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靜怡
古人云: “一言既出,駟馬難追。”話雖如此,但誰也不能保證自己說話不出錯。為了挽救“手滑”的后果,微信上線了“撤回”功能,規定可以撤回發出2分鐘內的信息。這本來是一件好事,可“手滑”者卻怒懟: “為什么要限定時間?為什么只有2分鐘?”
那么,到底要不要設定撤回期限?又為何設定為2分鐘?讓我們來聽聽權威的分析。
要不要設定撤回期限?答案無疑是肯定的。在雙方對話中,如果不設定撤回時間,一些已經發送出去很長時間的信息,很可能接收方已經看到,再撤回反而不妥。同樣,若撤回時間無限制,發送方可以撤回任意一條歷史消息,必將導致對話的上下文不完整。所以,為避免不必要的誤會,保持對話完整,設定撤回期限很有必要。
那么,為何撤回時間限定為2分鐘?從信息接收者的角度來看,2分鐘是接收到閱讀信息的平均時長。設定為2分鐘,能最大限度地保持對話的上下文完整。若少于2分鐘,可能信息發送者還沒意識到失誤,就錯過了撤回的機會;若超過2分鐘,則信息被閱讀的可能性增大,也就失去了撤回的必要。由此看來,微信撤回時間限定為2分鐘確實有一定的道理。
趙紅星摘自《知識窗》
閱讀分享:紛紜的現象背后,往往隱藏著不為人知的經驗和科學。這一方面啟示我們要看到現象背后的本質,另一方面也啟示我們凡事多探索發現,才能有收獲。
適合話題:①現象與本質;②細節;③大數據