促進鈣的吸收,又比同類產品好一點。然后又引進創新,引進美國的先進自動設備。后來當我們有了自主創新的能力后,又開始生產營養快線等創新型產品?!?/p>
所以,堅持主業也是在不斷創新中發展起來。宗慶后還提出,“跟一個龐大的對手去正面競爭的話,絕大多數可能因勢力不夠要敗下陣來。我也贊成熬,但企業也要有辯證思維,要看熬下去有沒有希望,如果沒有希望企業就熬死了。”
企業能不能發展,能不能變成偉大的企業?還需要弘揚企業家精神。陳東升認為,企業家精神就是冒險精神,敢為人先,第一個吃螃蟹,帶領企業走創新和效率的驅動道路;企業家精神就是樂觀精神,看準目標,持之以恒,義無反顧地迎接機遇和挑戰;企業家精神就是專業精神,專注主業,目標純正,心無旁鶩,做正確的事,時間就是答案;企業家精神就是模范精神,走專業化、市場化、規范化的道路,遵循新型政商關系,成為社會的正能量。
“企業家精神還需要繼續傳承,要有一波一波、一浪一浪執著于創新創業的企業家前赴后繼不斷地登上歷史舞臺,才能讓我們國家和社會永葆青春活力。”陳東升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