卿相君

中國歷史上不乏和親事件,漢家嫁出去的公主不計其數,卻不曾見到漢人天子把外邦的公主娶回來。不少人認為這是漢族的恥辱,但其實,依當時中原王朝約定俗成的規矩,嫁出去并不太丟人,娶外族公主進來才是真正丟人跌份的事。
第一,中原王朝自認血統尊貴,娶回的外族公主如果生下子嗣,便混淆了血統;第二,中原王朝娶外族公主就變成女婿之國,甚至外孫之國,這樣顛倒名分是絕對不允許的。
所以早在東周時期,周天子想娶戎狄的公主,就被當時的卿大夫阻攔。武周時期,東突厥可汗請求和親,要求唐朝貴族迎娶他的女兒,武則天考慮到契丹之亂未平,武周帝國不穩定,不能多線作戰,于是答應讓侄孫淮陽王武延秀迎娶突厥公主,卻遭到鳳閣舍人(即中書舍人)張柬之阻攔:“自古無天子求娶夷狄女以配中國王者。”
安史之亂時,唐朝求回紇協助平定叛亂,回紇要了一堆好處,又趁勢要求把自家公主嫁給皇帝。彼時的唐帝國已經實在是沒有太多資本談自尊和血統,于是準備迎來第一個異域女子。可是,皇帝不肯娶,高貴一點的王爺也不肯收,大家推來推去,最后商定讓外交使節敦煌郡王李承寀笑納了。當然,這在當時是恥辱的權宜之計。
其實,對各番邦來說,他們也是采取對小國嫁女兒,對大國娶公主的規則。比如匈奴對漢朝就是娶公主,對烏孫則是嫁公主;而烏孫,既娶漢朝的,也娶匈奴的,因為他一個也得罪不起,只能做女婿國。
(責任編輯:葉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