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銀行集團《2019年營商環境報告:強化培訓,促進改革》稱,中國在過去一年里為中小企業改善營商環境實施的改革數量創紀錄,位列今年營商環境改善全球排名前十。
中國在過去一年實施的改革數量居東亞太平洋地區之首,在全球排名中從上期的第78位躍升至第46位。
世界銀行中國局局長郝福滿說:“在過去一年里,中國在為中小企業改善營商環境方面取得了快速進展,從而使中國進入世界排名前50的經濟體之列,這體現出中國政府對培育創新和私營企業的高度重視。”
《營商環境報告》監測中國的北京和上海兩個城市,過去一年的改革亮點如下:
通過推出網上注冊系統和簡化社會保障登記流程,使 “開辦企業”更便利。
通過簡化申辦施工許可和竣工驗收流程及新建筑的不動產登記,使 “辦理施工許可證”更便利。通過對建筑施工專業人員實行更嚴格的資質要求和在公眾獲取信息方面的改善,也加強了建筑質量控制。
通過網絡擴容和提供免費接電服務,使 “獲得電力”更便利。面向客戶新推出的手機APP 也使接電時間從143天縮短為34天。
通過簡化管理程序和增強土地管理系統的可靠性和透明度,使 “登記財產”更便利。
通過加強股東在公司重大決策中的權利和作用,明晰所有權和控制結構,以及要求對股東產生的法律費用給予報銷,使“保護少數投資者”得到加強。
通過取消營業稅,允許所有印花稅聯合申報和繳納,并通過實施多項行政管理改革縮短納稅合規時間,使 “納稅”更便利。北京市還通過降低企業住房公積金繳存比例,減少了納稅成本。
通過實施“單一窗口”,取消行政性收費,增強透明度并鼓勵競爭,壓縮了“跨境貿易”的時間和成本。
在“開辦企業”和“獲得電力”兩個領域,中國取得的進展尤為顯著,自去年以來取消了3項程序,如今開辦企業只需要9天,與經合組織高收入國家持平。此外,北京市已成為世界上僅有的開辦企業完全免費的兩個城市之一。中國在“開辦企業”領域目前排名第28位。
在中國電力接入也是全免費的,日本和阿聯酋是世界上僅有的另外兩個具有這一特點的國家。因此,中國在“獲得電力”領域的全球排名中位列第14。
在“跨境貿易”的幾乎所有方面也都取得了顯著進展。例如,進口的邊境合規成本從745美元降低到326美元。由于這一改善以及其他改善,中國在“跨境貿易”領域的全球排名上升30多位,升至第65位。
在解決商業糾紛方面,中國也依然是世界最佳經濟體之一,耗時496天,成本占索賠額的16%,遠遠好于經合組織高收入經濟體平均耗時582天和占索賠額的21%。中國在這個領域排名第6。
盡管在過去一年里取得了進展,中國在“辦理施工許可證”領域還有提升空間,目前全球排名第121位。在中國,企業修建一座倉庫辦理所有許可證和授權需要完成20項程序,而東亞太平洋地區平均為15項。不過,由于在建筑質量控制指數方面取得的最新進展,中國的表現已接近經合組織高收入經濟體所建立的標準,在滿分15分中獲得11分。
《營商環境報告》稱,世界各地政府在消除國內私營部門面臨的官僚障礙方面創出新紀錄,在過去一年里實施營商環境改革314項。
在128個經濟體進行的改革使中小企業和創業者受益,創造了就業崗位,刺激了私人投資。今年的改革數量超過了兩年前290項改革的歷史最高紀錄。
世界銀行集團行長金墉說:“私營部門是在全世界實現可持續經濟增長和消除貧困的關鍵。《營商環境報告》所促進的公平、高效和透明的規則營造富有活力的經濟和創業環境的基石。重要的是政府要加快努力為私營企業的蓬勃發展和社區繁榮創造條件。”
報告發現,改革正是在最需要改革的地方進行。低收入和中等偏低收入經濟體進行了172項改革。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創紀錄的40個經濟體實施了107項改革,這是該地區連續第三年的最佳表現。中東北非地區也以43項改革創出新高。
開辦企業指標繼續呈現最大改善,今年共計50項改革。執行合同和獲得電力領域的改革分別為49和26項,具有里程碑意義。
在世界銀行集團年度營商環境排名中,排名前十的經濟體為:新西蘭、新加坡和丹麥連續第二年保持第一、第二和第三的位置,之后依次為中國香港、韓國、格魯吉亞、挪威、美國、英國和馬其頓。
在今年排名前二十的經濟體中,明顯的變化包括:阿拉伯聯合酋長國(阿聯酋)首次進入前二十,排名第11位,而馬來西亞和毛里求斯重新進入前二十,分別排名第15和20位。在過去一年里,馬來西亞實施了6項改革,毛里求斯5項,阿聯酋4項。毛里求斯的改革包括消除性別障礙,使男女在開辦企業時能夠平等競爭。
根據所實施的改革,今年營商環境改善排名前十的經濟體依次為:阿富汗、吉布提、中國、阿塞拜疆、印度、多哥、肯尼亞、科特迪瓦、土耳其和盧旺達。吉布提和印度各實施6項改革,連續第二年進入前十。阿富汗和土耳其首次進入改善前十,分別實施5項和7項改革,創單年度改革數量紀錄。
“改善最大的經濟體顯示出多樣性,不同規模和收入水平的經濟體、甚至處于沖突狀態的經濟體都可以為國內中小企業提升營商環境。《營商環境報告》提供了一個路線圖,各國政府可以籍此增強企業信心、創新和增長并減少腐敗,”世界銀行發展經濟學高級局長兼代理首席經濟學家尚塔·德瓦拉揚說。
今年,《營商環境報告》收集了為政府官員和企業及土地注冊登記處用戶所提供培訓的數據。報告中有一個案例通過分析這些數據,發現對有關官員的強制和年度培訓與提高企業和土地登記效率有關聯。第二項研究發現,對清關官員和經紀人進行定期培訓,可以減少邊境和文件合規的次數,使貨物跨境流動更加容易。另外兩個案例研究則側重于電工認證和法官培訓的效益。
“今年的結果清楚地顯示,在許多經濟體,無論大小,政府都致力于培育創業精神和私營企業。新數據顯示,如果改革議程與政府官員培訓計劃相配合,改革的影響會進一步加強。”編寫報告的世行全球指標局高級經理麗塔·拉馬霍說。
自2003年誕生以來,在營商環境項目所監測的190個經濟體中,有186個經濟體實施了3500多項營商環境改革。
從地區看,東亞太平洋地區在世界排名前十的經濟體中占兩個,即,新加坡和中國香港。中國作為今年營商環境改善最大的經濟體之一,在全球排名中躍升30多位,升至第46位。該地區的經濟體在過去一年共實施了43項改革,在開辦企業和獲得電力領域取得了重大進展。
今年歐洲中亞地區也擁有世界排名前十的經濟體中的兩個,其中格魯吉亞排名上升至第6位(去年排名第9位),馬其頓排名上升1位至第10位。該地區也在今年營商環境改善最大的經濟體中占兩位,即,阿塞拜疆和土耳其。該地區的改革步伐加快,在過去一年里實施了54項改革,超過前年的43項改革。雖然該地區的改革涉及營商環境的所有領域,但許多改善集中在施工許可證辦理和跨境貿易便利化方面。
拉美加勒比地區的改革步伐繼續放慢,去年共實施了25項改革。巴西采取的改善措施最多,在過去一年實施了4項改革。該地區的大部分改革旨在改善借貸雙方在擔保交易中的合法權利和開辦企業的流程。
中東北非地區的經濟體在過去一年顯著加快了改革步伐,實施了43項改革,超過前年的29項。今年,該地區擁有全球排名前二十的經濟體中的一個,即,阿聯酋首次升至第11位;吉布提在營商環境改善方面排名靠前。但是,該地區在性別問題上繼續滯后,14個經濟體對女性創業設置了額外的障礙。
南亞地區首次有兩個經濟體躋身營商環境改善全球前十。印度繼續推進改革議程,在過去一年里實施了6項改革,全球排名躍升23位,升至第77位。印度目前是該地區排名最靠前的經濟體。阿富汗實施了5項改革,在全球排名中上升了16位,升至第167位。從整體來看,該地區的經濟體在過去一年里實施了19項改革。很多改革的重點放在改善開辦企業、獲得信貸、納稅和辦理破產。
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連續第三年創下新的里程碑,在過去一年里實施了107項改革,超過前年的83項。此外,這一年實施改革的經濟體數量最多,全部48個經濟體中實施至少一項改革的經濟體達40個,超過兩年前的37個。該地區有4個經濟體位列今年營商環境改善前十,即,多哥、肯尼亞、科特迪瓦和盧旺達。雖然該地區的改革涉及范圍很廣,但許多改善措施集中在簡化財產登記和破產處理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